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物流视角下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金课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0-01-01翁世洲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0年1期
关键词:金课运输物流

□ 翁世洲,朱 俊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

1 引言

伴随着互联网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物流运输与配送正在逐渐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新型行业和领域,而全社会对物流管理人才出现了巨大缺口,高校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速度和质量跟不上社会对物流领域人才的需求。因此,作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应深入思考如何培养更有水平和竞争力的物流人才。人才的培养基础始于每一门课程和知识点的有机叠加,教师上好每一门课是前提条件。因此,本文将以智慧物流为视角,选取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并结合笔者的任教实践对新时代下的金课改革做一些有意义的探索,针对这一选题,目前主要有以下相关成果可供参考借鉴。

关于“运输与配送”这门课程的教学探索,苑春茹(2009)提出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兴趣的四点建议,即提升自己、充实课堂,做好基本、深入挖掘,因课制宜、不断变化,大胆创新,学生为主[1]。洪树权(2018)分析了项目教学法的特征,并提出了如何在该课程中予以实践,包括项目目标、项目教学设计、项目实施、成果展示、项目评价[2]。关于智慧物流下的教学改革,主要包括宏观方面的人才培养和微观方面的课程改革,其中环梅(2018)[3]、刘长石(2018)[4]、张航程(2019)[5]等人均对智慧物流下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如环梅提出建立体验式和挑战式的实践教学模式、举办行业前沿讲座并加强与物流行业企业的合作、组织专业竞赛并强化科研项目的引导作用。刘长石认为应合理制定符合智慧物流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搭建信息化数字化智慧物流协同教学平台,落实实践教学体系。张航程则针对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提出了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实训室设施、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及新生入学时的专业课程导学介绍等方面提升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水平。在智慧物流视角下的课程建设方面,魏波(2018)[6]、黄清娟(2018)[7]、王红旗(2019)[8]等人分别针对《物流设施与设备》、《仓储与配送》、《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课程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一些有意义的教学改革新举措,包括课程内容、课堂组织形式、教学平台、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机制等多方面内容,对其他授课教师优化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综合来看,一线教师对课程教学改革有着迫切的需求:从行业实际问题来看,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形势紧迫,人才缺口较大,且匹配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从国家教育部门的各项政策来看,狠抓本科教育,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打造金课已是大势所趋;从已有文献研究成果来看,与本文相关的研究范畴虽已取得一些成果,但成果尚不算丰硕,且针对性与契合度不高。因此,本文试图从智慧物流的视角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典型核心课程《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做一些有意义的探索。

2 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课程介绍

《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对学生深入了解物流行业的发展规律,掌握物流行业运输与配送两大基本职能的相关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完成该课程的授课任务一般需要34课时左右,学生完成学习可获得2学分。

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运输与配送简介、六大类运输方式(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集装箱)、配送中心运作与选址、配送线路与运输方案设计等内容。与物流管理专业的其它核心课程(如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相比,运输与配送课程堪称是“最接地气”的专业课,尤其是关于运输方式的介绍,由于各类运输方式离大家的生活很接近,虽然存在客运与货运的区别,但总体上相关特征、优势与不足等都是学生可以切实感知到的,因此理解上相对容易。

3 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现状

在笔者长期的任教经历中,逐渐对该课程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理解,已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着进行各种改革,改革举措历经实践验证,取得一些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建立小组协作学习机制与差异化评价机制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与小组协作能力,特别设置了小组作业环节。在小组作业中,让学生以3-4人为一个小组,针对“物流中心选址”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查阅相关文献,亦可由任课教师给出基本文献范围供学生选择以提高针对性,然后对文献进行精读和研讨,并以PPT形式进行集中汇报和答辩,答辩时一名同学作为汇报人,一名同学作为评委(评价其他小组),其他1-2人回答老师提问。通过这个过程,学生普遍反映收获颇丰,一次小组作业从文献检索、文献分析与阅读、数学建模、PPT制作、汇报展示、临场答辩、评委评价等多个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众所周知,在小组作业中,普遍容易存在“搭便车”的情况,同学之间往往碍于情面,不得已让部分同学不劳而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学生提交作业时需要声明小组中各个成员的分工和主要贡献,根据贡献大小分配不同的权重值,规定“原则上小组成员不得平均分配权重”,并要求小组成员在提交的作业封面签字确认,此举可实现“同组不同分”,消除“吃大锅饭”的现象,有效督促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小组作业中,各自发挥自身优势,锻炼学习能力与分工协作能力。

