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创新路径探究

2020-01-02乔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3期
关键词:思政思想课堂

乔薇

(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山西朔州 03600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建设的脚步也不断向前迈进。高校思政教育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教育问题。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程度决定了我国人才的思想文化水平,道德水平以及综合素质的高低。我国党的十九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时代。这不仅为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也为各高校创新发展思政课程给予了挑战。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教育发展的前进向导,坚持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最新思想,如何结合当今的时代发展现状不断改进,创新发展思政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为新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赋予新的活力和动力,是如今高校研究的重点[1]。

1 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现状

作为高校教育系统的一员,思政教育在高校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发展思政教育,是我国高校一项伟大的历史任务。思政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与认知,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发扬民族精神,坚持改革创新,培养新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建立优秀的品格和价值观念。提高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基本素质。随着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思政教育已经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生根发芽并不断发展壮大。但目前来看,我国高校的思政教育仍然存在问题和一些不足[2]。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1 高校思政教师思想认知陈旧,授课方式保守

部分教师对思政教育的认识和研究不足。一些教师认为,高校的思政课程应当按照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思想教育是国家关注的重点,必须以教材和大纲作为主要指导。必须准确无误地将教材中的内容传达给学生。要按照上级的下发的文件和安排进行授课,不能擅自添加或扩展授课项目,否则便会被认为偏离主线,夹带私货。这些教师的本质并没有错,但其思想意识严重老化陈旧,不能与时俱进。其没有从根本上领会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没有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坚持改革创新。

1.2 高校对于思政课教育准备不充分

部分高校认为,思想政治的学习应该主要集中在课堂上。因此,高校的思政教育大都只局限于课堂中,而忽视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没有将思政教育与其他课程进行有机结合。教育形式传统单一,很少开展与思政教育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或聘请相关教授开展思政教育讲座,或社会实践活动等。而在日常的管理中也时常出现管理不到位的情况。这就容易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其他方面教育联系不充分,不能相互融入,出现脱节。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只停留在课堂上,在日常生活中则无法接触或接触较少,不能形成持续的教育和熏陶。

1.3 教师自身思政素养较差,专业基础不扎实

教师是教育体系中的关键。自古以来,教师都是文化的传播者,悉心守护祖国的未来,为国家人才的培养贡献着自己毕生的力量。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其能否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履行自身的职责,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教师自身思政基础和专业素养,决定了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掌握和理解。然而,某些教师因自身基础较差,或在长期授课中缺乏进修学习,对国家新形势,新举措缺乏认知,导致授课质量不高,缺乏自信。甚至当学生问及当下时政热点话题希望与之探讨交流,反而手忙脚乱,无法回答。

1.4 教学方式方法落后,单一

教学方式和授课方法一直是高校思政教育中研究的重点问题。许多高校教师长期以来一直采取“满堂灌”的授课方式,以课本讲授为主,千篇一律。课堂整体乏味枯燥,学生兴趣度不高,授课质量严重下降。有的学生偷偷将专业课作业带入课堂进行写作,或上课睡觉,有的班级甚至有逃课的现象出现。由于传统教材理论化和概念化程度较高,内容过于抽象,晦涩,学生在初学时难以理解。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很少会对某一概念或关键问题进行认真分析讲解,只是流水账似的告诉学生哪些是重点,哪些考试会涉及。学生在记忆过程中基本上以死记硬背方式为主,考完就忘。长此以往,对思政课程的兴趣和热情遭到极大破坏。严重影响思政教育在学生内心的扎根深入。而一些高校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过少,理论性过强,学生无法结合自身和日常生活进行体会;学生难以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一直以主讲人的方式出现,只是一味对学生进行灌输,缺乏和学生的互动;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相互间讨论,无法认真分析问题; 教师在授课时往往以书本教材为主,充斥大量板述,缺少以图片,视频或网络等多媒体方式的辅助教学,无法激发起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程的热情和兴趣。

2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发展现状

目前来看,高校学生的整体思想政治素养水平仍然较低,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提高。这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导致的:(1)学生自身原因。由于繁忙的课业任务和科研,就业压力,部分大学生对思政教育并不重视,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建设漠不关心。缺乏作为公民应有的政治意识和家国思想。思想上整日被学习成绩,就业压力充斥。某些学生因自身心理问题或受到原生家庭影响,人际关系差,性格孤僻古怪,不愿接受新生事物。或叛逆心过重,不愿接受教育,被不良文化诱导,心理发生扭曲,思想道德被抛弃。(2)外界环境影响。社会的不断发展使我们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也变得多种多样,网络等各类媒体的发展使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使我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更加便利。但作为尚未进入社会的部分大学生,缺乏对信息的分辨能力,缺乏自制力。将自己大部分时间用于网络上的各种游戏、综艺、电影、电视剧等娱乐活动中。学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无法再投身于日常生活学习中。由于网络世界的虚拟性,许多言论和行为常处于法律监管的灰色地带,不受道德和舆论的束缚。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等很容易被误导[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等也在相互传播,相互吸收借鉴。由于手机,电脑等信息媒介的便捷性和高效性,高校学生很容易被大量的外来文化所诱导。不可否认的是,外来文化中也具有很多积极向上的内容,并不是一味地糟粕。但一些外来不良文化假借流行文化的外衣,在网络上大肆传播。高校学生由于年龄小,缺乏分辩是非的能力,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些外来文化中的糟粕像一枚枚糖衣炮弹,不断对高校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起冲击。一些思想信念薄弱的学生很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最终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加强高校思政教育,树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不断蓬勃发展,是国家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要求。

