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汉英平行语料库的《三体》俗语翻译策略研究
2020-01-02宋欣阳
宋欣阳
《三体》系列科幻小说由刘慈欣创作,不仅在中国掀起一阵热潮,还广受海外读者追捧和认可。该系列第一部的英译本TheThree-BodyProblem于2015年荣获有科幻文学界“奥斯卡”之称的“雨果奖”(Hugo Award)最佳长篇小说奖[1]。该系列作品之所以能够在海外取得巨大成功,其英文版译者——美国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功不可没。刘宇昆身为科幻文学作家,其原创作品曾多次荣获该领域权威奖项“雨果奖”与“星云奖”(Nebula Award)。除《三体》系列,他还翻译出版了中国科幻作家郝景芳、陈楸帆的多部作品。“他的语言很精致,还特别善于将东方的美学融入科幻叙事”[2],堪称科幻文学翻译典范。
《三体》不仅有天马行空的想象,还有大量反映中国语言文化特点的俗语。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如何处理这些语言形式,不仅关乎能否准确传递这部科幻小说的特有神韵,还有助于读者理解小说内涵。本文选取2014年出版的《三体》英译本TheThree-BodyProblem,通过自建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对译本中的俗语翻译实例进行量化统计分析,从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归化与异化的角度,探索译者的俗语翻译策略与风格。
一、翻译的异化与归化
异化(foreignization)和归化(domestication)是考察翻译问题常用的二分法,最初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于1995年在其著作《译者的隐形》(TheTranslator'sInvisibility)中提出。异化翻译法尝试保留原文中的指称意象和语言形式,使译文呈现异国情调。韦努蒂认为,异化是“把外国文本中的语言文化差异注入目的语之中,把读者送到国外去”[3]。归化翻译法意在使用目的语中既有的、惯用的语言表述原文的意义,去除译文中的异国情调,重点关注译文的自然流畅性。韦努蒂指出,归化“尽量不干扰读者,请作者向读者靠近”。
归化与异化包含两个层面,即语言形式和文化内容[4]。一方面,考察译文语言形式是否融入原文中的异国情调、是否贴近目的与习惯;另一方面,审视译文是否融入原文中的特殊意象等文化内容,以区分译者采取的翻译方法和策略。通过划分归化与异化,可以清晰辨明译者在翻译俗语过程中的倾向,了解译者的翻译风格,并为我国本土译者译介中文作品提供参考。
二、《三体》英译本中的俗语翻译
汉语中的俗语(folk adage/common saying)是流传在人民群众口头上的、结构相对稳定的通俗语句,一般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和俗成语四项[5]。俗语不仅承载着汉语语言文化积淀,同时极具汉语思维特色,如何将其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是译者翻译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语料库翻译学的出现,为研究翻译、语言特征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采集到《三体》原著及其英译本后,经过清理降噪、文本对齐、词性标注等步骤,建立双语平行语料库,其中,含中文字符204 145、英文字符116 465。需要说明的是,语料库俗语标注功能仍有待完善,原著中许多俗语被切分成数个词组,无法识别,统计分析过程中需人工分类筛选。另外,原著写作顺序较为多样,插叙、倒叙穿插,而译著按事件发生时间先后顺序对原文进行了梳理,这对文本对齐构成挑战。语料库采用译文叙事顺序进行对齐。
检索自建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后,本文收集到《三体》原文中的成语和习语581条。对照英译本发现,译者倾向于使用归化翻译策略,对于部分没有对应英文表达方式的汉语俗语,则多采取异化策略。
(一)归化
汉语多用成语等四字格结构,译者在处理此类独具汉语特色的成语时多采用归化策略,以贴近英文读者阅读习惯,使译文更加自然、流畅。某些汉语成语在译文中一笔带过,并未刻意突出其形式和意义上的美感。
例1:那女孩儿惊恐万状地大叫起来[6]
Thefrightenedgirl shouted.[7]
例2:文洁默默地离开了已经空无一人一片狼藉的操场,走上回家的路。[8]
Wenjie quietly left the exercise grounds,emptysave for thetrashleft by the crowd, and headed home.[9]
例3:大多数信件石沉大海,也有少数人因此一夜之间飞黄腾达或面临灭顶之灾。[10]
Most of these letters werenever answered, but a few of the letter writers did see their political fortunesrise meteoricallyovernight, while othersinvited catastrophe.[11]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到,“惊恐万状”“空无一人”“石沉大海”等汉语成语和四字格结构并未得到译者特别关照,而是简单使用frightened、empty、answered等“稀疏平常”的英文单词处理。部分成语,如“一片狼藉”“灭顶之灾”,甚至仅翻译为平淡无奇的trash、catastrophe,说明对于表意明确、汉英对应关系较为明显的词语,译者并未过多考虑其形式,更倾向于使用平实的语言表达原文含义,这也使译文更加流畅自然,这对本土译者尤其具有参考价值。本土译者通常比较重视成语、四字格等结构,将其作为中文重要特色,努力在译文中加以呈现,往往造成信息冗余、行文不畅。而作为母语译者的刘宇昆更多考虑译文叙事流畅、通顺,采用归化策略,没有过多考虑原文形式及意象。
(二)异化
某些汉语俗语蕴含中国特色文化内涵,借助现象阐明道理,既生动又浅显易懂。对于此类形象感强又难以找到既有英语对应说法的词语,译者多采用异化翻译策略,保留原文意象、传递原文特色。
例4:让他去不是“肉包子打狗”吗?[12]
If we send him, he’d be ameat dumpling thrown to the dogs.[13]
对于极富画面感的俗语“肉包子打狗”,译者采取异化翻译,完全保留了原文中的意象,向译文读者传递出原文生动形象的场景,能让译文读者产生与原文读者类似的联想,有助于其体会汉语俗语浅显而形象的特点。
例5:只有处于第一阶段的“牛鬼蛇神”才能对他们那早已过度兴奋的神经产生有效的刺激。[14]
Only those “Monsters and Demons”who were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could give their overstimulated brains the thrill they craved.[15]
对于原文中涉及特定历史时期的俗语,译者同样采取异化翻译,将其翻译为“Monsters and Demons”并加以注释,说明此词“源于佛教”(Originally a term from Buddhism),并进一步阐述其文中含义为特定历史时期下指代“所有革命敌人”(all the enemies of the revolution)。不仅还原汉语意象,还传递出原文含义及相关历史信息。
例6:……穷山恶水出刁民……[16]
……The poorer a village, the craftier the people.……[17]
面对汉语中形象与内涵兼具的俗语,译者选择异化翻译,保留原文中的意象,不仅传递出原文的含义,同时展现出汉语形象思维的特色。
三、结语
本文通过自建语料库检索,收集并分析《三体》英译本俗语翻译策略,通过检索分析发现,译者刘宇昆更倾向于采取归化策略翻译原文中的俗语,且译文没有刻意突出汉语俗语、成语的形式,仅保留其基本含义,从而使译文更加自然流畅。对于极具汉语形象思维特色的俗语,译者则多采用异化策略,在保留原文意象的基础上传递原文含义。对于科幻小说等通俗文学作品来说,译者采取的策略不失为本土译者译介过程中的良好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