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果导向的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与实践
2020-01-01周书剑闵向阳
周书剑,闵向阳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00)
近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再加上创新型发展战略的加快实施,高等职业教育越发受到国家与社会的关注,与此同时,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新时代的到来,国家与社会给高等职业教育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高职院校需培养具有专业知识技能、职业精神与能力以及创新创造能力的高素质、 专业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也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变革、产业转型升级等特殊的时代特征[1]。故此,在《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指导下,高职院校需积极推进各项建设改革,科学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基于成果导向来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与实践,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
1 基于成果导向的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的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以互联网技术为载体,并依托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深入融合,成为能够获取、加工、 储存、 传播与使用多种传感信号信息的能动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高职教育中,主要涉及多媒体技术、通信互联网技术以及VR 技术等多种形式,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实际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1.1 现代信息技术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影响。具体而言,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主要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发展以及市场所需的技术型人才,然而受到教学理念、教学工具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在实际教学中更侧重于理论讲解,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操作技能也难以得到提升,从而导致很难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学生自身就业竞争力低下,未来就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不足[2]。而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素质教育、教育改革倡导的要求相契合,能够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将抽象、系统的知识变得生动化、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另外,现代信息技术也能给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一定的有利条件,比如,在实际教学中应用VR 技术、借助计算机技术、电子传输技术等构建虚拟的多媒体环境,具有真实性、灵活性以及多元化等优势,能够近乎真实地实现具体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参与其中,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专业技术技能,从而有效培养紧随时代发展的信息化技术技能型人才[3]。
1.2 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1.2.1 教与学模式与方法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以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多是“一粉笔、一黑板、一教师”的教学形式,通常是由教师进行“填鸭式”教学,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地位,部分学生素养不高,缺乏学习自觉性,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能够有效促进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更新换代,在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技术颇受师生欢迎,能够有效推动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从以往的理论为主,逐渐转变成现代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的教学理念。另外,新型的教学模式也层出不穷,如微课、视频课程、网络在线课程等,促进学生不受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进行自主学习,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局限性,无论是教学效率还是教学质量,都得到显著的提升。
1.2.2 专业资源建设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对于专业资源建设方面也起到重要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具有丰富、海量的信息资源,能够有效扩充专业课程内容信息量,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搜集相应的教学信息资源,向学生传授更深、更广的知识,便于学生尽情遨游在知识信息海洋中,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面。现代高职教育,需要在有限的教学内最大限度地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满足上述要求。另外,教学中使用的数字化教学材料可存储在服务器中,还可通过互联网的渠道来进行广泛传播,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传播与再利用,其他教师可结合具体学情对已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改造,便于教师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到教学、科研上[4]。
1.2.3 专业评价与改进
传统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专业评价,多是由教师主体依据学生的实际成绩来进行主观评价,评价方式较为单一,难以有效发挥教学评价的实际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促进专业评价更为多元化,丰富评价主体,明确评价内容,使评价更为全面化。具体来说,对评价内容进行思考:谁来评、评什么、怎样评才有效。并且丰富评价主体,原本单一的教师评价转变为学生、教师、督导与社会四方参与评价,通过对课堂教学进行实时测评,以及对教学运行过程的控制、监控顶岗实习环节与毕业生职业发展反馈,以提升评价的质量,从而促进教师结合实际情况有效地对教学进行调整。
2 基于成果导向的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存在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应用,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误区。首先,部分高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尽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但仅仅将课件搬上多媒体设备,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无疑是“换汤不换药”;其次,一些课堂信息化教学质量不高,部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薄弱,制作课件资源的过程中没有结合该校学生的具体情况,也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甚至会导致被课件资源牵着鼻子走;最后,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弱化,过度依赖于计算机与多媒体,也会严重影响到教学效果。
3 基于成果导向的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与实践路径
基于成果导向下,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与实践,需要思考4 个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帮助以及如何知道。并且从学科导向转变为目标导向,从教师中心转变为学生中心,从质量监控转变为持续改进。
3.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成果导向的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与实践,首先需要探索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对高职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与达成。具体而言,高职院校群内各专业需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该校实际情况,共同研讨后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明确,并且制定具有可实施性的人才培养方案,经过教育局审批后方可实施。信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需要培养具有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职业能力与精神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需要确保人才培养方案能够体现产业岗位细化的特点,并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即“校企联动,五岗递进”,确保知行合一、理实一体化。另外,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目标,在实际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5]。
3.2 完善建设管理制度
基于成果导向的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与实践,还需要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管理制度进行进一步完善。首先高职院校需要制定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的战略规划,良好的规划能够促进高职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与实践工作的协调发展与有序进行,因此需要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情况明确建设内容、现状、目标及保障,可分为长期规划、中期规划与短期规划,明确规划之后需对管理制度、运行机制进行进一步完善[6]。近年来,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深入发展,信息化建设从以往的侧重于建设,逐渐转变为侧重于管理,基于此,高职院校完善建设管理制度,需要结合教育部出台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提出的规范标准来进行完善,确保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规范以及专业资源的开发标准与人才培养条例等,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管理制度的相关条例细化,进行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
3.3 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还应该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信息化理念和素养,利用信息技术助力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干力量,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主体,其信息技术素养直接决定了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度,因此高职需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相关培训,确保培训内容与时间全面足够,教师应积极参与,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技术相关能力。另外,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理念和素养,促进学生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可传授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促进学生不断提升信息化素养。
4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成果导向的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与实践,通过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建设管理制度、提升师生信息技术素养,以利用信息技术助力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