3.2 依托“微助教”搭建信息化平台辅助教学

在当下的教学改革中,信息化教学是一个重要改革方向。在该课程的教学中,笔者利用微助教(由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师田媛和华中科技大学专业团队在2016年3月推出的一款课堂互动轻应用工具)[9]辅助教学,该工具具有课堂签到、在线答题(考试)、课堂点答、讨论、小组评价、复习等多种功能,依托该软件,可以较好地辅助教学,并形成规范的过程材料,大大节省了教师的工作量。比如在考勤环节,可以通过GPS定位和现场二维码签到功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考勤数据的准确性,在线答题和考试功能,可以方便地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并要求在统一时间内集中完成,学生提交作业后系统即可实时批改并评分,学生可针对错题进行复习。

3.3 基于学生自主命题的综合式训练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基本都是教师完成授课后学生根据授课内容进行复习,然后参加考试,学生显得较为被动。在该课程的教学方式中,授课教师采取了学生自主命题的导向性学习方式,即事先由授课教师按人数分配题型和章节,学生出题后经由学习委员汇总整理并做基本审核。授课教师做最终审核修订,并于章节教学完成后发布到“微助教”平台供学生答题练习和复习,形成该课程的题库。以试题形式出现更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点,在学期结束时将学生所出题目按题型和章节经斟酌挑选后组卷用于考试,真正实现“学生出题学生考试”。教师依据学生所出题目的难度和合理性进行评分并计入平时成绩的作业分部分,同时对于入选期末考核AB卷的题目,对相应命题学生予以一定的成绩奖励,以提高学生参与命题的积极性,提升题库质量。

3.4 创新采用半开卷和选答式的考核方式变革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坚决取消“考前画重点”的做法,与此同时将考试形式由闭卷改为“半开卷”。所谓半开卷,即允许学生在考前自行将相关课程知识重点整理抄写在一张A4纸上,并可携带该A4纸参加考试,至于该写哪些内容,由学生自行根据个人理解选择性摘写。根据学生考后反馈,此举有助于学生总结并理解课程知识点,也有助于学生站在教师的立场把握课程重难点,减少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点,理解知识点则显得更为重要。

此外,一般课程的考试中,需要学生完成全部题目的作答,即便学生认真学习,也难免有所遗漏,导致成绩不理想,这种方式缺乏弹性和灵活性。因此,在该课程的考试中,主观题部分大都采用了类似“三选二”、“五选四”的选答式方式,这种方式可保证学生在对课程整体掌握较好的情况下,能够更轻松应对考试,不至于因个别冷门知识点影响大局,此举深受学生欢迎。

4 智慧物流视角下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进一步改革设想

4.1 开课时间适当前置

目前该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在第四或第五学期,根据学生的反馈,近半数学生认为该课程在时间安排上应适当前置,可以提前到第二或三学期。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课程难度相对较小,适合于由简入难的递进式教学安排;二是该课程在知识体系上是其他课程的前期基础课程,比如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仿真、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因此适当前置更有利于合理的教学设计。

4.2 基于小组汇报式的自主学习

鉴于《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课程的特点和难度,比较适合采用“学生自学+教师辅导”的授课形式。教师可适当挑选相应章节(比如六大运输方式的比较),由学生自行分组学习,针对相应内容收集素材、案例和数据并制作PPT,由学生扮演教师角色轮流授课,教师针对学生讲解情况进行适当补充。在现有的专题学习基础上继续扩大范围,对学生资料搜集、课件制作、表达能力等多方面形成持续综合训练,以弱化教师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4.3 以智慧物流为导向拓展物流行业的最新理论、技术与实践成果

当前正处于自动化、信息化时代,物流行业的发展也不例外。但是由于教材从编写到出版的周期较长,总存在理论与现实脱节的情况,理论的升华速度赶不上实践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因此,要让学生真正学好专业知识,必须要紧跟时代前沿,不断了解该课程所涉及的相关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为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是让学生尽可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平台学习和了解国内外最新的行业案例,从而扩充相关知识。二是可结合学生见习、实习的机会及资源,带领学生前往知名物流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与参观,比如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DHL、顺丰、德邦等大型企业,通过让学生亲眼目睹新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加深行业理解和专业认知。

4.4 对标“金课”要求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

根据教育部关于本科教育改革的要求,金课应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特点,以线下“金课”、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为建设目标。针对这一要求,《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课程需要达到“金课”标准,还需要在诸多方面加强建设,如教学资源的开发、线上课程的制作、与社会实践的有效对接,都是该课程在后期建设中的努力方向。在金课改革上,要从教材、教法、教师、学生、考核等多方面多维度做出调整,以适应新时代下对本科教育改革的具体要求,并结合学校“边疆性”、“民族性”的特点,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金课。

5 结束语

《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方法、效果等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水平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所涉及到的目前正在采用的以及即将付诸实践的教学改革措施不仅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有明确的指导作用,对优化其他相关课程同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值此智慧物流在物流行业兴起的时代,同时顺应国家教育部门关于打造“金课”、淘汰“水课”的号召之下,深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相信经过科学的设计和实践探索,一些更有意义的改革实践成果也将为推动教学改革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金课运输物流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打造监狱学专业实训金课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