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策略研究

2020-01-01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0期
关键词:弘扬图书馆资源

高 墅

(唐山学院图书馆,河北唐山 063000)

优秀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悠远绵长的中华文明仍在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人民的进步。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代代的中华儿女创造和积淀形成的,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的魅力和新时代的风采。各大高校是高等人才的培养基地,高校图书馆更是学生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最重要阵地,有责任和义务依托自身馆藏资源丰富的优势,更好地在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作用。

1 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分析

1.1 传统文化的定义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就我国来说,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文明五千年演化而来的反映中华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我国56个民族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的精华汇总。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造就了我国种类繁多的中华传统文化,形成了以儒家、道家、法家三家为主的文化,包括思想、文字、语言、六艺、书法、音乐、民俗等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

1.2 传统文化的特点

我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相比,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首先,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优秀文化,形成了世代相传的文化体系。虽然在历史上朝代更迭频繁,甚至某段时期存在少数民族统治,但传统文化从没有由于外力而消逝,都是在汉文化的基础上传承更替。其次,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不论是儒家还是道家、法家,都是中国人民自己创造发展起来的,各种文化相互融合,互相支撑,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最后,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兼容并蓄。纵览我国传统文化,思想与哲学领域儒家、佛家、道家彼此共存共荣,行为规范有仁、义、礼、智、信等,又有琴棋书画等艺术形式、诗词曲赋等传统文学。如此种种共同构成了璀璨的中华传统文化[2]。

1.3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阶段,只有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沃土,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才能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首先,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如果丢弃了传统文化,就等于舍弃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只有不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不断铸造新的辉煌。其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保障,只有立足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汲取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带来智慧启示。最后,只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当今社会文化软实力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文化软实力只有建立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才能够更具穿透力,有助于我们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撑[3]。

1.4 当前我国在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面临的问题

在历史上,我们凭借优秀传统文化长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到了近代,我们又大大落后于世界诸强,备受欺凌,导致很多人认为传统文化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举步维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与世界接轨,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猛烈的冲击。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影响下,外来文化已经深入到我们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尤其是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不利影响。比如近年来圣诞节、情人节越来越受到热捧,而本土的中秋节、端午节却越来越无人问津,很多年轻人越来越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而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又缺乏创新,手段单一,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和现代传播手段,民众无法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甚至否认传统文化,严重影响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2 高校图书馆在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如何,直接关系到传统文化的传承。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收藏中心,是传统文化的保存者,在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1 高校图书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传统文化馆藏资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得传统文化的方式增多,但是网络资源内容并不严谨,不具权威性,通过高校图书馆阅读仍是学生汲取传统文化知识的最主要方式。各大高校的图书馆作为专门收集、整理、储存、借阅的机构,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包括纸质书籍、数字资源、音像资源等,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要,而且图书馆的收藏分类明确,读者很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是文化传承的宝贵财富。

2.2 高校图书馆能够提供正确的价值指引

高校图书馆是开放的场所,主要服务于高校师生,为师生学习交流传统文化提供方便,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但是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高校图书馆在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中,已经做到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学生提供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料,对培养学生优良的传统文化品德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了正确的价值指引,能够引导大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

2.3 高校图书馆为学生营造了浓郁的学习氛围

随着各高校对图书馆建设的重视不断加大,图书馆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环境都有了显著提高,安静的环境下更容易使学生静下心来阅读,能够把精力全部放在书籍上,取得较好的阅读效果。而且学生在图书馆里更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大家一起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静下心来学习传统文化,必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高校图书馆是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最佳场所[4]。

2.4 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成为了传统文化的共享平台

在网络信息化的今天,高校图书馆的模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书籍阅读,数字化资源、音像资源也是图书馆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各大高校的图书馆通过网络共享平台,加强了图书馆之间的交流,通过建立传统文化数据库,实现了资源共享,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传统文化资源,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可靠载体。

3 高校图书馆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存在的不足

在实际中,很多高校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的不够,对传统文化不重视,没有举办相应的活动,没有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3.1 针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活动较少,甚至没有

