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良好的开端,创造好课的开始
——高中美术鉴赏课课题导入艺术的实践研究
2020-01-02孔亚兰
孔亚兰
一、研究的缘由和运用的方向
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一堂美术鉴赏课上得是不是很成功,导入做得好不好很关键。俗话说:良好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好的美术课,除了按照大纲要求,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以外,还要开动脑筋精心设计一堂课的导入。“导入”是教师有意识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巧妙地把学生带进新的教学内容中去,它起着诱导,铺垫和衔接的作用。成功的课题导入能够很快把学生带入一定的情境,能迅速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做好铺垫。就像“一出好戏要上演,开场先要精彩”。
投其所好,有趣味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课堂导入要注意趣味性。如果课堂教学一开始的导入充满趣味性,学生便会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更加自觉积极地投入学习。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来选择能够使他们产生兴趣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导入。2.意想不到,有新颖性,平淡且程式化的导入方法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美术课的导入生动,必须做到内容新颖,有新鲜感。导入方式的奇特、别致能调动极大学生注意力,为这个堂课带来活力和生机。作为艺术课程的美术课,更应追求独特性,让每节美术课都有一个创意的开始,让学生获得美的教益。
二、实践的策略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就美术课堂教学的导入方式谈些体会。
1.巧妙提问,开启思维。
教师通过提问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对于好奇心、好胜心强的学生来说,提问能使其思维处于一种激活状态,有利于自然导入新课学习。提问是教师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形成师生能动“对流”的良好开端。当然提问的内容既要关联课的内容又要新颖,需从调动学生兴趣考虑。
【课例】高中美术《原始人的创造》教学片段:
教师提问1:我们经常说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你知道我们为什么叫炎黄子孙吗?学生们迅速地在自己脑中搜索知识。开始小声议论了。教师请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2:如果要我们为自己的祖先设计一个吉祥物或图腾,你会找哪个动物?
大多数学生选择了“龙”,教师请几位学生回答为什么。学生们各抒己见,显然学生对此也有些了解。
教师随后话锋一转:“你们知道最早最原始的‘龙图腾’长什么样吗?”学生们都齐刷刷地盯向屏幕,教师出示图片《红山文化玉龙》,问:“这是原始人制造的龙,被考古界誉为“中华第一龙”,和你想象的有什么不同吗?”
接着很自然的过渡到了新课内容“原始人的创造”。
《龙图腾图片》
《龙山文化玉龙》
2.设置悬念,引导探究。
导入要善于开设悬念,启发学生的思维。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提供更丰富的源于生活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师生共同质疑问难,创设引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情景。
【课例】高中美术《地域的永恒魅力》教学片段:
教师以《某国发现中国有洲际导弹发射基地》的视频短片导入。屏幕上以一幅卫星云图展开,画面介绍: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某国的情报机关,在卫星云图上发现,中国的福建地区,有一些像飞碟一样的东西,与洲际导弹的发射井极为相识,该国的情报研究人员极为疑惑不解,那么他们究竟为何物?”画面上出现一个圆形建筑物的反转处理的图片(下图1图2)。
教师提问:你知道他们为何物吗?学生看不懂反转图片,立刻来了兴趣,有的说“是大的烟囱”,有的说“绝不是导弹发射井”,有的说“大的剧院建筑”。
这时教师继续放短片,短片介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情报人员终于有机会来福建,终于看到了这些被他们误认为发射井的东西,原来它们是当地福建的代表性民居——土楼。”
屏幕打出一张大的图片(下图3):福建民居土楼。
课堂气氛开始活跃,学生的注意力被教师的画面吸引了。教师的一句话:“当时初到福建的外国人可惊呆了,中国福建的居民真了不起,房子造得这么漂亮!可为什么要如此建造呢?今天我们就要好好研究和欣赏地域的永恒魅力之福建土楼。”非常顺利地过渡到课的前半部分内容。
图1 《福建土楼卫星图》
图2 《福建土楼反转片》
图2 《 土楼现实照片》
结语
课题的导入方法五花八门,素材各式各样,然而对于要上的新课,正真有用和有效的并不多,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多积累,认真筛选。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素材还需笔者自己重新剪辑加工,而有些现成拿来就可使用。如《富春山居图》的合并,笔者录制的新闻时间太长,笔者又学习如何剪辑视频,剪去一大段,可内容上欠丰富很多。绕了一大圈,后来笔者又从网上搜索,发现还有更好的视频,短小精炼,而且不用后期自己加工,于是就选用它。所以导入工作,需平时多多关注媒体网络平台,不断积累简短精美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