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山苗学文库”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2020-01-02吴正彪

文山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文库文山苗族

吴正彪,张 杰

(三峡大学 民族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苗族研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公开出版的苗族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无论是20世纪50年代起“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中《苗族社会历史调查》《苗族简史》《苗语简志》以及有关苗族自治州和自治县简况的调查与编写,还是为提高苗族文化教育水平所创制的新文字,都体现了苗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一员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内外学者对苗族研究的不断深入,“苗学”作为一个多学科交融的人文学科得到确立和学界的充分肯定,特别是国内各省、自治区苗学会的建立以及来自各自治州、市和县区一级苗学研究机构的完善,苗族的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始终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致,围绕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当地党委政府发展的需要,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结合苗族地区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文化产品。从这些研究成果中我们看到,无论是“雷山苗族文化书系”中的系列丛书,还是本文中所要讨论的“文山苗学文库”,无不蕴含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概括出来的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主体内容。

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地处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在这个由文山、砚山、西畴、麻栗坡、马关、丘北、广南、富宁8个县(市)组成的自治州里,东临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西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北与曲靖市相连。文山州的国境线长438公里。20世纪二三十年代,邓小平领导的左右江革命就曾经活跃在广西的百色市、云南的文山州和贵州的黔南州及黔西南州等相邻省区的少数民族地区。20世纪80年代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各地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地处边疆的文山州却长期处于支前参战阶段,也就是说,整个文山州的发展不仅要比中东部地区缓慢很多,甚至比西部地区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差距。直到1992年中越关系正常化之后,文山州的发展才开始起步。事实上。“文山苗学文库”也是在进入21世纪后边疆苗族得到良好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民族文化振兴的实际明证,同时也是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群众在新时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成果。

一、“文山苗学文库”概览

2016年至2017年由云南民族出版社以“文山苗学文库”丛书出版的文化成果近20多部,这些成果分别为《文山苗族》《文山苗学精选》《蚩尤研究》《苗族山村社会》《苗族指路经》《文山苗族芦笙辞(上、下)》《文山苗族民间长诗选》《我们的名字叫苗族》《文山苗族民间故事选》《文山苗族经典民歌选》《情牵老山》《永远的花山》《彩虹泪》《白河在这里转身》《伤心的村寨》《苗乡情韵》等。成果内容有区域民族志的苗族社会生活事象描述、有学术专著、有民间口传经典、有文学话语的情感表述等,其中的文学作品通过各种人和事的情感描写,充分地表达了生活在国境线上的苗族对国家的绝对忠诚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社会的无比热爱。在“文山苗学文库”出版之前的近十年,文山州苗学研究会还组稿并公开出版了系列苗学研究论文集和一些口传经典,如《文山苗学研究(一)》《文山苗族民间文学集》《文山苗学研究(二)》《中国西部苗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山苗学研究(三)》《苗学与文化自觉研讨会论文集》等。

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文山苗学文库”所体现的中国梦追求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作为边境线上的民族,也经历了几千年来外忧内患的社会动荡以及贫穷落后所带来的屈辱与创伤,从而使文山州的苗族与国内的苗族以及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其它各个民族一样,长期以来都是在为实现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伟大中国梦而在不懈的努力。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的“四个自信”,通过境内外的对比,让生活在这里的苗族同胞更加体会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重要性。“歌养心、饭养身”,自古以来苗族就有使用自己的母语歌来表达不同心情的传统习惯,因此,我们从陶永华的苗语歌集《我们的名字叫苗族》里的39首创作歌曲中就可以看到苗族对于中国梦的追求,如在歌集《晴朗的苗山》这首歌里唱到:

“苗山多晴朗,姑娘小伙喜洋洋,是什么带来的好光景,(是)共产党的政策放得宽广,买卖生意兴隆,苗家出门有市场,拓宽天下富裕路,苗家早日奔小康。太阳多明亮,苗家人民多欢畅,如今有这样的好日子,咱们放声歌唱共产党好,建构和谐社会,苗家真有责任感,放眼世界看苗山,如今财气多兴旺。”[1]

在苗族的社会生活中,传统的制度文化无处不体现着“民主”的民间政治色彩。《文山苗族》一书中对“族长制”和“寨老制”的深度描述就反映了苗族的这种“民主”政治的广泛盛行:“族长制没有成文的规定,但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约定俗成的规矩和规俗却是人人都共同遵守的。族长行驶权力是公开的,对每件事的解决,对每一重大活动的安排,对家族内的事务,家族的所有成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2]。民主的气氛无处不在、无所不有。

