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常见问题及改进策略
2020-01-01李松林
李松林
(中铁一局集团厦门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1)
1 沿海地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特征
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带动沿海地区的基础设施整合开发,尤其可以使管线的敷设质量得到提高,使沿海地区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价值得到改进。由此可见,沿海地区会将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作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而明确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相关技术问题,是保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工作得到优化改进的关键。
2 沿海地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主要施工技术
2.1 换填法
钢板桩支护施工可以为注浆法的顺利实施提供帮助。在具体处置钢板桩支护工作过程中,拉森钢板桩之间用350×350(mm)H型双拼钢围檩进行连接,转角需设置专用构件,采用φ609×12 mm进行内支撑,内支撑水平间距为5.0 m,为注浆法的有效推进提供帮助。需要对钻孔的深度进行弹射,保证实际钻孔深度比设计深度高0.5~1.0 m,如果使用反循环钻头进行钻孔,则需要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提高0.5 m。在完成基本的钻孔施工之后,需要注入清水以保证泥浆可以得到有效的替换。要对处在粘稠状态的泥浆具备足够的重视,使用冲击钻的抽筒进行泥浆处置,并使用清水对泥浆进行稀释处理,在泥浆的密度达到1.05 g/cm3,粘度为18~20 s的情况下,可以对泥浆进行清排处理。在进行砾料填充的过程中,必须有效地防止井管受到冲击性影响,保证单次填充量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填充技术的应用需要加强对井口周边区域实际情况的关注,使用黏土填充的方式进行井口封存处置,保证地面的雨水可以得到有效的隔离处置。在井管完成下入处理之后,填料施工可以快速推进,使用粒径大于滤网的砂砾土进行快速填充,并对杂质的含量进行有效控制,保证换填法的应用可以具备更高的均匀性。
2.2 复合地基法
复合地基法的应用需要加强对爆破开挖技术的重视,在不需要基坑支护的情况下,使用常规爆破和振动爆破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地基开挖工作。常规爆破先将炸药放进钻孔内,然后覆上土点燃,这样在沉桩中心线可以形成V形沟槽。振动爆破则是用低能炸药将坚硬岩石炸成细颗粒材料。这种方法对岩石影响较小,而后板桩应尽快打入以获得最佳沉桩时机。在复合地基法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地下管线的具体位置进行精准识别和明确标记,尤其要对地下管线以及构筑物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使支护桩的中心线位置可以得到有效明确,更好地实现对复合地基的操作应用。要强化对管廊主体结构情况的重视,尤其要从防止偏移的角度出发,构建起符合复合地基法使用需求的策略,使满足管廊外部墙体特征的举措都可以得到明确识别,有效地保证施工方法的控制措施可以凸显出自身价值。在打桩工艺开始之前,需要加强对桩柱特征的关注,强化对主体桩柱修整技术的重视,为转角规则性的管控提供充足保障。复合地基法的应用一定要加强对支撑结构独立性的关注,避免主体支撑结构受到外部力量碰撞,为复合地基法的高质量实施提供帮助。
2.3 深层搅拌法
在深层搅拌法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土质地基构成情况的关注,尤其要对深层搅拌法基础性技术的实施规范加以研究,按照地基深处的土壤情况实现对土体切削工艺的创新实施,为深层搅拌法的更好应用提供帮助。深层搅拌法的应用需要加强对水泥和石灰等原料状态的关注,使固化剂的制备可以在主体原料得到明确的情况下进行处置,为土地强度的有效控制提供完整的保障。在深层搅拌法具体应用过程中,一定要强化对施工振动情况的重视,并从噪音污染防控的角度出发,制定污染问题的分析处置策略,保证符合工程建设需求的举措都可以在创新中得到优化。要加强对深层搅拌法运行结构的重视,结合工程实际施工需要,对不同形状的搅拌法主体材料进行状况分析,为深层搅拌法客观环境的改进提供帮助。一定要加强对土地资源处理情况的重视,尤其要对附加沉降问题进行价值分析,使土质的状态可以更加有效地适应工程设计工作的实施需要,为深层搅拌法的创新优化提供帮助。
2.4 注浆法
