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1+X试点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变革*
——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1-01吴竞鸿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0年1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职业技能校企

□ 吴竞鸿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1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1 “1+X”证书制度的试点现状

2019年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以下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明确首批试点的6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建筑信息模型(BIM)、Web前端开发、物流管理、老年照护、汽车运用与维修、智能新能源汽车)。

学者们对于“1+X”证书制度试点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解读。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王扬南指出“1+X”证书制度中的1是学历证书,X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学生自主选择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与考核,不作为毕业的限制条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孙善学认为“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仅是技术标准或行业企业标准要求的准确体现,还应是能在院校实施的职业教育或培训标准,与当前的职业资格证书存在差异。

1.2 “1+X”证书制度试点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研究现状

“1+X”证书制度试点要求试点院校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因而大多数学者把“1+X”证书制度试点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提出以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创新路径。如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杜怡萍等总结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的“课证共生共长”模式的教学成果,提出高职院校可从建立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及建立资历互通互认的框架体系等方面设计“1+X”认证制度;潍坊职业学院李寿冰提出应以专业(群)为基本单元,做好这五项工作:重构人才培养“新”方案、探索培养培训“新”模式、打造专兼结合“新”团队、创新校企合作“新”路径以及拓宽社会服务“新”面向。

2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现状

2.1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是安徽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较早开办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之一。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建设网络化课程资源。与企业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体现职业特色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中心、以作业流程为导向,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主要教学内容,引入物流行业及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并制定课程标准,引入信息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2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特色

①创新性:物流管理专业在内容体系、多媒体课件和网络平台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技术创新和理念创新。表现为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为适应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目标,重新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了实践性内容的应用、数字化教材及相关资源库的建设,由理论测试、实践任务、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构成了立体化教学系统,为教与学营造了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本专业在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开发了《配送管理实务》、《物流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等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

②先进性:既保留了传统物流作业活动的基本要素,又有实质性的改革和发展,顺应并符合现代物流企业的信息化作业内容,把其它院校的先进方法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并具有一定先进性的课程体系。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均选用国家或省级规划教材,同时还与顺丰速运、安得物流等企业合作开发编写了针对储运实训、货运代理实训和专业综合实训的实训讲义。

3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取消部分职业资格证书导致专业课程内容学习缺乏导向性

随着国家对于包括物流师在内的部分职业资格证书的取消,导致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并没有与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相对应。虽然包括本院在内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于毕业生仅规定了学生总学分要求,对于获得计算机等级证书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无强制要求,但大多数学生基于学习或就业目标,会考虑考取若干类型国家职业资格证,取消部分职业资格证书导致学生在专业课程内容学习过程中缺乏标准导向。

3.2 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考核的双轨制导致课证分离现象

考虑就业对口率及质量因素,学院物流管理教学团队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型竞赛培训和考核,进行技能鉴定,但大多数培训学时无法记录在专业课程学时中,这种专业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考核无法相互融通,形成了课、证分离现象。

3.3 课程网络资源缺乏企业深度参与,导致实务性资源偏低

目前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已基本完成MOOC或精品资源课程的建设任务,但资源库使用缺少企业参与渠道,课程资源库中以理论性课程资源为主,实务性课程资源不足,难以跟上日新月异的物流企业作业实际场景,存在校内课程资源与企业培训资源的滞后现象。加之学院及政府层面对于课程方面的校企合作激励机制缺乏,使得双方存在合作上的利益博弈。

3.4 专业课程考核方式的局限性导致实务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忽视

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公共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两大类型。其中公共类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必修)和公共选修课,课程教学目标是培训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一般以理论考核方式即可让学生获得相应学分;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其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是必修课程,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与实践能力,虽然部分专业课程完成了项目化改造,大多数知识都能以任务的方式进行测试,但大多数职业院校基于设施设备的场地限制,加之学生人数较多,使得实践性课程内容被压缩或被弱化,导致专业课程考核方式仍以传统的卷面考核形式为主,使得学生对于实务性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不能达到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

4 “1+X”试点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路径

4.1 建设校企共编立体化教材和课程标准

将物流管理领域的新工艺和新规范融入教学内容,更新现有教学资源库,一方面提高学生解决物流现场作业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物流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课程共二大部分,其一是职业基础课程;其二是对应的初级、中级或高级课程。目前中物联对于培训课程编写了第一版的教材及资源库,但缺乏职业性,与现有的专业课程教材重复率较高,因而需要建立校企共编立体化教材和课程标准,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1+X制度下进行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的相应调整,优化现有专业课程及培训课程内容。

4.2 模块化重构专业课程,设计融合对接型课程体系

对专业课程进行模块化重构,根据不同类型生源需求(统招、自招、社会扩招),智能定制出符合不同生源入口的课程体系,以完成人才分层次培养。形成了包含“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思政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和“物流职业技能等级课程模块”的1+X专业课程体系。依据物流职业技能等级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物流职业技能等级课程模块”由初级、中级和高级课程组成,可开发物流职业技能课程资源库,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养需求建立模块化对接课程体系,在既有课程中植入该模块,并基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发融合对接课程内容。

4.3 搭建物流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库平台,校企开发物流技能课程教学资源

基于校企横向课程项目,校企双方指派特定人员负责,将物流实际作业场景及企业信息技术设备操作内容植入专业能力课程内容中,通过相互融通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主线,打造专业能力课程资源。同时校企双方的特定人员深度参与该项目建设全过程,运用慕课、微课、VR、AR、移动教学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物流职业技能培训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开发完成基于真实项目的线上线下物流技能课程教学资源。搭建了物流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库平台,让平台注册用户可以通过平台进行教学互动和交流。实现物流作业技能与专业教学的高度融合、虚拟项目与真实项目的高度融合、学校与企业的高度融合。

4.4 建设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借助大数据分析变革课程考核评价方法

协同中物联、物流教育信息服务商建设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通过物流云平台大数据分析改变当前的考核评价方法,加强学情监测、分析与诊断,信息技术赋能教育,让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让教师能够精准的教学,让管理者能够科学决策,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

同时,通过云平台大数据分析改变当前的考核评价方法,加强学情监测、分析与诊断,信息技术赋能教育,让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让教师能够精准的教学,让管理者能够科学决策,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职业技能校企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