“文明”这个词在英文Civilization中“通常被用来描述有组织性的社会生活状态”,是与“野蛮”barbriti相对应的反义词,是“一种确立的优雅、秩序状态”,是“指涉任何‘确立的’社会秩序或生活方式。”[3]“文山苗学文库”的《蚩尤研究》一书中,就专门谈到苗族的人文始祖蚩尤开创农耕文明、手工业文明,发明金属兵器及冶炼业,创制文字及开创宗教信仰等。“文山苗学文库”的“总序”中引用王桐龄在《中国民族史》中所说的“若照历史上观察,中国民族除去汉、满、蒙古、回、藏五族之外,还有一位长兄,即是苗族。”概括到“王桐龄不仅把苗族视为长兄,而且对苗族创制刑法、发展兵器、创建宗教作了充分肯定,并且承认,汉文化中有许多知识是从苗族文化发展而来的,同时,指出苗族早期文化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中华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4]1通过蚩尤对中华文明的贡献以鼓舞后人,让生活在边疆的苗族群众通过今夕对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重塑文化自信,更加坚定习近平新时代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对苗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

“和谐”是中国传统的哲学文化之“根”,无论是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还是早期的汉文典籍哲学思想表述,都蕴含有中华民族对和谐社会的追求与向往。在《艺文类聚》卷一引《三五历记》中就曾有如此记载:“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从这则神话中我们看到,远古的人们认为,“清”与“浊”、“天”与“地”要各得其所,相互映衬,人类才会和谐。而在《周易·乾卦·彖传》中亦有称:“于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这里的“和”就是指“和谐”“和合”“和善”,在“和而不同”的理念中实现人类的和谐。这样的哲学思想回归到“文山苗学文库”系列丛书的内容,我们也可以找到用来体现苗族文化和谐的相应例证。在文山的《苗族古歌》中叙述到,远古时候“菠媸来造天,整整造九天。她不歇一歇,造了九重天。佑聪来造地,造了十二夜。他不停一停,造地十二层。”他们为人类创造了“天”和“地”。随后,“四个大神仙,两女和两男,样子很古怪,力气大无边。”他们“两个来南北,两个来西东。各方站一个,好像四座山,拿天来盖地,合力又同心。一个东方拉,一个西方弹,一个南方扯,一个北方按。地有十二层,拖得起皱纹。皱纹一条条,象笼百褶裙。凹处是湖河,凸出是山坡。天地盖严了,万物能生活。”[5]这些神仙还为人类创造了“太阳”和“月亮”、创造了人类、创造了自然万物,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和谐等等,都通过古歌把人们的这些愿望逐一地表达出来。

三、“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文山苗学文库”彰显了传统社会的文化延续

追寻自由的发展对于每个民族中的各个人而言,无论是整体还是个体,在其社会生活发展史中都是客观存在的。这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6]从“文山苗学文库”中,我们都可找到“自由既是人类的存在状态,也是人类的生命本能”[7]这种与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相吻合的思想。在苗族人的社会生活中,有苦有乐皆有歌,用歌来抒发情感、排遣忧愁,如在侯兴邹与陶秀和主编的《文山苗族经典民歌选》一书里叙述“花杆的来历”时唱到:“在那久远的年代,/我们住在黄河流域自由自在,/因为是蒙孜尤来领头,/我们吃不愁来穿不愁,/日子过得红火人心欢畅,/不知道什么叫作花杆。……/在那遥远的从前,/我们住在黄河中下游的两岸,/因为蒙孜尤统领有方,/我们的生活多么美满/日子过得红火犹如鲜花烂漫,/不知道什么叫作踩花山。”[8]14苗族人就是通过生活的富足来展现自由的理想世界。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平等”观念一直贯穿在不同民族的思想史中。而“平等”作为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不仅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每个公民在人格、政治身份、人身权利以及在生存与发展中获得尊重的具体表现形式。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无论是在国家价值目标层面,还是在公众价值判断层面,平等都是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9]“文山苗学文库”中就有很多平等互助主题的文化叙述,李维金的《白河在这里转身》这部散文集中,就多处谈到身份平等、政治平等对一个地方乃至于一个人的影响。《老支书的思念》中描述了生活在边疆的老县长以平等身份走进贫困的山寨选定“扶贫挂钩点”“认亲戚”、修公路、同吃住、同劳动,得到了当地苗族村民的认同的故事。《苗文,圆了我的大学梦》则讲述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作者在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苗文的推广与教学得到恢复,当时的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和贵州民族学院(现贵州民族大学)还专门开设了苗语专业进行招生,语言文字在政治上和教育中的平等让生活在边疆农村的“我”重新进入大学校园,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感恩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让他圆满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和追求[10]。

