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策略探究

2020-01-01谢学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精髓素养传统

谢学

(常熟理工学院,江苏常熟 215500)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汇集而成,其文化精髓可以反映民族风貌,是中华民族的整体思想特征,具有一定的传承性、独特性、人文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培养大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塑造大学生的良好思想品格,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提高大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 高等教育应当充分借助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方式,达到促进学生思想全面成长,树立学生良好的人文思想风貌的目标[1]。

1 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

1.1 形成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

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刚健有为、 自强不息和积极进取的特质。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浓重的儒家文化特征,以积极的“入世”思想在强调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改变世界。“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知难而进与勇于进取的精神促进中华民族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我们的祖先从四季的推移的自然现象中深刻的感悟到人生应当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渡过,强调具有坚韧不拔的意识。 无论人生的顺境与逆境,都应当秉持坚毅的人生态度。 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精神,也是当代高等教育应当促进学生习得的必备品质[2]。

1.2 塑造重义轻利诚信的品格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重义轻利的文化,强调君子以诚信立身。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义与利的关系有着丰富的论述,高尚的诚实守信品格是每个中国人都应当具备的品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重义轻利的为人处世态度,主张天下为公、以义为上。 重视集体利益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利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义利观,对于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精神有重要价值,通过诚信教育可以促进学生以更好的姿态融入当今的社会经济体系的活动当中。中华传统文化是:以民为先、责任担当、重义轻利、诚信至上的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对于塑造大学生的诚信品格,更好的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和稳步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1.3 培养学生历史社会责任感

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正确的认识自身价值。 无数的古人先贤都有强烈的使命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籍描述了个人对社会、历史的价值。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提升学生的家国意识。 例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全民族共同认同的价值理念,这些内容都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强化的使命担当意识,养成学生的责任心。激发大学生的社会意识,促进大学生以正确的姿态进入社会,还需要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历史责任感[3]。

1.4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学生民族自尊心,还要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我国千年的文明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达到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习中华历史,运用点滴文化现象都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无论中华民族在全球、社会经济转型中经历怎样的快速发展变迁,优秀传统文化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达到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教育价值。 高校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时应当借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典籍、 民族优秀人物榜样,以一系列具有爱国主题教育意义的传统节日培养大学生民族意识,养成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1.5 养成学生兼收并蓄的态度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兼容并蓄的理念。 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优化了学生的治学态度,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承促进学生以刻苦、严谨、博学的态度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 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促进学生养成从善如流的态度。荀子“劝学”形成了学生锲而不舍,虚心求教的态度。在教育改革深刻发展的当下,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消除功利主要学习理念的影响,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治学品质意义重大[4]。

1.6 构建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

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了我国的礼乐文化,用于承袭传统文化的著作都有很强的艺术性,学生研讨经典著作可以受到良好的审美熏陶。 还有一些代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点的艺术形式对于形成学生审美情操也有重要意义。 读、礼、乐这些可以用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情感熏陶,有助于形成至真到美的文化氛围,璀璨的中华文化、丰富的历史遗迹、文献资源对于优化学生对美的感受,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引导学生按照理想不断塑造和改变自己的人生。 我国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元素,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音乐、绘画和文学的艺术元素,有助于更好的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提升大学生文化境界,推动大学生实现快速成长。

2 高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前瞻性教育理念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文化成果优越,但是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不足,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影响力不足,缺乏有效的传承传统文化精髓的教育机制,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活动缺乏前瞻性。 高校缺乏让学生主动寻求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立足点,除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专业外,大多数专业很难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必然的联系,因此很多学生不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 而且高校主要的教学任务是培养专业人才,这使得大多数大学生都未能在大学期间很好的接触优秀传统文化。 目前很多优化的传统文化成果被排除在了高校必修与选修课程体系之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连续性不足,大学文化教育缺失,高校与学校普遍不重视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活动。 目前高校还缺乏完善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不足,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散见于哲学、文学、周易、服饰、礼仪教学当中。现有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教学方式逐渐与时代脱节,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没能开阔学生视野,高校还缺乏系统性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教育机制。当代高校还要从大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合理安排传统文化教育规划,实现传统文化教育与专业课、选修课、思政课与主题实践活动相融合,在一系列趣味性的教育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推动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5]。