灌注桩支护施工可以为注浆法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持,基坑支护钻孔灌注桩574 501延m,钢板桩219 504延m,旋喷桩341 451延m,钻孔围护桩主要采用冲击钻、旋挖钻、长螺旋钻进行施工,泥浆采用分离器进行分离后运输到指定场地进行集中排放。注浆法的应用需要加强对工程质量验收管理措施的关注,尤其要对锚固段的状态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为注浆法更好地具备应用价值提供帮助。注浆法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注浆的管距在0.5~1.0 m,注浆管直径需在25 cm以内,并保证硬塑料为管道主体材质。要首先进行清水的注入处理,保证注浆管道可以被全面浸润。在进行注浆泵应用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注浆压力的关注,保证压力维持在0.4~0.6 MPa,此外,水泥砂浆的水灰比应为0.45~0.5,灰沙比为1∶1~1∶1.2,注浆体强度不小于20 MPa。在完成第一次注浆之后,锚固区需要进行高压注浆处理,并使用纯水注浆的方式进行基础处置。二次注浆的实施需要强化对注浆压力控制工作的关注,水灰比需要维持在0.8~1.0。
3 沿海地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常见问题
3.1 土钉墙支护结构存在隐患
目前,部分土钉墙支护结构在进行设置过程中,缺乏对天然土体状态的关注,尤其对于土钉材质能否形成整体统一的结构缺乏有效的分析,导致土钉装置之间粘结力不足,对于排查安全隐患方面有不利影响。部分土钉墙支护结构缺乏对土地表面喷射施工法应用需求的关注,缺乏对混凝土厚度控制工作的有效关注,导致土钉墙在管控施工结构方面不足。部分土钉墙支护结构的设置缺乏对墙后方土体压力的重视,在进行开挖面设置的过程中,未能在支护结构创新方面取得理想的效果,导致墙体压力的控制措施难以保证与基坑支护需求相适应,最终导致土钉墙支护结构的设置难以保持在理想的状态。
3.2 排桩支护结构缺乏科学性
目前,一些排桩支护结构的设计缺乏对类型特征的关注,在进行基坑开挖的过程中,深度和桩间距的控制缺乏足够的科学性,不同类型的钢材结构未能得到合理选择,无法规避地下水隐患。在排桩支护结构控制方面,降水技术未能得到合理设置,最终导致结构打桩的噪声控制工作无法保持在理想状态,难以为排桩支护结构的进一步改良提供帮助。部分排桩支护结构的设置对于打桩噪声的控制需求缺乏有效的关注,未能在管廊结构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有效分析之下实现对施工技术便捷性的有效控制,最终导致工程造价管理措施与环境污染防控方面存在问题。
3.3 自然条件的考察应用存在不足
沿海地区的自然条件具备一定的特殊性,会对综合管廊的建设构成较大的影响。但是,现有的一些地下综合管廊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对于海洋性季风气候的特征关注程度不够,缺乏对实测资料的深入分析,未能严格地按照日照特征和辐射量状态,实现对综合管廊施工影响因素的全面分析,导致地下管廊具体施工技术的多方面影响无法得到有效的认知。虽然一些地下管廊施工人员进行了自然条件关联因素的分析,但对于极端天气的比例缺乏足够的关注,没能结合降水量的情况,实现对自然条件考察方案关联因素的创新处置,最终导致降水量的占比控制方案无法得到有效的改进,不利于沿海地区综合管廊创新建设方案的构建。部分综合管廊施工技术人员虽然进行了自然条件的考察分析,但缺乏对自然灾害状态的预测,尤其对于突发自然灾害可能对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构成的不利影响缺乏分析,难以为风向频率的有效识别提供支持。
3.4 施工顺序的设计缺乏合理性
在制定施工顺序处理方案过程中,要加强对沿海城市综合管廊施工现场情况的考察研究,并对施工准备工作的主体构成因素进行创新分析,保证施工准备活动的实施可以更加充分地适应施工顺序管理控制要求,以更好地满足施工管理方案需求。部分施工技术人员缺乏对地基处理时间的关注,基坑施工技术无法建立在地基的有效处置技术之上,与之相关的基坑降水管理举措难以充分开发出自身价值,无法在锚索施工方案创新方面取得积极进展。部分施工顺序的设置未能对施工重点进行关注,尤其对于管廊的应用需求缺乏全面的总结、分析,难以实现对管廊施工技术方案的完整有效创新,难以实现对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具体需求的有效把控。
3.5 基坑排水方案不够完善
目前,部分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单位位于基坑的周边区域未能有效地实现排水沟的设置,导致水资源无法按照集中处置的方式满足基坑的创新施工要求,也使得沉淀水池的施工难以实现。部分基坑排水方案在创新设计过程中,对于基坑的挖掘深度缺乏有效的关注,在制定地表水的排除方案过程中,缺乏对截水沟的有效分析,导致挡水基础设施强度不足。一些基坑排水方案的设计工作对于降水井的布置特点缺乏有效的关注,尤其在进行中砂层水头设计过程中,未能实现对基坑周边区域积水问题的有效分析,导致基坑排水方案的设计工作难以在基坑突涌问题的防控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4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常见问题的应对措施