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公正”是使“价值共意得到一种稳定性”存在的制度要素保证,“它为社会的共同价值标准、交换行为规范、组织原则以及知识技能等等的人类发展的创造物,提供了一个基本的世代承续的社会机制,保存了人们的交换行为和关系的模式,并且通过使价值共意合法化和固定化。”[11]无论是哪个民族,在任何社会中,“公正”都是传统文化制度得到良性运行发展的重要保障。也就是说,“公正是制度的灵魂、社会的良心。”[12]在《文山苗族》一书中所描述的“族长制”和“寨老制”等社会制度,实际上就是对苗族传统社会中这种“公正”制度延续下来的文化现象的呈现。

法治体系的完备性是一个地区乡村得以稳定延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从远古时代起,苗族民间就有自己的习惯法和传统的法治体系。王万荣的《蚩尤研究》一书中就谈到:“社会发展总是在乱与治乱中前进的,刑法的产生就是为了治乱的需要,因而人类为了治理社会,不得不对自己的同类采取强制手段,控制他们的社会生活行为。”[4]134而类似有关“法治”的表述,在“文山苗学文库”中或以文学的形式,或通过学术讨论的途径来得到体现。

四、“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文山苗学文库” 表述主题的永恒坚守

生活在文山的苗族,据项保昌、康顺慧、项荣庄等人在《苗族迁入文山有多种原因多条线路》一文中考述,当地苗族在明代以前就已经到现在的文山州境内定居[13]。驻守在祖国边疆的苗族,以一种高度的国家认同与民族根性的热爱,数百年如一日,用祖祖辈辈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苗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凯歌。如在文山苗族民间口头文学《项从周的传说》中叙述苗族英雄人物项从周率领当地苗族与瑶族、壮族等民族一起抗击法国侵略者的历史。故事通过“年轻的苗王”项从周勇猛地除掉恶虎后被“老苗王”吸纳成为抗击法国侵略军的一名猛将,并以其聪明的智慧战胜法国侵略者及其来自安南的“仆从军”而名声大振,随着“老苗王”的牺牲而被众人推举为新苗王;“揭竿而起”说的是滇东南一带遭受到法国侵略军占领后,这些洋鬼子无恶不作,让边疆的各族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于是苗族领袖项从周便揭竿而起,带领苗族、瑶族、壮族、傣族、汉族等民族奋起反抗斗争,取得多次胜利的过程;“船头、新寨之战”讲述了1885年春在中法战争进入到了紧张激烈的阶段,随着白族清军将领杨玉科英勇阵亡后,镇南关失陷,法国一万多名侵略军从越南长驱直入中国的云南、广西内地,项从周带领当地边民采取伏击、抗击和偷袭等方式打击法国侵略者的故事;“保卫界碑”讲述的是法国侵略者为了扩张地盘,将中国与安南的国界碑故意挪动到中国境内,被项从周等中国边民发现后“一次又一次地把偷移界碑的强盗打死”,并警告来犯者以“侵我国界者必诛”的誓言,让边疆从此慢慢得到安宁;“砍手示众”说的是法国侵略者偷移界碑失败后,借助经商的名义进入到中国境内施以小恩小惠拉拢人心、刺探情报,项从周发动当地群众不要接受这些法国鬼子的钱财,并对违者砍手示众,以儆效尤;“万金不卖牛皮地”讲的是法国人“撒钱”失败后,又到中国来找项从周买地皮盖教堂,力图通过宗教的形式在精神领域奴役边民又再次遭到拒绝;“比武”是说法国人的各种计谋失算后,便想通过比武的方式来除掉项从周和打压苗民们的士气,但最后也是以失败告终;“行刺”说的是法国人收买了六个刺客来暗杀项从周,但都被项从周和他的家人识破反击并让这些刺客全部落网;“三步跳的来历”讲述了项从周在中法战争期间,发明了一种有毒的弩箭让敌人中箭后跳三步就死亡,并在战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为保卫家园作出了重大贡献。鉴于项从周的上述抗击法国侵略者的功绩,光绪二十一年(1905年),清朝廷还专门授予他一面锦旗,上面写道:“边防如铁桶,苗中之豪杰。”[14]

