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生命力的三个维度思考
2020-01-01宋婷
宋 婷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贵阳 555000)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有延续性的机构之一,高校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高校的重要价值在于传承文化塑造未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以活动形态展示一所高校所秉持和追求的校园文化。它体现了高校师生的思想认识、价值追求、心理状态和行为规范融合的高校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在群体性活动导向中得到释放和传承[1]。作为高校文化的活动形式,校园文化活动具有生命力,方可将师生的精神力量聚汇于校园,才可凝心聚力传承文化、探索文化、创新文化,共同塑造拥有文化生命的校园。
1 思想维度——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事时而作
1.1 走出泛娱乐化,延续校园文化的底蕴
校园文化具有整体性。它并不是单指一所校园活动的描述,活动量上的总和,而是以深厚的历史传统文化、深邃的大学精神、先进的大学理念为基石,以校风、教风、学风、校训等向外界传递出来,浸润在大学师生心中的群体文化。因为大学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理想,又是一个文化实践过程[1],而校园文化活动则是它最佳的实践途径。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它是优秀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提升精神文化的强大动力,是一所高校传承、引领、生产校园文化的内在驱动力。我们把校园文化活动当作一个整体看待时,它需兼备校园文化的整体宏观视野,而文化性则是校园文化的主要特征[2]。所以校园文化活动的底色必须是文化。
追求快乐是校园活动的一种需求,在活动中放松自我,是调节大学生活和舒缓大学生心理的有效方式之一。而“泛娱乐化”是指原来属于纯粹娱乐体验的各种形式、元素开始向非娱乐领域的渗透和蔓延,使得非娱乐领域里的各种活动过程都带有娱乐化表征的一种现象。而“泛娱乐化”的现象也大量出现于校园文化活动中,从而给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带来了挑战。大学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因此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坚持立德树人,把中国梦和青年梦讲透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活动,让校园文化活动扎根中国大地。
1.2 走出滞后性,坚持问题导向提高实效性
“欲知明日之社会,须看今日之校园”。校园文化活动是反映学校师生精神面貌的因素,所以活动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教育改革的步伐[3]。在具体活动策划与实施中,要把最新的教育思想同各高校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同当前教育重点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在活动中凸显新时代大学生的精气神。
校园文化活动一是要精于“找准问题”,把准时代发展中的问题。问题传播着时代的声音,是高校的责任担当所在。高校要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力量来辅助解决问题、破解难题、化解问题的能力,强化教育与教育实践。二是要善于“解决问题”,把学生教育中的问题融合到活动中,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要下功夫牵住思政教育的“牛鼻子”,抓住文化熏陶的“衣领子”,在活动中真正做到思想、创新、活力的绽放。
2 质量维度——数量为基,质量为要;高原为盼,高峰为瞻
2.1 克制“发展冲动”,注重活动内涵
大学之大,在于其精神和灵魂。校园文化活动从零到有,从单一到多元,从大学围墙内到线上线下相融合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路。但多彩的背后不乏“发展冲动”,首先“冲动”一词有两种释义,一是“能引起某种动作的神经兴奋”,二是“有很强烈的情况,缺乏理性控制的心理现象。”在校园文化活动呈井喷式增长时,要引高校工作者的注意,克制“发展冲动”,保证活动质量才是校园文化活动的生命力所在[4]。
首先,校园文化的“发展冲动”源自哪?大部分因素来自于竞争的无奈。一方面,做为思政工作、文明校园建设、党团建等考核项,校园文化活动承载过多的“政绩”考核;另一方面,各高校之间竞争压力大。新媒体时代,部分高校为提高学校知晓率,提升外媒报道率,就在学生活动上下文章,导致活动杂乱。打造“独家”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积极的活动氛围是刺激校园文化活动的途径,但占用学生正常上课休息时间组织参加观看活动,以“打卡”“签到”等形式判断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把校园文化数量直接去衡量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诸如此类的“发展冲动”下的校园文化活动并不可取。在校园文化活动领域,非理性化的发展冲动势必导致许多“不按规律办事”的后果,这需要理性的控制。
其次,校园文化活动的“理性控制”源自哪?校园文化活动的发展应该是带有理性化成熟化活动的扩大,不应是功利化政绩化的扩大。活动质量是校园文化活动的生命力,也是理性控制最有效的手段。各高校在活动开展时要杜绝“圈地”,要坚持实干“掘井”。校园文化活动存在三种“圈地”现象,一是“虎头蛇尾的圈地”,该类校园文化活动流于形式,举行活动时阵势大,形式大,领导到场记者宣传到位。举行完隆重的开幕式等开场流程后,活动过程则“蜻蜓点水”,部门总结,媒体宣传报道作为活动结束标志[5]。第二种为“拔苗助长的圈地”,该类校园文化活动通常没有系统的方案和流程,只为营造出全员参与活动的假象;第三种为“单一化的圈地”,以讲座宣传代替活动。学生从活动的主角变为活动的听众,多数以签到作为衡量学生参与积极性。而实干“掘井”则是以质量为核心,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契合思政教育,服务社会效应,不能单纯迎合指标而失去自我。
最后,校园文化活动“质量为本”源自哪?目前来看,国内为数不少的高校文化活动,表现出良莠不齐的现象,活动组织及其控制存在较大的差别。每年高校都会花费较多的资金或者专项经费来鼓励学生们积极开展各项文化活动。从实践来看,其中绝大多数的文化活动由学生会或者学生自己策划,学生自己实践。然而,因能力、经验之不足,很多的校园文化活动最终也只是无疾而终。学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对于学生组织的上述文化活动,并未进行严格的考核,以致于文化活动的预期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出来,组织管理效果不佳。针对这一问题,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举办的初衷还是为了育人,而没有良好的组织会将育人的效果大打折扣。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必须转变重规模轻内涵提升,要树立质量为王的发展观。首先,转变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管理模式,开展活动的决策、过程开展的执行和活动质量要相互协调,形成合力。其次,推送的活动需开启质量质检关,从内容性、新颖度、师生用户体验性、过程性实施、影响力等几要素构建质量检测关。
2.2 打造“品牌”,形成品牌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创作有高原缺高峰[3]”,这也需引起高校的反思。以“高原为盼,高峰为瞻”,这是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质量要求。
首先,确定品牌定位。深刻认识和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在文化活动布局上找到本校的定位,包括办学层次、学生培养规格、学校特色发展等方面的定位,据此提出校园文化活动的发展目标,发挥学校优势、打造办学特色,避免“一窝蜂”的同质化活动。