4.1 提高土钉墙支护结构的隐患排查水平
在制定土钉墙支护结构的隐患排查方案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土钉墙粘结力的重视,尤其要对土体和土钉的整体结构情况进行分析考察,使符合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应用要求的措施可以得到改良优化,更好地满足土钉墙支护结构的改良需求。一定要加强对土体表面混凝土喷射技术特点的关注,尤其要对影响土体开挖面稳定性的因素予以考察,使符合综合管廊建设需求的措施可以得到创新改进,有效地提升土方开发面的整体稳定性。在土钉墙支护结构制定隐患管理方案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结构局限性的重视,尤其要对不同类型的基坑特点加以研究,使符合土钉墙支护结构运行特征的举措都可以得到创新处置,更好地满足土钉墙结构形式的创新需要。土钉墙支护结构隐患排查工作的实施还需要加强对复合土钉墙特征的关注,尤其要对微型桩的组成情况进行创新分析,保证预应力锚杆能够在土钉墙状态维护方面取得积极作用,并保证土钉墙支护结构的改进可以为综合管廊外部应力的有效控制提供帮助。
4.2 提升排桩支护结构的设计科学性
在制定排桩支护结构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支护结构组成情况的关注,尤其要对挡土结构的特征进行考察分析,为止水结构的优化设置提供帮助。要加强对支护结构应用范围特征的关注,尤其要对不同类型支护结构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保证城市综合管廊可以在创新排桩支护技术应用方案的情况下,提升管廊支护技术的应用水平。并对排桩支护方案设计过程中的基坑开挖深度具备足够的关注,保证基坑的深度可以维持在6 m以内。要对地下综合管廊所在区间的特征加以研究,并在进行排桩支护结构技术应用方案设计过程中,提高对环境污染管控措施的价值认定,使钢桩的施工噪声控制举措能够充分开发出自身价值。
4.3 提高自然条件的考察应用水平
在针对自然条件因素制定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方案的过程中,必须将自然因素的全面识别作为基础性工作加以对待,使可以满足地下综合管廊施工需要的客观因素能够得到全面供给,充分维护地下综合管廊的质量控制需要。一定要加强对日照时间的关注,并且通过日照时间百分比的控制,实现对自然条件具体应用方法的创新设计,为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管理举措的创新提供支持。要强化对年均辐射量构成情况的关注,尤其要对不同自然环境下的综合管廊建设条件进行创新分析,以此保证自然环境因素对综合管廊建设质量的影响能够得到有效明确。
4.4 提升施工顺序的设计合理性
在制定沿海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顺序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现场地质环境的关注与调查,尤其要在施工准备阶段完成对地基的加固处理,为基坑降水管控措施的改良提供有利支持。一定要加强对施工技术应用重点的关注,尤其要对钢支护结构的影响因素价值分析,使符合基坑土石开挖需求的工作可以在技术应用顺序得到明确的情况下,更加有效地适应防水施工方案创新处置需要,为施工技术应用重点的明确提供帮助,并保证与地下管廊相关的施工技术可以实现分段处置。要使用统筹安排的方式进行综合管廊施工措施的设计,尤其要对施工组织原则进行细化设计和全面实践,为基坑支护工程更加完整地适应地下管廊施工和应用需要提供帮助。
4.5 提高基坑排水方案完善程度
在制定基坑排水技术应用方案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截水方案构成情况的关注,尤其要对钻孔桩的特点进行有效分析,使符合积水控制处理需求的举措都可以完整地凸显出自身作用,满足排水方案的创新设计需要。在进行基坑排水方案创新设计过程中,综合管廊的建设人员必须加强对排水明沟设置情况的重视,尤其要对集水井的下挖深度进行创新考察,使满足地面基坑周边区域开挖管理需求的举措都可以得到创新设置。要加强对砖砌结构组成情况的关注,基坑排水方案的设计工作一定要强化对降水井布置情况的重视,并对基坑周边区域的降水方案进行创新完整的设计,使符合基坑排水工程创新建设要求的举措都可以得到改良优化,以此实现对基坑排水方案的全面优化创新。
5 结 论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工作是影响城市总体建设质量的重要工作,只有实现对综合管廊建设质量问题的分析,才可以有效地提升城市综合管廊的价值开发水平。因此,对沿海地区的地下综合管廊常见问题加以研究,并制定相应的优化措施,对提高沿海地区的地下综合管廊综合施工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ID:01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