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民俗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2020-01-02

文化学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价值政治

崔 洋

当代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大多将人才的全面发展作为总体目标,这就要决定了高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专业技术发展,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足够的重视。民俗文化作为各地区、各民族长期文化发展中形成的重要文化遗产,其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也能够发挥出重要的应用价值。高校加强对民俗文化特性及应用价值的把握,并采取有效教育措施将民俗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思想意识和健全人格的发展,也就显现出极大的必要性。

一、民俗文化的内涵及特性

民俗文化指民间民众风俗生活文化的总称,是一个地区、民族、群体在长期的文化发展、社会演变过程中,通过自我积累、传播交流、适应性改造而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生活习惯、表达方式、共性思想意识等。民俗文化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民族语言、饮食文化、节日文化、服饰文化、宗教信仰、特色艺术、社交文化及礼仪文化等,都属于民俗文化的范畴。民俗文化具有以下几点突出特性。

(一)地域范围的有定性

通过民俗文化的内涵能够了解到,民俗文化本身是由聚集在某一区域范围内的人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文化,其在地域上有一定的范围限制。一般情况下,民俗文化随着区域跨度的增大也会产生变化,这主要与不同地区人们生存条件、族群发展过程等差异有密切关联,这就导致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也是具有差异的。因此,要讨论一种民俗文化,就不能够脱离其所在特定地域范围,这也是民俗文化的一大特性。

(二)共时层面的相对稳定性

民俗文化在共时层面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主要是由于民俗文化的形成与区域的自然条件有很大关系,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等决定着一个区域内人们的主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而地理、气候条件的改变是非常缓慢的,这就决定了一个区域内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短期内是较为稳定的。同时,民俗文化还是一个群体约定俗称的文化,群体内成员一旦普遍认可了一种文化现象,并作为自身行为依据,就很难短时间内发生大的改变,这也决定了民俗文化在共时层面具有相对稳定性。

(三)历时层面的动态演变性

民俗文化也并非一成不变,从历时角度来看,民俗文化在不同时期也是存在差异的,这就是其动态演变的特征。民俗文化的动态演变,主要是受到环境变化、战争波及、人口迁移、政治干预、经济条件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同时,一种民俗文化在形成后,经过长期的检验,一些内容会逐渐被人们所抛弃,当然也会有新的文化元素不断融入,并在长期发展中被人们所普遍认可,以这样的方式从一种稳定状态进入另一种稳定状态,不断与时代相适应。

(四)核心价值的传承性

民俗文化在经历动态演变的过程中,很多内容逐渐遗失,但也有一些内容始终保留,这些内容之所以没有被淘汰,主要是其在不同时代始终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可,这也就是民俗文化的核心价值。例如春节的年夜饭、贴春联等年俗,还有少数民族的一些传统节日,如泼水节、火把节等,尽管形式上会发生一些改变,如春联内容、年夜饭的菜色,但民俗文化所传递的核心思想价值是不变的,被一代代人继承,这也是民俗文化核心价值传承性特征的体现,而民俗文化的核心价值正是其教育价值实现的基础[1]。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民俗文化的应用价值

(一)以民俗文化趣味性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常被学生认为是无聊的说教,很多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兴趣,在参与相关思想政治课程以及其他活动时,不能全身心投入,这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身心成长作用的发挥。民俗文化本身是经过长期积累而形成的文化体系,内容十分丰富多样,其中很多内容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都是新鲜并具有趣味性的,如节日习俗的由来、民间风俗背后的典故、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等。将这些民俗文化的内容,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其趣味性优势,将能够调动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及活动的兴趣,同时能够帮助大学生拓宽文化视野,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外延得到有效扩展,进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感染力。

