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中的元思辨能力调查
2020-01-02曹敏
曹 敏
(文山学院 人文与传媒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
毕业论文撰写是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前的一项重要学术任务。《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毕业论文一般应用英语撰写,……评分时除了考虑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应把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作为重要依据。”[1]然而有研究发现,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存在论文选题趋同化、语言组织能力欠缺、文献综述水平欠缺、论文结构不合理、研究方法单一的问题[2]。其他研究也发现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缺乏创新[3],语言质量偏低、论证缺乏逻辑性[4]。这些研究表明,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水平有待提高。
高宵、文秋芳[5]的研究证实,除语言因素外,思辨能力对二语写作水平有直接影响,应重视思辨能力在二语写作中的积极作用。毕业论文写作对英语专业学生而言,也属于二语写作。同时,毕业论文撰写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将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提出见解、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看作是学生运用思辨技能的一种体现。濮实认为,“元思辨能力是写作中运用思辨技能的基础”[6]。因此,考察学生的元思辨能力因素,也是了解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能为提高其毕业论文写作水平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层面。濮实[6]以外语教育专业的硕士生为研究对象,提出学术写作语境中的元思辨能力是完成写作任务的必备能力。那么对于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而言,他们的元思辨能力在毕业论文写作中表现如何?这一问题还有待研究。鉴于此,笔者对文山学院2016级94名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访谈了其中的5名同学,以分析学生的元思辨能力与其毕业论文写作的关系,为推进英语本科教学中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指导及其毕业论文写作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一、理论基础
文秋芳将思辨能力定义为“依据标准,对事物或看法做出有目的、有理据的判断的能力”[7]3。根据她提出的思辨能力层级模型,思辨能力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元思辨能力,即“对自己的思辨计划、检查、调整与评估的技能”[7]31;第二层次的思辨能力,“包括与认知相关的技能和标准, 以及与思辨品质相关的人格特质”[7]31。其中,第一层次的元思辨能力对第二层次的思辨能力有管理与监控的统领作用。这样的层次划分为的是“突出思辨者的主观能动性在思辨能力中的主导作用”[7]31。Facione在阐释思辨能力的六个核心要素时,也认为自我调控能力(self-regulation),即在元认知层面运用思辨技能,是思辨能力最为重要的要素。[8]从他们的观点可以看出,元思辨能力是思辨的重要基础。
濮实以访谈的形式,收集了19 名外语教育专业硕士生撰写硕士论文文献述评章节的过程数据,通过分析得出学术写作语境中元思辨能力的构成要素。[6]他认为元思辨能力主要体现在个人发展认知和写作任务管理两个层面。在个人发展认知层面,元思辨能力体现为行为目的要素,这是元思辨能力的首要构成要素,会对写作任务的管理产生影响;在写作任务管理层面,元思辨能力体现为角色定位和知识观两个要素。由此,他将元思辨能力定义为学生“不仅对自己的行为目的、角色定位和知识观持有明确、合理的认识,而且能够基于该认识找到自身发展和写作任务之间的关联,依据一定标准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协调写作任务要求和自身发展需求。”[6]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濮实对元思辨能力的定义。根据这一定义,结合英语专业学生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情境,笔者设计了相应的调查问卷以探究学生的元思辨能力与其毕业论文写作的关系。问卷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 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的个人发展认知;2. 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任务的管理情况。问卷调查以文山学院2016级94名英语专业学生为对象。因为本研究主要聚焦于学生论文的撰写过程,而非论文的写作成果,因此笔者选择在学生均已提交初稿、正在完成二稿的过程中发放问卷,以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论文撰写过程来作答。本研究通过问卷星回收有效问卷94份。在问卷调查结束后,笔者又随机选择了5名同学,就问卷结果进行了访谈,以便了解他们问卷作答的原因,为解释调查所得的数据提供进一步的依据。