第二,深化品牌内涵。品牌是高校的名片,也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环节。校外文化活动既有文化,又有活动,这是打造高校品牌竞争的重要内容。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既要深化时代大背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扣时代气息,弘扬中国梦。又要深化高校大学生的文化素养。综合而言,高校校园文化要以时代为背景,以文化为底蕴,让大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做到内外兼收。
第三,发挥品牌优势。校园文化活动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可以丰富校园建设的特色与亮点,所以在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打造时:一要融入育人元素,发挥活动育人的功能;二是融入校史校情元素,发挥校园文化的厚重内涵;三是融入现代科技,发挥传承与创新的粘合作用;四是融入本地区文化特色,融合民族、区域、文化的融合作用,最终实现校园文化活动的辐射与带动。
3 主体维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动力源泉
3.1 从“选好学生”转变为“用好学生”
高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要做到教育公平,就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好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校园文化活动也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个舞台不单只是精英优秀者的舞台,而应是全体大学生提高素质教育的舞台。校园文化活动更不能单靠“精英依赖”,而是要从“选好学生”转变为“用好学生”,在获得中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一方面,读懂学生,用好学生资源。唤醒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意识,拓宽文化活动开发的渠道,焕发文化活动的丰富性、灵活性、开放性。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学生的角色定位要从“对象”“主体”扩展到活动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在三全育人的视域下,全体老师都要形成寻找学生资源的习惯,学生资源就在身边,避免擦肩而过。另一方面,运用学生的经历,搭建生活、活动、教育三者间的桥梁。除了学生个体外,学生的亲身经历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来源之一。叩开学生的情感闸门就是要挖掘学生的故事,用学生自己的亲身素材融入活动的构思策划,这样的活动才是有血有肉,能引起学生共鸣。
有些高校举行了“校长早餐会”“我与书记校长共谋事”“书记校长茶话会”……通过在食堂、在课外等多形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来往,让学生的金点子运用到学校发展改革中。这种类型的与学生近距离方式可以搬到校园文化活动的布局中,加强师生的联系,增强师生的互动。总而言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学生资源的优势,可谓是可再生的多彩资源。高校老师只有增强学生资源的开发运用意识,才能为校园文化活动增添丰富的宝贵资源。
3.2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其一,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谋篇能力。谋篇就是思想要有高度,活动设计要有大局观,善于把握和判断校园文化活动走向的趋势和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学生能认清时代发展的特征,紧跟时代炒楼,坚定发展理念,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力[6]。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活动的中心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履行青年责任,实施青年智慧,在活动中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有方。
其二,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调研能力。校园文化活动离不开力量知识的支撑,只有加强理论基础,才能优化活动理念、统筹活动策略,判断活动的主题发展方向。古语曾言”长期积累,偶然得知“,大多数活动的灵感产生于日积月累的积累,在调查研究等积淀后方有机会产生灵感。通过调研学习,理论知识的积累和素材才能获取源泉,获得创新的思路和新点子。创造一个校园文化活动品牌,要使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还要有契合主题的素材积累,这就要求学生们能有扎实学习和扎实调研。
其三,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是时代进步的特征,也是校园文化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需做到“四要”;要超越陈规,要挖掘潜能,要知难而进,要开拓创新能力。新时代的校园文化活动要有新时代的气息,要更加重视运用新时代的新产物,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要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增强改革创新本来,善于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手段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其四,需进一步拓展高校育人载体,并且加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与彰显。对于校园特色文化而言,其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要求,同时也是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存以及发展的基础与生命线,更是高校办学实力以及社会声誉状况的整体体现。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基于自身特点以及条件等,区别于其他高校的特色文化活动,不同学校之间存在着类型、层次以及地域等方面的差异;在现阶段高校文化建设以及竞争中,文化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在高校文化建设以及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应当结合本校特点以及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深入挖掘以及培养高校学生的素养,以特色文化建设为基础,发挥高校文化育人载体的积极作用与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高校文化育人载体。实践证明,高校拥有的育人特色载体越多,则其文化活动就越有生命力,这对高校的发展以及学生的进步意义重大。
4 总结
校园文化活动的生命力要在文化溯源、理念寻根、思想升华上下功夫;要在落细落小落实、质量把关上下功夫。实际上,校园文化活动与思想育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其中,文化活动是思想支撑,思想育人则与文化活动之间相互结合,能够产生非常好的效果。学生主体的积极主动;要在有形有声有色、活动创新力强上下功夫,这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方有魅力,方可传承精神文化,方有前行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