2.2 缺少创新性教育方式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文化知识的输出,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传统文化资料的讲授等,还要形成立体鲜活、全面的教学活动机制。 目前,高校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有关的课程较少,只有少量的必修课与选修课可以接触传统文化,大学生缺乏有效的渠道获得全面的传统文化知识。目前,高校还仅有较为完善的显性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机制,隐性的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着更大的缺失,高校校园鲜有特色的传统文化宣传展示活动,高校没能根据学生特点开展多元化的传统文化教育,尤其缺乏互动性、体验性、实践性的传统文化传承活动,让大学生不能潜移默化地接受传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熏陶。而且,高校还未能充分的把社会资源融入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当中,不能通过传优秀统文化教育专家,丰富的实践传统文化实践资源,以及丰富的网络资源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没能搭建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载体,因此影响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现代高校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应当具有信息化的意识,重点解决课上课下连接不足的问题,强调运用信息化的方式构建有效的主题人文教育空间[6]。

2.3 受外来文化影响冲击

当前世界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 当代大学生受到各种思想文化观念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例如,近年来西方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深入。 尤其是国外文化产品输出体系日渐完善,文化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我国传统文化受到更大的冲击,文化素养培育工作面临新的难题,中国大学生未能在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首先,大学生接受文化影响的渠道增加,文化输送具有实时化与多元化的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当代大学生融入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其次,当代大学生日益快捷化的生活方式使得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接受起来障碍较大,相比之下,西方文化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得更为紧密,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激发学生更好的形成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兴趣。 国外的文化输出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影响巨大,新时代还要构建强有力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在良好的氛围中推动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接受我国传统文化教育。

3 基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3.1 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传承的重要渠道,课堂教学应当成为教育的主要场所,应当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充分的掌握传统文化。首先,应当增强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互动的机会,真正地把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与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结合起来,围绕着学生兴趣需要给予学生丰富的传统文化学习资源,在课堂主动开展探究学习、互动学习,切实将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人素养。其次,优化课程体系,开设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与必修课,切实增加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比例,例如,设置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古典文献鉴赏、古代音乐绘画、以及有关《史记》《论语》《诗词鉴赏》 等专题学习活动。 最后,丰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建立强有力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师队伍,基于专业的教师队伍营造健康向上的大学网络传统文化氛围,大力加强网络课堂阵地建设,运用微课与慕课满足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由教师通过网络个性化的学生积极的宣传推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3.2 激发大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高校应当提升当代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认知水平,引导大学生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示出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魅力,促进学生在学习民族传统文化中不断获得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首先,找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切入点,塑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调动学生主动地学习传统文化,切实提高文化教育的现实性、实效性,讲求传承优秀统文化教育采用互动、体验、咨询式的方法。其次,还要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进一步在教学中实现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外化。 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传承的广泛性,引导学生自省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实现学生的知行同一。例如,设置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文化氛围,通过微信、论坛、微博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最后,形成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的长效机制,例如,定期邀请专家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讲座,定期组织开展传统文化艺术的文艺汇演、文学作品朗诵会、传统文化题材的舞台剧表演。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需要形成良好的氛围,基于丰富的资源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优秀传统文化需求。

3.3 借助文化强国的教育经验

应当把外国的文化教育经验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当中。例如,学习韩国的儒家文化教育方式,把儒家理伦理教育作为必修课,设计专门的优秀传统文化教材,重点把讲授民族精英人物教学,历史故事、传统习俗作为重点,课外组织开展英雄人物塑像设计、相关艺术创作等活动。还可以学习新加坡对传统文化教育方式,设置专题教学活动的模式,通过传统民族文化月,在校园设置文化人物塑造、设置专门的儒家课程,组织开展传统文化学习假期实践营,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题纪念馆,自编自演历史剧等,刊印《传统文化文选集》。还可以组织开展如欧美国家经常开展的晨课活动,宣誓效忠祖国活动,例如,美国高校随处可见美国的地图,随处可见国旗,随处可见为美国做出重大贡献的总统、 科学家的雕像,形成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4 结语

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与当代大学生文化素养成长有重要的价值,应当构建完善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丰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培育大学生自主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意识,丰富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充分的借鉴国外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达到全面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质量的目标。

猜你喜欢

精髓素养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藏在静宁“三宝”里的美食精髓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诗的艺术精髓在“意象”与“意境”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缝补Boro i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