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海的十三行诗
——欧阳江河诗学讲座与诗作朗诵会概述

2020-01-02韦沛沛韦云露

文化学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朗诵会朦胧诗江河

梁 潮 韦沛沛 韦云露

为配合“读写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让同学们更好地进行看诗、评诗、诵诗与写诗练习,进一步营造大学校园的诗意文化氛围,使课堂教学密切联系课外实践,2019年12月1日,广西师大文学院新诗创作与研究中心、广西师大出版社观文馆、广西师大望道社团密切合作,利用《诗歌创作》课程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同学们在雁山校区独秀书房举办名为“诗歌写作中私人性与公共性的转化”的讲座,并举行“关于海的十三行诗——欧阳江河诗歌作品朗诵会”。中国当代著名诗人、诗学批评家、北京师大终身特聘教授、驻校诗人欧阳江河应邀专程赶到广西师大雁山校区,作为特别嘉宾莅临现场,做诗学演讲,并出席朗诵会。广西师大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现当代文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黄伟林,新诗创作与研究中心主任梁潮,李逊博士,聊城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诗歌评论家张厚刚博士,灵川图书馆馆长文晓云,选修文学院《诗歌创作》课程的学生,望道社团的成员,以及广西师大的诗歌爱好者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由梁潮、黄伟林和李逊三位老师共同策划和组织。

欧阳江河1956年生于四川泸州,1975年高中毕业后下乡插队,不久到军队服役,1986年到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工作。曾旅居美国、德国,现居北京[1]。1979年开始发表诗作,是著名的朦胧诗诗人[2]。在后朦胧诗(第三代诗)时期,他的诗作深得现代主义精髓,深刻玄妙,但又不生搬硬套和费解难懂,成为第三代诗的重要代表[3],他的诗学观念与创作风格对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诗坛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极左路线造成严重的破坏,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导致十年浩劫,中国大陆的新诗事业遭受严重的摧残(只有我国港澳台地区的新诗创作活动所受的影响不大)。改革开放的序幕拉开以后,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当代汉语诗歌进入创造高峰和树立里程碑的黄金时代。以贺敬之、郭小川为代表的第一代诗人,重新焕发出旺盛的创作活力。以北岛、顾城为代表的第二代诗人(朦胧诗诗人),在自由体新诗中注入了现代主义意识,将当代诗歌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第三代诗人以后朦胧诗为创作方式,以1986年的《现代主义诗群大展》为标志,登上当代诗歌史的高峰,开创了当代诗歌光辉灿烂的时期。在第三代诗人中,四川青年先锋诗人具有突出的代表性,欧阳江河便是当时四川诗人群体中的主要人物。

欧阳江河是当代汉语诗歌语言的实验先锋,在哲学层面进行了诗歌语言的探索与创造[4],他敏锐、老练地调度和驾驭语句,在词语与词语之间营造出戏剧性的二元对立[5],情思化的两难状态,将亦此亦彼的意象,似是而非的情境,通过叠加、交融以及衍生[6],在一瞬间忽然改变词句的所指取向,让一瞬间变幻成多瞬间,使语句出其不意地进入一种模棱两可的悖论形态,更加富有弹性与张力,带来更加多元的解读,从而成为现当代诗人中富有语言创造力的佼佼者。他诗作的意指方向一直通往玄妙的境界,玄思而不玄学,意味深长,语言富于巫法似的形式感,魔幻般的内在结构,以及音乐性的韵味,成为哲思叙事的范本。他作为倡导者,自觉地承担起人文道义使命,直接面对精神世界与灵魂生活的悲剧性[7],连接现实社会的当下性。与此同时,欧阳江河还是一位诗歌、音乐、美术评论家,书法家[8]。

2019年12月1日中午,欧阳江河在百忙中抽空赶到桂林,仅在桂林停留一天时间。中午一到桂林,下午便马不停蹄地为同学们做讲座,一起交流和分享诗学问题。他深入浅出地讲解“诗歌写作中私人性与公共性的转化”这一主题,为同学们揭示了优秀诗人的创作奥秘。他指出,偏重于公共性的诗歌语言,自然而然地陷入约定俗成的主题格式和有限套路中,钻进同质化与类型化的死胡同里,形成固化的、直接自动使用的、概念先行的,而非个人原创的诗歌写作词汇表。比如唐代诗歌一说“月亮”,意思和比喻主要就那么几种,几乎形成“月亮叙事公式”。而反过来,这样的创作词汇表又进一步累加与积淀成更为固化的叙事模式。唐诗词汇表这种模式的语言创造力,就这样走到了它自身无法继续前行的尽头。

晚唐的李商隐等诗人,从写作的公共语言(文章性的、载道的、言志的)中实行天才性的突围,向个人语言(诗歌性的、缘情的、阴柔的)进行转化。与此同时,他的私人性语言写作,也取得了“写出个个笔下所无,道出人人心中所有”的效应,反而获得了公共性诗意。在此基础上,随之而来所产生的相反相成的作用,形成了意义的反转,由于私人性更加具体,更加微妙,更加具有多样性,反过来又极大地丰富了公共性。

