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基因阵列表达谱检测在乳腺癌中的应用

2020-01-01陈小松沈坤炜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5期
关键词:危组单抗辅助

陈小松,沈坤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外科 乳腺疾病诊治中心,上海 200025)

早期诊断和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乳腺癌病人的预后。乳腺癌辅助治疗方案的制定,既往大多依据病人的复发风险和治疗反应。常规临床病理指标包括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和组织学分级,可反映疾病负荷,预测病人预后。关于治疗的反应性,既往主要依据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的表达情况来判别。ER或PR阳性病人需行内分泌治疗;HER2+病人需考虑抗HER2靶向治疗;而对于三阴型乳腺癌病人,则需化疗。由于乳腺癌存在异质性,上述临床病理指标对乳腺癌病人预后和疗效的预测存在不足,故需进一步寻找有效指标,指导乳腺癌个体化辅助治疗。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基因芯片的应用,可采用多基因阵列表达谱将乳腺癌病人进一步分型,指导制定个体化辅助治疗方案。本文就目前临床应用的乳腺癌多基因阵列表达谱,结合临床诊疗进展,评述其在乳腺癌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

乳腺癌多基因阵列表达谱概述

乳腺癌多基因阵列表达谱包括乳腺癌固有分子分型、21基因复发分数(recurrence score,RS)、70基因预后分型、乳腺癌指数(breast cancer index,BCI)、整合临床病理指标的EPclin和PAM50 ROR,以及针对三阴型乳腺癌的三阴型分子分型(见表1)[1]。2000年,Perou等[2]最早报道乳腺癌的固有分子分型,其分为Luminal A、Luminal B、HER2-E、Basal-like及Normal-like 5个类型,具有不同的预后和生物学特征。临床可根据乳腺癌ER、PR、HER2及Ki67的表达水平,行乳腺癌固有分子分型。21基因RS是美国FDA最早批准用于临床检测和应用的乳腺癌多基因阵列表达谱,可采用10%甲醛包埋标本进行检测[3]。笔者单位从2014年常规开展21基因RS检测应用至今,目前已累计超过2 000例病人,可预测ER+/HER2-、淋巴结阴性病人的预后,并减少约5%Luminal B型乳腺癌病人辅助化疗的应用。70基因预后分型可预测病人预后。最初使用新鲜标本检测,限制其临床应用,技术改进后,可在10%甲醛包埋标本进行检测,促进临床推广[4]。EPclin[5]和PAM50 ROR[6]均是多基因阵列表达谱整合临床病理指标。回顾性数据显示,多基因较单一指标更好地预测预后,但目前尚缺乏高等级循证医学证据证实其对化疗效果的预测,临床应用较少[5-6]。

21基因RS在ER+/HER2-乳腺癌中的应用

ER+/HER2-乳腺癌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在内分泌治疗基础上是否需化疗有争议。21基因RS通过在NSABP B14临床研究进行检测和验证,分为低、中、高危3组,预测病人10年的远处转移发生率分别为6.8%、14.3%和30.5%[3]。NSABP B20临床研究进一步评估21基因RS对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辅助化疗可降低高危组病人27.6%远处转移率;而对于低危组的病人,辅助化疗不提高其预后,提示可豁免化疗[7]。前瞻性TAILORx临床研究针对ER+/HER2-、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病人。根据21基因RS结果,病人划分为低危(<11分)、中危(11~25分)和高危(>25分)3组,共10 273例病人。对于低危病人,单独接受内分泌治疗;中危组病人在内分泌治疗基础上,随机接受化疗或不化疗;而高危组病人接受内分泌治疗+化疗。中位5年随访结果显示,低危组单独内分泌治疗乳腺癌病人,其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istant metastasis free survival,DMFS)为99.3%,提示其无需化疗[8]。进一步随访显示,中危组病人单独内分泌治疗和内分泌+化疗的9年DMFS分别为94.5%和95%,提示辅助化疗不改善病人预后。亚组分析发现,年龄、RS分值与辅助化疗获益存在交互作用:年龄>50岁组中,辅助化疗不改善病人预后;但年龄≤50岁且RS>15分的病人,辅助化疗可提高9年6%~9%的绝对无浸润癌生存率[9]。之后该研究评估临床风险和21基因RS是否能预测预后和化疗疗效(见表2)。发现临床危险度分类可预测各RS组病人的预后。临床高危组病人预后差;在中危RS组人群中,临床危险度不能预测化疗疗效;对于年龄≤50岁、RS 16~20且临床低危的病人,辅助化疗不提高DMFS,余结论类似9年随访结果[10]。