这些细节的描述,揭示了一个生活在边疆的苗族英雄和他的乡亲父老的爱国情怀。

苗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但由于生活的自然环境比较恶劣,长期居住在高山地带或喀斯特地貌高度发育的岩石山区,再加上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动荡和阶级压迫,每当生活环境稳定下来后便十分珍惜这样的日子。因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苗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过上幸福的生活,苗族特别珍爱这样的日子,他们以自己所在的岗位为依托,认真敬业,踏实劳动,用自己的汗水去建设美好的家园。在文山苗族民歌中就曾如此唱到:“朋友啊朋友,/一年四季不算长,/一季庄稼种完还有一季要跟上。/从春天忙到冬天虽然苦到头,/庄稼收完一季还有一季跟着走。/……/朋友啊朋友,/春天一到就是年头,/雷声伴随云雾缭绕春水流,/春节过后扛起犁耙提着锄头,/苗家争先恐后生产忙不休。/一到春天是年头,/春节过后扛起犁耙提着锄头,/苗家争先恐后生产保丰收。”[8]105通过田间地头的繁忙生产劳动来体现出苗族人的敬业精神。

诚信,在这里指的是“诚实守信”,这是一个民族从整体上体现出来的社会文明表现。对于这个民族的每个个体成员而言,则通过他们“以诚立身、真实无妄”作为修身之本,进而塑造起一个民族的精神核心素养。熊荣元在《永远的花山》一书中说到:“品德非衣随兴穿,/无需伪造丢一旁。/木纹源自树心长,/品行修德时来养。/心似玉洁品自高,/行如流水万物长。/心正意诚做真人,/德行天下花芬芳。”[15]作为传统伦理道德的根本素养,“诚信”是中国各民族自古以来上层社会的哲学家和政治家用于稳定国家政权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一个重要精神引导,同时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思想基础。而这样的思想境界,在“文山苗学文库”中可以找到许多例证。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友好和善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不同文化群体之间建立和谐关系的重要基础。在“文山苗学文库”的多部成果中,都从不同角度将“友善”这个主题充分地体现出来。在《苗族指路经》里所表达的善意话语中,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死者生命灵魂的尊重与对生者失去亲人的心灵抚慰;《苗族芦笙辞》通过和善的芦笙音乐来进行文化表述,让生活在艰难困苦里的苗族从音乐语言的鼓舞中重塑自信。无论是民间口传文化、学术著述,还是文学创作,从这些成果中我们看到,任何时候,苗族都在极力营造着一个友善和谐的社会环境,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70年发展历程,文山苗族一方面肩负着守护国土疆界的责任,另一方面一直都始终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去发展生产、做好民族团结,同时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为文山的进步繁荣和极力赶上中东部地区的发达水平贡献着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

五、结语

“文山苗学文库”是由生长生活在云南文山的一群苗族精英通过汉文书写的方式来开展的“自我”文化表述。在《蚩尤研究》《文山苗族》《文山苗学精选》和《苗族山村社会》中,通过“我从哪里来”的深度描写,彰显了一个民族从自我认同到国家认同的发展历程,并由此形成了守土有责、护卫家园文化意识形态的自觉性。用《我们的名字叫苗族》这样脍炙人口的艺术作品表达了生活在边疆的人们以“我是谁”去追寻族群身份的本源与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历程中56个民族所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共性的概括和总结。“文山苗学文库”作为一种思想表达,其蕴含的内容不仅包含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思想,从“文库”所反映出来的伦理观和价值取向,对我们就不同的文化层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文库文山苗族
用生命保卫中央文库的陈为人
以歌为家——在沪苗族务工妇女的音乐生活
Investigation of the confinement of high energy non-neutral proton beam in a bent magnetic mirror
专家文库
Modulational instability of the coupled waves between fast magnetosonic wave and slow Alfvén wave in the laser-plasma interaction
点亮经典文学之灯——“百年文库”第一辑隆重推出
延庆巨变册页
关于推荐《当代诗坛百家文库》入选诗家的启事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