3 探究高校思政课教育创新途径

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变化发展,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要求不断提高,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前高校的发展现状。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改革势在必行。

3.1 提升整体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思政教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传播者,是学生未来的指引和向导,在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专业基础,决定了其授课水平,也决定了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掌握和理解。对于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应注意3 个方面:(1)把好招聘关,选择优秀人才。对于教师的招聘,应从各方面综合考虑。第一,高校思政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思政理论基础,充实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理论储备,这是作为一名优秀思政教师的基本要求。第二,应从专业、能力、工作经验角度综合评估,可采取试讲的方式分析应聘者是否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政课创新改革标准,优中选优,慎重选择。(2)提升现有教师专业水平和基本素养。这部分教师由于年龄较大,代课时间较长,对最新的国家形势和大政方针的把握理解已经不足,教学方式与授课方法也陈旧老化。可对现有教师队伍进行专业提升,鼓励教师进修。学校也可组织进修班等对本校教师再培养,并对授课方式改进提高。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可派专人教授多媒体及网络教学知识,与时俱进。(3)建立考核标准,实行奖惩制度。对高校思政教师的教学水平可设立专门的评估标准,由全校教师、学生、校领导等共同参与评估其教学任务是否达标,对达标者予以奖励,对不达标者要予以警告和一定的惩罚,并要求进修和整改。

3.2 改变传统授课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

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教学方法早已不再适用于如今高校思政教学。学校对教材的选择必须与时俱进,及时补充新内容,采用通俗易懂和高校学生容易理解接受的语言。更要注意将教材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思政教师应摒弃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探寻授课新模式。对于思政课程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和概念,应积极变换讲授方法,如准备与知识点相关的背景知识、历史人物,通过一个个小故事使学生明白大道理。应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平等相待。可增加课堂提问,带动学生和教师一起融入思政课程的教学环境中,鼓励积极思考。学生有关于教材的问题时也可积极大胆地向教师提问,通过设置奖励措施提高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热情。可提出问题,采用分组方式让学生相互讨论。或以课下作业的方式鼓励学生查阅,整理收集各种资料,并由小组内选出代表发言。对回答优秀的小组或个人,要同样予以鼓励和奖励。有利于学生在课上课下都能对思政课程进行了解学习,加深印象,使课堂变得有生机和富有活力。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临场表达能力,对学生的个人素养也有较大的提高[4]。

3.3 创新教学模式,注重互联网与多媒体教学

经济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使我们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网络等各类媒体的发展使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使我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更加便利。思政课教育的发展也应与时俱进。应积极利用新媒体手段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学校可设立专门的思政教育网站,鼓励学生前往浏览。网站会及时更新与思政教育相关的课程、故事、新闻、活动、影视剧作品等,丰富学生的网络生活。还可组建校思政教育自媒体平台,鼓励学生添加并作为日常学习中的重要部分。教师可通过线上方式为学生布置思政作业,作业也可不拘泥于论文、答题等形式,或观看相关视频,或线上讨论,学生可在手机、电脑等客户端作答,并及时了解课程进度。如今,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在高校课堂中大多已经普及。教师在课堂授课中除了对教材进行讲授外,可积极准备与教材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如优秀抗日影视剧作品片段,或彰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视频片段,以及各类纪录片。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也可积极准备PPT 等多媒体方式,使学生在观看、思考、互动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牢记并理解思政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和有关概念。加深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对祖国建设70 多年以来艰苦奋斗,继往开来的认同与归属。

3.4 加强实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不能以传统的理论式授课为主。俗话说,“实践出真知”,除了理论教学之外,还应探究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教学授课模式。高校思政教育可施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实践教学方针。所谓“引进来”,指的是学校在设立思政课的同时,可邀请其他高校,研究所等专业的思政专家,教授来校举办讲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通过分享自身的研究成果,鼓励学生积极学习思政知识,丰富和充实自己,实现自身理想;还可邀请文化名人或先进个人来校访谈,举办讲座。如《感动中国》或抗击新冠肺炎先进人物等,讲述亲身经历。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与学生产生紧密联系,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从而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素养和高尚的品格。培养学生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热情和动力。“走出去”则指的是思政教育可不必拘泥于课堂之中。学校可积极组织学生和各校社团,举办思政教育相关活动,如图片、视频展览或思想政治征文活动等,在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使学生深切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高校应积极组织各种思政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如组织学生去抗战老区,历史文化展览馆等地参观学习,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和革命氛围;也可举办“学雷锋”志愿服务或组织医学类专业学生举办街头义诊等活动,在为人民服务中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精神。

4 结语

高校思政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关注的重点教育问题。高校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思政教育的成功与否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的良好发展和平稳运行。创新是国家不断发展进步的保障,是社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关键。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有利于高校教育体系的推陈出新,不断进步,更有利于学生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美好的品德,实现个人理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思政思想课堂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甜蜜的烘焙课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美在课堂花开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