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先导式”教学的实践探究
2020-01-01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新店镇汤园小学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新店镇汤园小学 曹 洋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也逐步提上日程。“作文先导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大量实践说明,先导式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此,应当逐步深化该学习模式,将之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是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突破,改变了传统语文课堂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一方,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提升,让课堂教学更高效。
一、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学模式的调整应从适应学生的角度出发。传统模式下,作文教学采用“填鸭式”方法,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作文知识,没有展示自我想法的平台,热情不高,不能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最后导致课堂效率低下,课堂气氛压抑,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写作能力是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作文课上,要发挥先导式教学的优势。比如在写题目为“我最难忘的事”的作文时,教师就要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写作前,教师可以随机挑选几名同学说一说自己最难忘的记忆。有的学生难忘的事可能是与爸爸妈妈一起去游乐园玩耍,有的同学可能至今难忘童年时期养过的一只猫或狗,有的学生至今还记得以前因为骑自行车而擦伤了腿……难忘的事情都不一样,通过大量生活经验的分享,学生的脑海中会浮现出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写作变得更加容易。
教师通过“先导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记忆,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课堂上,每位学生都能够勇敢地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一改传统被动的“师教生学”的教学模式,让作文教学更加个性化。“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能够在短时间内激活学生的思维,显著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
二、深度拓展学生的思维
运用“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写好一篇作文,不仅要具备充足的素材,还要有一定的思维广度。比如在学习《大自然的声音》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预习作业中留一项写作作业,让学生大胆想象,思考大自然中有什么声音,或者结合自己的真实经历,写一篇小作文。教师在批改时会发现,学生的作文中有大量的奇思妙想,比如有大象睡觉时的鼾声、蚂蚁搬运东西时的声音,每种想法都是那么天真可爱。整个班级的预习作业完成得非常好,第二天的课堂上,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烈讨论,气氛活跃,学生们都能聚精会神地听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作文先导式”教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给予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使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既拓展了学生思维广度,又锻炼了其写作能力,可谓一石二鸟、两全其美。
三、调整教学模式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是在适应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方法,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先导式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比如在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时,教师要注意为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完成诗歌的预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诗句翻译成唯美的小短文。学生在翻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时,会想象西施的容颜,用美好的词汇来表达赞美之情。在翻译过程中,学生既理解了诗句,又抒发了情感,一节高效的语文课就此完成。
调整教学模式是顺应新课改的要求,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是课改的要求,也是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现实需要。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为学生表达自我、锻炼写作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有助于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先导式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相信经过教师的不断优化,该模式能发挥其作用,铸造精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