表1 乳腺癌多基因阵列表达谱

表2 TAILORx临床研究结果概括:21基因RS和化疗获益之间的关系

基于TAILORx的结果,NCCN和ASCO指南均更新了对于ER+/HER2-乳腺癌病人的临床诊疗路径。除T1a和部分T1b病人外,都推荐ER+/HER2-、淋巴结阴性病人行21基因RS检测,并依据其结果,指导是否需辅助化疗。但笔者认为尚不能仅凭21基因RS结果,就决定临床是否需化疗。对于21基因RS为26~30的病人,是否可根据TAILORx临床研究均给予辅助化疗,尤其是年龄>50岁的病人,尚存较多争议。另外,老年乳腺癌病人是否可根据21基因RS结果进行临床辅助化疗决策,尚缺依据。在黏液癌、浸润性小叶癌和小管癌等特殊类型乳腺癌病人中,21基因RS对预后和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是否等同于浸润性导管癌病人,目前尚无临床研究支持。最后,在TAILORx临床研究的中危组病人中,年龄<50岁且RS 16~25分者,辅助化疗获益是否来自化疗诱导的闭经作用?如果是,则临床应用卵巢功能抑制是否可起到类似化疗的作用,从而进一步降低化疗比例,尚待临床研究验证[10]。

在ER+/HER2-、淋巴结阴性乳腺癌病人中,21基因RS目前有Ⅰ类证据支持临床应用。但对于淋巴结阳性的病人,21基因RS是否可预测预后和化疗获益?SWOG 8814试验入组绝经后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病人,发现21基因RS低危病人在他莫昔芬治疗基础上,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氟尿嘧啶(cyclophosphamide+adriamycin+fluorouracil,CAF)辅助化疗不提高病人预后。但该研究入组病人数较少(低危组146例),使用的是CAF方案,低危组病人亦有30%以上的复发率,故不能根据该结果指导临床实践[11]。PlanB研究入组ER+/HER2-、N1病人。RS≤11的病人未行辅助化疗,3年无病生存率高达97.9%,提示对该部分人群可豁免化疗[12]。该结果尚待RxPONDER临床研究证实。在RxPONDER研究结果公布之前,尚不能推荐所有ER+/HER2-、N1病人行21基因RS检测。在笔者单位,对于ER+/HER2-、N1但已绝经的乳腺癌病人,推荐行21基因RS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行多学科讨论,决定辅助治疗方案。

70基因预后分型在乳腺癌中的应用

70基因预后分型(MammaPrint)可将乳腺癌病人分为预后好和预后差信号组,比常规临床病理指标能更好预测预后。前瞻性MINDACT临床研究评估MammaPrint对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根据临床风险(C)和MammaPrint(G)结果,将病人分为:G/C均高危(1 806例)、G高危/C低危(592例)、G低危/C高危(1 550例)和G/C均低危(2 745例)。在该研究中,G/C均高危的病人,推荐化疗;对G/C均低危的病人,则无需化疗;在G和C危险度不符的病人中,随机接受化疗或不化疗,G高危/C低危和G低危/C高危两组病人5年DMFS分别为94.8%和95.1%,提示辅助化疗不改善病人的预后。同时,对G低危/C高危未接受辅助化疗的人群分析发现,其5年DMFS为94.7%,高于原先统计学设定的92%,提示MammaPrint能更好划分临床高危病人,可使46%临床高危病人豁免化疗[13]。MINDACT研究入组了部分N1、三阴型和HER2+的病人,但ER-病人只有5%为G低危,88%三阴型病人为G和C均高危。同时,对于淋巴结2~3枚转移病人是否可与1枚转移具有相似的预测价值尚存争议。故在临床上,MammaPrint主要应用于ER+/HER2-、N阴性或1枚转移的乳腺癌病人,三阴型或HER2+病人尚不推荐[14]。