三、调查结果与讨论
参考濮实提出的元思辨能力主要体现在个人发展认知和写作任务管理两个层面[6],根据问卷的主要内容,笔者将从这两个层面来分类呈现调查结果:
(一)个人发展认知层面
“个人发展认知的核心是行为目的,即学业、事业发展的愿景和身心成长的追求。行为目的是元思辨能力的第一要素。”[6]学生的行为目的会对其写作任务的管理和实施产生影响。因此本研究首先调查了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主要目的。据调查显示,获取知识是许多学生(42.55%)撰写论文的主要出发点。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29.79%)撰写论文仅仅是为了取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这是他们写作的主要动因,说明他们对毕业论文撰写的意义缺乏认识。只有23人(24.47%)出于对研究问题的兴趣,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方法而写作,以及仅有3人(3.19%)为提升学术研究能力而撰写论文。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并未将毕业论文写作与学术研究联系起来,说明学生的学术研究意识并不强。
(二)写作任务管理层面
本研究中,笔者参考了濮实对写作任务管理范畴的阐释以及元思辨能力在写作任务管理过程中主要体现为角色定位和知识观两个要素[6],再结合英语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这一具体情境,将学生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他们如何选题,对论文写作的态度,对论文撰写的规划,文献的阅读及评述文献的方式,对论文的反思和修改,以及对知识价值的认识等方面,纳入在写作任务管理层面考察元思辨能力的范畴。
在论文写作中,学生对自己的主要角色定位情况如下:多数学生(63.83%)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将自己定义为学习者,说明他们将毕业论文撰写看作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与前面42.55% 的学生把获取知识作为主要目的的调查结果是吻合的。只有10人(10.64%)将自己定义为实践工作者。笔者通过对随机抽出的5名学生进行访谈后了解到,学生们因为缺少工作实践经验,因此他们很难将论文研究与工作实践相联系,更偏向理论性的研究。15人(15.96%)认为自己是被动的任务完成者,那么可以推测出他们在撰写论文时的主观能动性会较差。调查中仅有9人(9.57%)认为自己是研究者。从访谈中笔者发现,学生们认为对于学术研究,他们还处于学习的阶段,对学术研究抱有敬畏心理、缺乏独立进行学术研究的自信,因此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能够担当研究者这一身份。
关于学生的选题情况,半数以上的学生(58.51%)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选题,部分学生(24.47%)则是参考了别人的选题,仅有16人(17.02%)是自己独立完成选题的。前面的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将自己定位为学习者而非研究者,这可能是学生们还需要导师的指导或参考他人的选题,而不能独立选题的原因之一。
在撰写论文的态度方面,根据本研究的调查,无论是出于内部动机(对研究问题的兴趣),还是出于外部动机(为了能顺利毕业和取得学位),大部分(81.92%)学生能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撰写论文。但也有少数(8.51%)学生把撰写论文看作是为了毕业而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主观意愿不强,在写作时比较被动。另外,同样有少数学生(8.51%)承认自己因为畏难而被动地撰写论文。
笔者的调查还发现,大多数(73.4%)学生对于何时进行文献的收集和整理、研究的开展、论文各章节的撰写以及论文每一稿件的撰写和修改等都是有所规划的,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写作任务管理有着明确的认识和调控。这与前面的调查结果(即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撰写论文的态度积极主动)也是比较吻合的。
在阅读文献方面,学生普遍关注的是与自己的论文研究相关的背景知识(92.55%),其次是理论知识(60.64%)、实践性知识(42.55%)、和学术性知识(35.11%)。从数据中可以发现,学生在阅读文献时,主要关注的是研究开展的背景知识,对理论知识、实践性知识和学术性知识等必要知识的关注度显然不够。前面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学术研究意识不强,因此学生在阅读文献时对这些知识的敏感度不够,这就有可能导致他们对文献的利用不够充分。
