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存异 和谐共进
——2020年五四青年节有感
2020-01-01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中部高二黄辰浠
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中部高二(1)班 黄辰浠
在刚刚过去的五四青年节,B站发布何冰老师深情演绎的宣传片《后浪》献给新一代的青年,演讲内容迎合时代、把脉现状、穿透灵魂,其语言真诚交心、声情并茂、慷慨激昂,让人听后感同身受、热血沸腾、思绪万千!
被喻为“国家最好看的风景”的年轻一代,被喻为奔腾奋进、汹涌澎湃的后浪们,我们身处这一多元化思想、文化、经济融合的时代,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在信息爆炸而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何尝不该放下匆忙的脚步,放下自我,静心沉思。传统和现代,传承和创新,在所有纷扰繁华的表象之后,应有一个精神在始终引领着我们,那便是求同存异,和谐共进!
《三国志》中有云:“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上下之益,在能相济。”这告诉我们要领悟与人相处、与社会相处、与世界相处、与时代相处的道法。就像鲜花和塑料花都能给人带来美的感受,但它们各有优劣,鲜花美丽却不耐久,塑料花生硬却耐久。作为当今时代的弄潮儿,我们创新改革、引领潮流,我们把经典的变成流行的;把学术的变成大众的;把民族的变成世界的。我们专业、自信、大气,我们年轻气盛、意气奋发,但也只有我们相互之间包容接纳异己,才能让世界这个“花园”变得更加多元而美丽。
纵观古今,包容始终契合中华民族求同存异、兼容并蓄的理念,和谐相处,取长补短,共促发展的例子不胜枚举。在1955年4月19日的亚非会议上,周恩来18分钟“求同存异”发言征服了全场。而如今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其精髓是一致的。再纵观历史,廉颇、蔺相如也因包容上演“将相和”,和谐共处,取长补短,最后形成“强秦不敢加兵于赵”的有利局面。而楚庄王让“百官去帽缨”,不治罪于黑暗中调戏许姬的人,以包容的胸怀,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让大臣们更加忠于庄王,从而能在吴兵伐楚的战争中为国效力……
包容更满足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时代需求,“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余秋雨在《中华文化为何长寿》中指出包容性是中华文化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它并未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湮灭,而是不断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自己独特的文化。人类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同样体现着文化多样性,它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就像如今我们学历史不只学本国的历史,还要了解世界史,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化;学语言也不仅仅只学母语,还要学外语;各地的博物馆不仅保留了当地的文物,还有其他地区有代表性的文物。而要实现文化的多样性,必须包容。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一切事物都要包容。如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三寸金莲”的裹足恶习等不良文化习俗就该尽快摒弃。“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世间哪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文化、见识、思想、艺术都有多样性,而这本来就是人类之幸运。因此,我们要以包容的态度,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和谐共进,让世界这个“大花园”,因为有奇花异草、百花齐放而五彩缤纷、绚丽夺目!
那些口口声声“一代不如一代”的人们也应该看看,不能如此偏激和苛责,我们年轻后辈虽然时而叛逆和颠覆,但大多勇敢和上进,我们代表了新生力量,我们心里有火,眼里有光!我们需要创新,需要试错,更需要被理解、被包容!
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学会包容,求同存异,和谐共进!时代的进步需要我们坚定信念,乘风破浪,勇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