多基因阵列表达谱与ER+病人延长内分泌治疗

ER+乳腺癌病人在5年内分泌治疗后,存在10%~40%的远期复发风险。延长内分泌治疗可降低ER+病人的远期复发风险,但绝对获益较小。需寻找有效指标预测其远期复发风险,从而为高危的病人选择延长内分泌治疗。EBCTCG荟萃分析显示,常规的临床病理指标(T、N、组织学分级和Ki67)可预测远期复发风险。多基因阵列表达谱是否可更好预测远期复发风险[15]?Ma等[16]采用HXOB13/IL17BR比值,构建乳腺癌指数(breast cancer index,BCI),将病人分为低、中和高危组,并与乳腺癌病人远期复发风险相关。在TransATAC临床研究中,发现BCI较21基因RS以及IHC4能更好地预测ER+乳腺癌病人的远期复发风险,提示BCI可指导后续强化内分泌治疗方案的选择[17]。除BCI外,EPclin以及ROR等多基因阵列表达谱也可预测远期复发风险,在TransATAC的再次研究中发现,BCI、EPclin和ROR(C-index分别为0.75、0.77和0.79)多基因阵列表达谱较CTS、IHC4以及21基因RS能更好地预测ER+、淋巴结阴性乳腺癌病人的远期复发风险;但在淋巴结阳性病人中,其预测效能较低(C-index均<0.70),提示在ER+、淋巴结阴性病人中,多基因阵列可帮助挑选合适的高危人群接受强化内分泌治疗,增加强化内分泌治疗的临床获益率[18]。

多基因阵列表达谱与HER2+乳腺癌预后和疗效预测

HER2+乳腺癌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可显著降低复发和死亡风险,但其绝对获益率为6%~12%,需寻找HER2外能预测其疗效的分子标志物,从而有助于更合理地选择抗HER2靶向药物。CALGB 40601研究显示,HER2-富集型(HER2-enrichment,HER2-E)组病人接受紫杉醇联合曲妥珠单抗/拉帕替尼新辅助治疗的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率达70%,显著高于Luminal A型的34%和Luminal B型的36%[19]。在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临床研究中,NCCTG 9831临床研究亚组分析发现,HER2-E病人可更多地从曲妥珠单抗治疗中获益,但Basal-like型病人获益较少[20]。分子分型是否与曲妥珠单抗疗效相关,需待HERA、NSABP B31等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临床研究证实。

HER2+早期乳腺癌病人在曲妥珠单抗治疗基础上,联合帕妥珠单抗可进一步降低疾病复发风险,但其绝对获益率低[21]。FDA批准帕妥珠单抗可用于HR-或淋巴结阳性等高危HER2+乳腺癌病人的辅助治疗,是否还有其他指标预测病人的治疗获益?2019年ASCO公布的APHINITY临床研究分子标志物分析发现,Basal-like型较Luminal A型病人预后差,但不能预测帕妥珠单抗治疗获益。针对T细胞免疫信号通路的分析发现,3基因免疫信号可预测HER2+病人预后,但亦不能预测帕妥珠单抗疗效[22]。故需寻找其他分子标志物,如肿瘤浸润淋巴结细胞,并整合临床病理指标、基因突变、HER2拷贝数和基因表达谱模型,帮助临床筛选高危人群,提高抗HER2靶向药物的疗效。

三阴型乳腺癌的多基因阵列表达谱

三阴型乳腺癌病人存在异质性。新辅助治疗后达到pCR的病人,预后与非三阴型乳腺癌相似,但未达到pCR病人,预后显著差于非三阴型乳腺癌病人;腺样囊腺癌、髓样癌等特殊类型乳腺癌,常不表达ER、PR和HER2,但其预后较好。Lehmann等[23]整合21个基因表达谱数据库中的587例三阴型乳腺癌病人行聚类分析发现,三阴型乳腺癌包含Basal-like 1型、Basal-like 2型、Luminal雄激素受体型、间质干细胞型、间质型以及免疫调节型。在体外对治疗反应不尽相同:Basal-like型对铂类药物敏感;而间质干细胞型对PI3K信号通路抑制剂较敏感;雄激素受体抑制剂对Luminal雄激素受体型病人有效。在此基础上,根据基因表达谱的不同,可将三阴型乳腺癌分为不同的4~5型,指导后续临床研究设计和开展[24]。但上述三阴型分子分型在早期乳腺癌病人中,缺乏前瞻性临床研究,评估其对预后及疗效的预测作用,目前仅处于研究阶段。

多基因阵列表达谱检测有助于更好了解乳腺癌异质性,预测病人的预后和疗效,推动乳腺癌个体化治疗的进展。21基因RS和MammaPrint已批准在ER+/HER2-、淋巴结阴性乳腺癌病人中应用,但针对HER2+和三阴型乳腺癌,尚缺有效多基因阵列表达谱指导临床诊治。可整合相关多基因阵列表达谱、基因突变指标、免疫和临床病理等相关指标,提高预后和疗效预测的准确性,从而实现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

猜你喜欢

危组单抗辅助
FOLFOXIRI联合贝伐单抗±阿替利珠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医院静配中心曲妥珠单抗剩余液信息化管理与成效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联合微小RNA 评估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危险程度的价值△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弹性的研究
倒开水辅助装置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
PD1单抗市场竞争加剧 君实生物、信达生物抢得先机?
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实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例谈何时构造辅助圆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