高校图书馆有着丰富的馆藏资源,其中也包括大量的传统文化资源,应该成为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但是实际上,高校图书馆专门针对传统文化的活动少之又少,很少组织开展专门的针对传统文化的图书馆活动。学生没有了参与传统文化传承的环境场所,缺少亲身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机会,很难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就导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受众面不能显著提高,无法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教育传承功能。

3.2 缺少适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学习氛围

浓郁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传承至关重要,但是在我们的高校图书馆内,很少刻意去营造有助于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阅读环境,特别是一些理科院校、外语类院校,更多的是迎合院校内热门学科专业的需求,忽视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作用和传统文化品德的培养,无法形成浓郁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也就无法取得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

3.3 高校图书馆缺乏地方特色和个性特点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各地都有着灿烂的传统文化文明,各高校图书馆,特别是地方院校的图书馆,对地方的传统文化传承应该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而纵观各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文化馆藏资源,大多数都是全国范围内的,很少有专门研究本地传统文化特色的图书资源,而那些大众化的书籍资源在很多地方都能得到,作为本地学生居多的地方高校,那些具有本地特色传统文化的馆藏资源才是学生更感兴趣的,而这类资源恰恰是图书馆所缺少的,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文化资源缺少地方特色,没有个性特点,也就难以激发更多学生的学习兴趣[5]。

3.4 高校图书馆的开放程度不高

虽然国家鼓励高校图书馆在采取必要的措施后,加大对社会公众开放程度,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真正无限制开放的高校图书馆寥寥无几,即使有条件开放的图书馆也不多。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有着严格的借阅条件,拒绝校外读者的借阅需求。很多有着浓郁传统文化兴趣的社会读者苦于没有资源和条件,无法得到进一步提升的机会。

3.5 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和共享意识不足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在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缺乏必要的数字化服务意识和资源共享意识,数字化服务的水平偏低,只是满足于大众化的服务需求,没有考虑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很多珍贵的古籍资源,受限于古籍保护或者版权问题,无法形成数字化资源。各高校图书馆之间也缺乏必要的馆际资源共享意识,敝帚自珍,共享资源大多都是相同相似资源,失去了共享的意义。

4 高校图书馆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策略分析

高校图书馆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提供了环境支持,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正确引导。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的学术机构,要进一步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4.1 开展丰富的图书馆活动,为传承传统文化提供途径

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高校师生,文化程度比较高,接受能力强,图书馆可以通过举办各种传统文化活动,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有效途径。比如,举办国学讲座、进行传统文化展览、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等,通过丰富的图书馆活动的开展,使高校图书馆真正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为传承传统文化提供有效途径。

4.2 营造更为适宜传统文化学习的氛围

高校图书馆是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最佳场所,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如果能够营造古朴典雅的阅读环境,将会更加有助于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展览传统名人字画,张贴传统文化海报的方式来营造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使得他们能够自觉地去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4.3 收集和整理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文献

高校图书馆要重视对所处地理区域的传统文化传承,加强对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有效利用,开发当地传统文化遗产,建设地方特色图书馆。特别是一些孤本、手稿文件等宝贵文化遗产,高校图书馆必须加以重视,进行积极整理,让更多的人能够体会到其文化魅力。通过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提高大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兴趣[6]。

4.4 通过向社会公众开放,为全民学习传统文化助力

高校图书馆的主要受众是学校的师生,虽然目前有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但总体来说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性仍不高,这对图书馆资源来说是一种浪费。目前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热衷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但苦于没有资源。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既能让更多热爱传统文化的公众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了图书馆资源利用率,也提高了高校图书馆的社会认知度,强化了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能够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全民学习传统文化提供强大助力。

4.5 发挥信息化优势,构建传统文化数字资源库

信息化时代下,传统文化信息共享平台初步搭建,信息化的技术优势和传播优势为读者学习传统文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高校图书馆要积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势,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共享交流,构建传统文化数字资源库,各高校的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在新时代下加快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7]。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面对新文化新思潮的猛烈冲击,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仍然非常重要。高校图书馆必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加以重视,负担起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推动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弘扬图书馆资源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图书馆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弘扬先进文化 传承雷锋精神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