(二)以民俗文化核心价值对学生思想进行积极引导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大学生思想健康发展,而我国民俗文化中很多精髓内容,其本身具有积极的思想教育意义,并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可,因而形成世代传承的核心价值。民俗文化的核心价值大多是健康、积极、正向的,正如很多传统节日习俗象征着团员和睦,而很多民间传说中则蕴含着对坚毅、勇敢、睿智、忠诚、进取等优秀品质的赞美,还有很多名人典故中承载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将民俗文化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将民俗文化中积极的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对学生思想产生正向影响,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强化学生热爱国家、民族的意识,为学生未来的成长打好思想基础。

(三)以民俗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强化学生行为自律意识

当代很多大学生都存在行为失范的问题,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大学生自律意识培养不到位有关。民俗是一个区域内群体成员共同确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本身对群体内成员有着约束作用,而个体违反民俗习惯、共同规则的行为,往往会受到群体其他成员的负面评价、指责甚至道德批判与惩罚[2]。在当前法治社会环境下,法律对人们行为有着较强的约束力,但法律的约束范围毕竟有限,且还有很多虽不违反法律但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失范现象,而将民俗文化中的道德规范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德育作用,以道德规范强化学生的行为自律意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中原有的法治教育内容,共同发挥规范大学生个体行为的作用,培养守法尚德的新时代青年。

(四)以民俗文化丰富内涵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中很多优良的文化传统,在当今世界范围内都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思想,在当今国际交流中得到了很多国家的认可,而我国以丝路文化为基础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也促进了相关国家的合作共赢。不仅如此,中国饮食文化、民俗艺术等也在海外有着广泛的传播。这些都证明了中国民俗文化所具备的价值。将民俗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对民俗文化丰富内涵的解读,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所具备的魅力,并使学生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与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进而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注入强大的驱动力。

三、借助民俗文化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一)加强优质民俗文化资源筛选,注重民俗文化资源的创新开发

当前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高度普及,新媒体快速崛起,大量丰富多彩的信息涌入学生视野,网络文化也受到越来越多青年人的追捧。大学生群体作为网民结构中的重要组成,其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网络文化影响。相比较之下,民俗文化虽然也具有趣味性,但在面对高度符合年轻人胃口的网络文化时也受到了很大冲击,常常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此,要充分发挥民俗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可从民俗文化资源的筛选和开发角度着手。首先,在民俗文化资源的筛选上,不能盲目与网络文化比新鲜,应当把握好民俗文化自身的优势,突出其历史积淀和人文底蕴,选择久经考验而不失其魅力的优质民俗文化资源,并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其次,要对民俗文化资源进行创新开发,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数字化技术,对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进行创新,使其焕发新的魅力,如故宫博物院的传统文化再创新就取得了惊人的成果[3]。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通过对传统民俗文化资源的创新,以及与网络文化的结合,强化民俗文化的吸引力,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二)组织课堂外民俗文化教育活动,发挥校园文化氛围的教育功能

当前,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民俗文化,但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民俗文化的应用范围还十分局限,通常仅是在思政课堂或学生会议上引入一些民俗文化的相关名言、典故、事例,除此之外,民俗文化少有用武之地,而思政课虽然在很多高校都是公共必修课,但课时安排普遍较少,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需要进行理论讲授,能够应用到的民俗文化内容非常有限,这也限制了民俗文化价值的发挥。对此,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还需要注重发挥课堂以外民俗文化的教育功能,组织更多非课堂教学形式的民俗文化教育活动,如经典民俗文化故事诵读活动、学习传统美德的征文及演讲活动、民俗文化知识竞赛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民俗文化魅力,并在准备与参与的过程中加深对民俗文化深层内涵的理解,从而对学生思想意识产生积极的影响,发挥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功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

四、结语

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民俗文化的应用能够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价值。基于此,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应当加强对民俗文化特征及优势的把握,科学进行民俗文化资源的筛选和开发,加强优质民俗文化教学资源的积累。同时,注重民俗文化资源的有效应用,拓展基于民俗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加强课堂显性教育与校园文化环境隐性教育双方面功能的联合发挥,使民俗文化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促进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价值政治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