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对策与建议
2020-01-01宋卫斌
宋卫斌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0)
0 引言
近年来,国务院相继发布了《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重要文件,江苏省也陆续出台了《智慧江苏建设行动方案(2014-2016年)》《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江苏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重要发展规划文件,对江苏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十四五”时期,是加快智慧江苏建设,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智慧交通建设牵引和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发展,推进交通运输管理创新,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交通运输信息化是实现智慧交通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对江苏省实现智能化、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目标起到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
1 江苏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
1.1 发展现状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江苏省交通运输的信息化建设大体经历了启蒙探索时期、发展提高时期两个阶段,并逐步进入了融合提升的发展阶段。自“十三五”以来,江苏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坚持围绕“率先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的目标,按照“统筹规划、分层建设、需求推动、应用主导、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实施了智慧交通“232畅通网”工程和多项国家交通运输信息示范工程的建设,公众信息服务水平大幅提高,行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得到整体提升,交通运输电子政务建设得到全面、快速、有效推进。总体来说,经过30多年的建设,江苏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已形成基础设施良好、行业管理不断加强、出行服务不断提升的局面,很多工作都走在了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前列,通过承担多项国家、部省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建设,苏州、南京、常州、南通等多个城市的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形成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信息化应用总体水平全国行业领先,信息化工作机制卓有成效的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基础,为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推进交通运输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多年努力,江苏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有力地支撑了全省交通运输现代化、智能化的发展。但是对照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群众高品质出行的新需求,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统筹发展能力不足,由于体制机制尚不健全,行业信息资源尚未得到充分整合利用;二是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均衡,部分市和大部分县交通运输信息化基础薄弱,数据处理分析、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力量薄弱;三是应用类标准规范的信息化管理维护体系建设滞后,与交通运输业务的融合不够,预测预警、支持决策分析能力有待提升;四是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尚不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展延伸管理服务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五是智慧交通的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缺少核心技术和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尚不能全面有效支撑智慧交通的自主发展、长效发展。
1.2 发展趋势
“十四五”时期,是深化落实“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互联网+”、“新基建”等国家发展战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关键时期,为了充分明确江苏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目标,需要重点把握未来一段时间江苏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趋势。一是策应“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部署,依托信息化提升运输通道的服务效能;二是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依托信息化引导和推动行业组织变革,促进交通运输转型发展和产业升级;三是推动“智慧江苏”建设,依托信息化加快智慧交通发展,面向社会提供多层次、差异化、高品质的公共服务;四是应对新技术带来的变革与挑战,依托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积极探索开启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新征程。
2 江苏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对策与建议
2.1 加强交通运输信息基础能力建设,促进交通运输信息化集约发展
整合交通行业数据资源,加强交通运输信息基础能力建设,全面推动江苏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促进行业信息化集约发展。一是整合建立省市两级交通运输综合数据中心,建立综合决策的服务支撑体系、跨部门业务协同应用体系和行业数据中心新一代基础设施体系;二是完善全省交通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库,升级服务运维管理等各应用子系统,构建完善交通地理云管理服务等应用支撑平台;三是建设江苏省交通信息专用通信网络的安全管理系统,部署边界防护系统,加强和提高全省交通信息通信网络安全的防护能力、集中管理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2.2 推进实施“互联网+”工程建设,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化服务水平
加强政企合作,促进“互联网+”在行业的深度应用,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建设。一是推动“互联网+出行综合信息服务”建设,推进全省交通“一卡通”县市联网,推广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应用,推行实名制电子客票,探索推动多方式联网联程售票,完善综合出行信息服务体系,为公众出行提供信息查询、路网规划、停车诱导等个性化服务;二是推动“互联网+货运物流服务”建设,积极推进多式联运信息服务,推动交通物流协作、电子商务信息服务,支持城市配送、农村物流、邮政快递信息服务,鼓励支持汽车维修及生产经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规范、引导和监管交通运输信息服务市场新兴业态。
2.3 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融合,提高行业治理能力
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监测感知和决策分析、行业执法、资产管理、运输管理等交通运输业务的深度融合,全力推进交通运输行业管理流程优化,提升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科学决策提供支撑,提高交通运输行业治理能力。一是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信息化建设,实现全路网、全流域交通管理的协同运行和应急处置;二是加强交通运输综合执法信息化建设,推动与公安、海事、环保、质监等部门的数据交换和监管联动,提升建设养护信息化管理水平;三是研究探索BIM技术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等全生命周期的深度应用,强化信息技术在预警预测、统计分析、档案管理、督察督办等领域的应用。
2.4 完善交通信息化协同共享机制,提升跨部门、跨地区的协同工作能力
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定期会商等数据共享机制,推动行业内部、跨行业及政企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实现在市县、市县周边区域、三大都市圈乃至长三角其他区域等更广范围的数据服务。一是加强行业内部信息化协同应用考评机制建设,构建科学的信息化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强化关联应用需求分析、流程优化等方面评估;二是加强跨行业联动机制建设,推进与发改、经信、科技、公安、安全、财政、人社、国土、环保、住建等部门数据信息共享和交换;三是建立公益性服务政府主导,非公益性服务市场参与的信息化工作和服务机制,实现“政府、社会、市场”共同参与、深度合作、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