对于阅读文献后要如何综述文献,调查结果如下:引用他人的观点(75.53%)或研究发现(67.02%)是学生最常采用的方式,其次是介绍他人的研究内容或发现(48.94%)。然而,仅有20人(21.28%)评述他人的观点;有不到一半的人(43.62%)对文献的理论价值或实践价值进行评述;只有15人(15.96%)评述他人研究的不足或指出研究空白。在被采访的5名同学中,有4人在文献综述中未评述他人研究的不足之处,究其原因,有3人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们或是认为应当持有一种谦虚谨慎的态度去评价他人的研究,或是认为自己没有实力去评判他人的不足,因此在评述时更多的是去肯定他人的研究价值;另外1人则表示自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文献综述主要是引用别人的观点或介绍他人的研究发现。从调查数据以及访谈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文献综述撰写的认识不够,同时也反映了学生在文献综述部分所表现出的思辨性不足。
在论文的撰写或修改过程中,85人(90.43%)表示会对自己的论述是否逻辑合理进行反思,仅有1人表示不会,还有8人表示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说明大部分学生在写作时,会关注自己论述的逻辑性问题。逻辑性是思辨的认知标准之一[7]32,因此学生会反思论述的逻辑性表明了他们对写作中思辨技能的运用是有所调控的。
笔者调查的最后一项,是让学生评价自己通过论文撰写能收获哪些方面的知识。76人(80.85%)表示自己有理论知识的收获;54人(57.45%)认为自己有实践性知识的收获;53人(56.38%)认为自己收获了如何开展研究或撰写论文的学术性知识。仅有9人(9.57%)回答,从论文的撰写中没有得到太大的收获。这些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的论文写作是有比较正面的评价的。笔者查阅了回答“没有太大收获”的9名学生的答卷,发现这9人撰写论文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取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从行为目的上看,他们缺乏进行论文研究的内在动力,这与他们对论文撰写的消级评价也是相符的。
四、调查的发现及教学建议
对于英语专业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的元思辨能力表现如何,笔者根据调查结果,得出以下发现,并提出一些对教学和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建议,为改善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1. 从学生的个人发展认知层面上来看,学生对毕业论文撰写的行为目的是明确的,但他们对毕业论文写作的意义认识不足,学术研究的意识和动力不强。在学生前三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英美文化、英语教学法、翻译、学术写作等课程中,选择一些研究主题,通过案例分析、文献阅读、工作坊研讨、成果展示等活动引导学生对学术研究产生兴趣。还可以设置撰写小论文的任务,让学生对学术写作有较广泛的认识和接触。将教学与毕业论文撰写的环节衔接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术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树立学术研究的自信,缓解他们对学术写作的畏难心理,为最后的毕业论文写作打好基础。
2. 从论文写作任务的管理层面来看,大部分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写作中,对研究的开展和写作的进程有所规划,对写作中思辨技能的运用有所调控,对论文写作整体持有正面的评价。但也还存在一些方面可以加以改善,以提高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水平:
(1)大部分学生将自己定位为学习者,而非研究者,在选题时对导师的依赖较强,独立选题的能力薄弱。前面笔者提到,可以在部分课程中开展文献阅读活动以及给学生布置一些小的研究任务,学生能够从中积累知识、汲取前沿理论、了解到最新的研究动态,从而开阔思维,拓宽学术视野,这有助于他们在毕业论文选题时明确研究方向,发现研究问题,找到研究空间。此外,在大学学习的不同阶段,可以通过观摩、见习、实习等活动让学生走入社会,真正体验、了解当地社会的实际需求,帮助学生在论文写作中确立“实践工作者”的角色定位,让他们敢于开展实践性研究,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本地社会的发展而服务。
(2)学生在阅读文献时,对理论知识、实践性知识和学术性知识的关注不够。因此教学中,教师在布置研究任务的同时,应当对文献阅读有所要求,让学生形成做研究要阅读文献的良好习惯。此外,在初始阶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文献分析,引导学生学会从文献中提取相关知识,以提高他们文献阅读的效率,帮助他们充分利用文献。
(3)学生对文献综述的撰写认识不到位,对文献的引用和介绍较多、评述较少,表现出思辨性不足。这一方面也与学生缺乏学术训练有关。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给学生布置研究任务时,应明确要求学生须为自己研究的意义、必要性和研究方法等提供理据,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文献综述的作用和意义。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批判性地阅读文献,然后要求他们撰写综述,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综述能力。在给学生作毕业论文指导时,教师也应关注学生在文献综述方面的问题,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指导,以帮助学生在写作时确立自己研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