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输液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管理对策分析
2020-01-01王颖
王 颖
(密云区鼓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01500)
引言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为患者提供基本服务的医疗机构,输液是重要的治疗方式,但由于在临床门诊的病情比较复杂,所以输液的种类也比较多,这就给服务中心门诊输液室的护理存在安全隐患,这对患者的治疗非常不利,严重者会直接威胁患者的病情。我中心为了避免减免护理隐患,加强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希望通过分析问题,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此次研究就我中心门诊室的29例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了解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制定计划,解决存在的隐患,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12月我中心出现的29例安全隐患进行分析,选取的患者中排除精神异常,和患者不服从治疗所导致的安全隐患患者,男性14例,女性15例,年龄在50—80岁之间,29例患者患有心脑血管常见病,因此输液类型不同。
1.2 方法
应用总结归纳法对发生安全隐患的29例患者进行全面分析,将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详细记录。然后依据记录状况,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调查,了解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对医护人员所致的问题,要进行严格处理,尤其是相关的负责人。
1.2.1护理对策。增强护理人员的技能:①中心领导需要高度的重视门诊输液的安全性,需要为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培训或者开展专家讲座,以便于增强医护人员对门诊输液安全的注重程度;②护理人员应熟练的掌握新药品的相关内容,增强配药的安全性,使医嘱的准确性得到有效的保证;③需要按时为医护人员培训法律方面的知识,使其可以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可以避免医疗纠纷的安全隐患。比如保证输液单可以准确的填写,在进行无菌操作技术时严格的按照相关规章制度;④在为患者使用药物时要对药品进行仔细审核,逐渐的增强医护人员的护理能力,提升穿刺成功率;⑤护士长还应该制定患者输液护理相关的工作流程,同时还可以对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监管,构建奖罚制度体系。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护理工作中可以对医疗纠纷产生的安全隐患提高警惕,遵循相关的规章制度仔细的完成工作,对不按照医嘱或出现配药错误的情况加以改正。
严格无菌操作:医护人员需要对病房或者输液室内进行严格消毒,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无菌操作,安瓶在打开后需要使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护理人员需要学会打开安瓶的正确方法,防止在针头穿刺到瓶塞时混入细菌导致药液污染。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注射器进行彻底消毒,抽药注射器不能同时使用在不同的药液中。在无菌室调配液体可以有效的防止空气中的细菌污染药液。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对29例患者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录入SPSS10.5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方面的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相对数处理,用百分比进行表示分析结果。
2 结果
29例患者经过分析,发现的安全隐患有:①未及时反映患者的病情;②用药出现差错;③护患沟通不及时④输液次数出现误差
3 讨论
此次研究中对门诊安全隐患的分析结果为:(1) 医护人员方面,医护人员在看诊时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记录不全,或者字迹潦草,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时出现误差,导致对药物的用量与用法不是很明确;另外是医护人员对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不明确,对一些基本的用药原则也不是很清晰,其次对联合用药可能会产生的问题没有做相应的准备,导致患者出现用药不良反应时不能及时的处理,这一方面绝大部分是因医护人员的疏忽所致。(2)对患者方面:护理人员没能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没有依据患者的病情开展护理工作。在社区患者病症种类多,药物搭配不同,对于部分药物敏感的患者,没有详细的记录在案,导致在用药过程中没有针对性的急性用药护理,在这患者方面,主要是指老人和小孩,还有一些病情变化比较快的患者;(3)针对性护理方面:因为护理人员对患者不了解,所以不能有效的开展针对性护理,尤其是对一些特殊患者,例如老年人和同一患者患有多种疾病者。(4)巡视不到位:医护人员未按时进行查房,了解患者的病症,患者在临床输液中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或者药物过敏、药物外渗或者滴速过快等等,(5)护患沟通:医护人员因患者众多或者工作内容繁忙,护理人员容易忽略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这对护理人员的有效开展工作极为不利,另外在穿刺时,护理人员因失误,需要多次穿刺,而在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未能及时与患者沟通,严重影响了护患关系,为输液安全问题埋下隐患。(6)护理人员缺乏职业素养或者专业能力,基层医护人员在治疗与护理过程中,相对没有明确的种类,这就需要医护人员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要有强硬的专业能力。综合以上来看,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输液室存在的护理问题比较多,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