到了宋代,版印媒介技术突飞猛进,革命性的雕版印刷技术普遍推广开来,实现了从写本书传播向印本书传播的文化转型,知识与书籍已经能够便捷和大量生产,社会公共生活与个人日常生活进入一个印刷传播(交往)的新时代。因此,宋代诗人终于意识到学做诗“功夫在诗外”,不能就诗学诗,不能仅仅在辞藻、技巧、形式上下功夫,除了大量阅读,积累广博的书本知识,还必须在诗外历练,在社会实践中身体力行,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和体验,将天地万物都吸收到诗化这个聚焦点上,引入诗歌写作的词汇表中,创作出宏大深邃的诗意内涵和意境。宋代诗人并不固守诗法,而是超越诗法,从而创造出属于宋代自己的诗歌语言与抒写模式。

从传播媒介技术的视域来看,今天的现实与宋代的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当今已经成为互联网传播(交往)的时代,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身上正在形成信息社会所赋予的全新人格。与此相应,诗歌写作语言也势必会发生深层次的转化,就如同从农业社会的古代汉语诗歌语言向工业社会的现代汉语诗歌语言转型一样,当今同样面临向当代汉语诗歌语言转型这样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当代性”,我们必须充分理解与接受。只有具备当代性的诗歌,才可能让历史融入现在,让现在穿越和贯通过去,不仅仅写给当下的读者看,还有可能写给几十年乃至几百年以后的读者看。

欧阳江河还阐述了现代性与当代性的关系问题,他认为现代性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割裂,比如以工具理性的、刻度化的、精确化的日历和钟表,区分过去、现在、未来这样一种线性过程,现在高于过去,未来高于现在。他以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的诗集《桂花》为例,解释当代性就是一种同时代性,意味着多个时间的重叠,不同的几个时代可以同时作为文学写作、时间、价值判断、记忆和身份的追溯的现场,在同一瞬间一起出现。

在讲座过程中,欧阳江河声情并茂地朗诵了玛丽安·摩尔的诗作《翠鸟》,以此为例,向同学们解释诗人是如何通过私人性语言表达自我一己的情思,并且与公共性之间完成相反相成的转化的。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老师和同学们向欧阳江河提问,分别提出“当代诗作如何恢复诗歌中已经不存在的‘神’以及从前诗歌中的情思”“是否需要把私人性从公共性中剥离出来”“是否同意以去个性化、非个人化作为诗歌评判的美学原则”“有评论家说欧阳江河一方面是堂·吉珂德,另一方面是哈姆雷特,您如何看待这个说法”等问题,欧阳江河一一作了回答。讲座由梁潮老师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朦胧诗与后朦胧诗是中国当代汉语诗歌的复兴运动,是当代汉语诗歌的高峰,为中国和世界贡献了一些重要的诗人与诗作,因此,作为诗歌教学与研究者,我们应该以歌德的“世界文学”的观念看待欧阳江河等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同学们被欧阳江河敏锐的思维和观察力、深刻的诗学理念、充沛的演讲热情深深感染,认真倾听,并积极提问与交流,收获良多。

讲座结束后,欧阳江河为广西师大望道记录社、望道读写社、望道话剧社、灵川图书馆题字。晚餐时间,欧阳江河与黄伟林、梁潮、李逊、张厚刚、文晓云老师以及望道记录社的两名学生一道,去广西师大雁山校区桃园食堂用餐,一边吃着同学们的日常便饭,一边相谈甚欢。

餐后休息时间,望道记录社的同学“见缝插针”,就欧阳江河的生活经历,他对现代汉语诗歌(自由体新诗)的感受,他在朦胧诗时期的心得体会,在后朦胧诗时期(第三代诗时期)的经历及其所形成的诗歌理念[9],与其进行访谈。这次采访采用非标准化访谈(亦称无方向访谈)的模式,事前不预设固定的、细分的、硬性的详细提纲,不规定具体细致的访谈方向、内容与程序,以免出现主题先行、先宾夺主的问题。尽量在价值中立的立场上,引出采访话题,顺着随意的、自由的、灵活的、开放的思路进行无结构访谈,给受访者留有较大的自主表达想法的余地,让受访者更加深层的潜意识情思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本次访谈原先还想随意聊聊两个相关话题,请欧阳江河谈谈他诗作的现代主义倾向和玄思叙事的体会[10];谈谈他创造当代汉语诗歌语言的写作实验,进入诗歌语言玄妙境界的探险体验[11]。由于时间的关系,负责采访的同学只能抱憾割舍。

晚上,举行“关于海的十三行诗——欧阳江河诗歌作品朗诵会”,朗诵会由梁潮老师和广西师大艺术团主持人团队的曹婉婷同学共同主持。欧阳江河和师生们欢聚一堂,大家以饱满的情感和各具特色的演绎风格,朗诵了欧阳江河的18首诗作。开篇第一首诗的时候,朗诵者们集体朗诵《一夜肖邦》[12],伴随着音乐巨匠肖邦的夜曲,大家书声琅琅,生动饱满的感情、富有感染力的诗歌韵律和沉静蕴藉的乐曲,让现场观众身临诗情画意的情境,自然而然地拉开了整场朗诵会的序幕。

