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短期交流项目提升在华留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文化适应力的策略探究

2020-01-02叶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3期
关键词:留学生杭州交流

叶子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1402)

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在一个几乎各行各业都需要全球视角才能成功的世界。资料显示,选择出国留学作为其部分学术经历的学生数量在与日俱增。而为提升我国高校的国际化程度,推进各国文化交流,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积极招收留学生,其中以短期交流学习项目居多。然而,在这些短期交流项目中,管理者往往将目光锁定于项目完成的“稳”与“顺”,而忽视了其带来的更大红利,即以项目为载体,使留学生对中国文化产生文化认同和文化适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因政治、媒体、历史和成见而带来的文化对抗和文化误解。因此,今天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更好地理解与文化差异相关的概念,加强来华留学生对本土文化的文化认同,促进文化适应。

有大量研究都得出一个结论:项目越长,对学生的学术、文化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影响就越大[1]。然而,随着我国高校所提供的短期课程的数量增加,我们应该更积极地探讨如何使这些短期课程对来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文化认同和跨文化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1 在华留学生文化认同的重要性

文化认同是一个人的生活经历、种族、国籍、遗产、信仰、语言、习俗和世界观的丰富体现。理解和拥有文化认同可以增强融入感和自豪感。在日益多样化的社会和相互联系的全球世界中,文化认同和文化适应是有效的跨文化交流的必要条件,也是教育、政治、医学、社会政策、商业和国际关系讨论的前沿话题。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是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理念,在吸引越来越多海外留学生来华交流的大背景下,留学生群体势必构成一群磅礴的“信使”群体,他们是国与国之间交流与搭建友谊的载体和桥梁,而他们的文化传播时间跨度长、空间辐射广。也正因如此,首先,摆正和提升来华留学生对我国文化的认知,知晓我国数千年磅礴历史,了解现代化发展的初心和使命,有利于纠正留学生对中国的一些误解和偏见;其次,促进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文化认知和文化适应,不但是我国在推进教育国际化征程中的关键手段,还能借机弘扬我国文化的魅力和软实力。再次,文化认同对国家繁荣、世界和谐有着重要意义。当今世界是一个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世界,而跨国移民、城乡移民使其特点之一。移民潮给各国造成的难题,关键不在于经济或资源分配,而在于价值观的冲突和文化认同的缺失。因此,构建良性的文化认同和文化适应对社会和谐的关键因素之一。最后,对拥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产生文化适应,对留学生本身而言也具有极为正面的意义。成为一名具有开放思维的全球公民可以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拥有跨文化思考和交流能力则能使学生成为未来雇主的青睐对象,同时还能极大地丰富他们的个人生活。

2 高校所在城市的文化内涵与传播价值

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坐落在美丽的杭州。杭州是一座历史名城,积淀了千年的文化底蕴,文化气息浓厚。从古至今,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娟秀的江南之都,山清水秀、莺歌燕舞,是世人神往的人间天堂。几千年来,多少文人雅客在此流连忘返,留下吟诵千年的诗词。从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西湖文化、运河文化等,无不散发着古朴韵味。而扬名海外内外的丝绸和茶叶文化,更是令人心驰神往。漫步杭州,诸多遗留下来的历史建筑和文人故居都向现代人展示了杭州曾经的繁华与韵味。另一方面,杭州也在高速融入新时代的文化。行走在杭州的街头,人们可以强烈体会到传统与摩登的有机交融。

杭州也是一座科技之城。得益于异军突起的互联网金融和电商经济,杭州俨然已是一座数字化之城,“移动支付之都”,人们生活出行不用钱包和现金,一部手机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这里举办过G20峰会,有创造了史上最大IPO 记录的阿里巴巴,光鲜背后是超前的眼光和朝乾夕惕的奋斗。

3 提高在华留学生文化认同与文化适应的策略

在杭留学生是杭州持续推动“城市国际化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来华短期学习的留学生深入了解和热爱杭州文化,能有效地提高留学生的文化认同,加速文化适应,帮助他们成为一名全球公民,改变其看待中国、看待世界的方式,同时极大地丰富其个人生活。

3.1 开设传统文化体验课,以正确方式打开留学生视野

文化认同在影响一个人认同另一个群体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人们会把他们的习俗、价值观和传统带到东道国文化中[2]。同时,亦存在着偏见、成见和误解。因此,开设文化体验课,以多样化、趣味化、个性化、系统化、主题化的体验课程,辅以丰富的多媒体素材,讲好杭州故事。此类课程应以专题形式,如丝绸专题、茶文化专题、良渚专题、南宋专题和互联网专题等,开展系统化、个性化的课程内容,创造多元多彩的文化情境,营造浸润式体验,让留学生即使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亦能深入而较全面地感知杭州魅力。