晚会上,朗诵者们陆续上台表演,宋佳昕、周萍如朗诵《美人》,徐芳诗、安永琪朗诵《冷血的秋天》,罗燕依、白丹朗诵《乌鸦和女孩》,刁梦玲、吴颖悦朗诵《寂静》,韦云露与张凌菲合诵《肖斯塔科维奇:等待枪杀》。在晚会中场的时间段,还特地安排第一次互动环节,让台上与台下一起分享,临时随机邀请现场观众上台朗诵《十四行诗:魂游的年代(十六)》,观众们积极响应主持人的邀请,纷纷举手,踊跃争取表演机会。

接着,莫普雯、李昊冉朗诵《手枪》,曾诗燕、韦沛沛朗诵《最后的幻象·秋天》,张凤、程康朗诵《墨水瓶》,韦云露朗诵《星期日的钥匙》。第二次互动环节,主持人邀请现场观众朗诵《早晨醒来》,临时应邀上台的观众同样也为大家表演了精彩动人的节目,体现了朗诵会的随机性、趣味性和互动性。接着,杨叶红朗诵《十四行诗:魂游的年代(十五)》,欧阳江河与曹婉婷合诵《关于海的十三行诗(五)》,肖羽岑朗诵《公开的独白》,欧阳江河与邓琪琪合诵《一分钟,天人老矣》。两位与欧阳江河合诵的同学都是望道话剧团的成员,欧阳江河与她们俩共同朗诵的时候,用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嗓音,引领她俩进入诗作蕴涵的高远境界,全场掌声不断,热情高涨。欧阳江河还为大家朗诵他的新作《梦见老虎》,现场观众无不深受感染,达到朗诵会的高潮。

朗诵会进入尾声的时候,朗诵者们再次一齐登上舞台,齐诵晚会最后一首诗歌——欧阳江河的经典诗作《玻璃工厂》[13]。梁潮老师对现场朗诵的每一首诗歌作了简要点评。欧阳江河坐在台下,默默地注视着朗诵者与点评者,目光澄澈,嘴角含笑,这也许就是诗人与读者之间一种融会贯通的交流方式。

晚会结束后的一个小时,同学们仍久久地沉浸在朗诵会的余韵中,纷纷和欧阳江河合影留念,排着长队请诗人签名,敬求墨宝,诗人为大家写下了一行又一行珍贵的留言。

本次活动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和喜爱,同学们坐满了独秀书房。欧阳江河说:“本次朗诵会非常好,有水准,配乐也掌握得很有分寸。”负责幻灯片和背景音乐播放的程康与黄德铭两位同学备受鼓舞。本次活动的策划和组织者黄伟林老师评价说:“这是一场高水准的校园演讲和诗歌朗诵会,办得十分成功。”一直为朗诵会做准备工作的徐芳诗、张凌菲等几个活动小组的组长,望道社团的工作人员,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心里感到十分欣慰。与欧阳江河合诵《一分钟,天人老矣》的邓琪琪同学,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她说:“等待上场的时候,我紧张地握紧拳头,时不时望向欧阳江河先生,渴望从他的表情中获得一些诗意信息的反馈。因为第一次和诗人这么近距离合作朗诵,而且还是和自己喜欢的诗人合诵他自己的诗作!心情十分激动,同时也非常紧张。”邓琪琪同学还表示:“诗人的诗歌作品朗诵会不仅拉近了我们读者与诗人的距离,而且也让我们有机会在这样一场诗歌盛宴中近距离感受到诗歌的亲切魅力,同时,这也正是诗歌朗诵会的影响和作用所在。”晚会的观众热情评价说:“参加这次诗歌朗诵会,对于提高诗歌的朗诵水平、鉴赏能力和诗学理解能力非常有帮助”“大家坐在一起互相倾听,互相交流,互相分享,这是诗歌朗诵会最重要的意义”。

广西师大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树立“以文化人,经世致用”的教书育人理念,此次欧阳江河诗学讲座与诗歌朗诵会的举办,是文学院的一个努力尝试,希望以此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趣,感受诗歌作品所带来的艺术魅力,充分领略诗歌朗诵艺术的独特感染力,让诗歌文化的震撼力与鼓动力所带来的余韵与效应持续产生良好的影响和作用。

猜你喜欢

朗诵会朦胧诗江河
江河里的水鸟
“向往崇高”音乐朗诵会
选本编撰在朦胧诗建构中的作用研究
江河 万古流
浅谈高校图书馆展示区的应用
朦胧诗“起点论”考察兼谈其经典化问题
草根公民的江河十年行
柯蓝散文诗朗诵会隆重举行
试论“朦胧诗”的起源、成就和弱点
第九届“桃园之春”散文诗朗诵会作品选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