同时,也有必要让留学生明白,中国人的生活不仅只有传统文化,不仅只有剪纸、包饺子、书法。我们也有极具现代化的一面,如5G、手机支付、北斗导航登。有些留学生来中国之前,因为媒体的偏颇或错误报道,以为中国人个个都会功夫,或者依然骑马出行,甚至还留着小辫子。短期交流项目是消除这一系列成见的极好时机。而汉语课则是一个很好的窗口。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存在着重语言轻文化的现象。然而,语言只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才是本位,文化的教学应该和语言教学同样被重视[3]。充分利用汉语课的机会,讲好中国故事,以小见大。

3.2 发挥第二、第三课堂作用,丰富文化主题校园活动

文化认同通常需经历4 个阶段:熟悉、接受、内化和践行[4]。课堂教学有助于留学生熟悉和接受杭州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但若想让留学生内化并践行我们的文化,第二、第三课堂的作用不容小觑。由第二课堂的“二”字可见,它是相对第“一”课堂——即在规定的教学时间、教学地点(通常是教室)里严格根据教材展开的课堂教学活动——而言的,它以教材为指导,进行发散性与拓展性的探索与教学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富有创新性、趣味性和生动性[5]。学习地点灵活多变,不拘泥于教室,大自然、博物馆、农田、操场都可以,甚至在公司、家里都可以开展。作为对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展,第二、第三课堂在加深文化适应和文化认同方面至关重要。例如,举办丰富的校园主题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汇演、经典诵读、辩论比赛等,积极鼓励留学生参与,以表演促进认知,以比赛促进学习。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加入各类社团。在短期交流项目里,让来华留学生快速融入本土生活,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拓展人脉圈的最快途径,或许就是社团活动了。将留学生拉出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的生活轨迹,体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另外,还应该组织学生外出参观杭州最具代表性的场所,如西湖、河坊街、良渚博物馆、丝绸博物馆等,走进杭州山水、走进杭州街区、走进杭州历史,零距离体会杭州风土人情,建立留学生对杭州的文化认同,甚至一定程度的主人翁意识。为了让留学生更好地内化和渐行杭州文化,让学生为能在“数字经济第一城”留学而产生自豪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阿里巴巴、网易、娃哈哈等众多知名企业,促进留学生对杭州经济、中国实力的认同和向往。

3.3 发挥本土学生作用,使中外学生互利共赢

有研究表明,主流社会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跨文化适应的速度[6]。有朋友的地方,就更有家的感觉。通过“结对子”“小伙伴”等形式,鼓励中国学生从生活和学习两方面帮助和关心留学生,能极大提升留学生适应在华生活的能力,促进对中国人民、中国文化的接纳程度。即使存在语言障碍,但本土学生的友好态度、 耐心帮助都会如春雨一般默默滋润留学生的心扉。一方面,这种正向积极的交流可以传达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因社会制度不同而带去的恐惧感和陌生感。而不会使留学生感到自己是异类,缺乏归属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校培养中国本土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使得国际化教育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对中外学生都互利共赢的。高校国际化必须使得本土学生亦能从中获得红利。

3.4 准确定位管理理念,完善国际化管理机制

想要留学生在短期内实现文化认同,有一点十分关键但往往被忽视的点就是:不要过分区别对待。很多学校因为缺乏国际留学生管理经验,在留学生到来的时候,经常会采取单独管理、特殊照顾、双标对待,把这些学生定位为“请来的客人”,而不是普普通通的学生。一味地追求“平稳”和“顺利”,在生活、学习方面难免因为单独管理而使之与本土文化、本土学生、本土生活脱节,从而很难脚踏实地地去感知当地生活与文化。学校应该摆正定位,即留学生也是学生,与本土学生并无区别,不应该过去区别对待。同时应该配备专门的国际生管理团队,加强相关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和班主任、辅导员的英语水平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这样才能更好、更顺畅地与留学生进行交流,出现问题才能水到渠成地去解决,而不会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误解和对抗。

4 结语

文化认同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足以对抗因政治、媒体、历史而带来的文化对抗、误解和敌意。高校管理者不应低估短期交流项目在文化滋养方面的作用,更不应该忽视或无视项目中的文化宣传契机。只要肯用心,即使是为其数周、数月的短期交流项目,亦能对来华留学生产生深刻的文化认同影响,促进文化适应,完成一个从熟悉、接纳、内化和践行的流程,从而使其成为中国与母国文化交流和传播的使者。

猜你喜欢

留学生杭州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杭州院子
杭州
杭州旧影
“留学生凌虐同学案”给谁提了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