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维语时态对比研究

2020-01-01刘晓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0期
关键词:维吾尔语人用陈述

刘晓妍 柳 慧

(1.伊犁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新疆伊宁 835000;2.伊犁师范大学预科教学部,新疆伊宁 835000)

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语法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翻译学习与口头交流上,为更精准的学习与表达,时态也是语法学习之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本次课题通过对汉语维吾尔语时态的对比与互译进行研究,说明汉语维吾尔语时态在语言类型方面确实存在许多值得注意的特殊现象,旨在对汉语时态与维吾尔语时态上的差别与相同点这块领域进行补充研究,丰富维吾尔语语法方面的研究,也希望本次课题的研究成果能为汉语及维吾尔语学习者提供语法学习方面的参考资料,以及相关的学习方法。

1 汉语时态的表达

汉语是缺少构形形态的语言,靠虚词和语序来表明语义和语法关系。汉语在表达时间意义时,既没有词形的问题,也没有表示时间的不同形态, 只需用词语表达即可。[1]从语言学的观点来看,汉语的动词没有像维吾尔语动词那样的时态变化,但汉语也可以表示动作的“时”和“态”,汉语主要借助词手段或句法手段。[2]

1.1 过去时的表达

“了”加在动词的后面,表示这个动作已完成。

1.1.1 过去时间词+句子

“过去时间词+形容词/动词”,表示过去的状态,情况等:其实你昨天不用过来,老王才应该过来。

1.1.2 动词+过

“动词+过”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我见过他的女朋友。

1.1.3 动词+了

“动词+了”表示动作的完成:昨天我在商场看见了我的朋友。

1.1.4 动词+过+…+了

“动词+过+…+了”表示在很短的时间以前,这个动作结束了,而且不需要再做一次:孩子吃过午饭了。

1.2 现在时的表达

“正在”、“正”、“在”、“着”表示动作的正在进行状态。

1.2.1 时间词+在+动词

“过去时间词+在+动词”表示过去某个动作正在进行:不好意思,刚才我在上课,不能接您的电话。

1.2.2 动词+着:他看着书呢

1.2.3 正在正+动词:他正在正正看电视

1.3 将来时的表达

汉语中一般用“会”、“要”、“快要就要快”等助动词来表示将来时。

1.3.1 快/快要/就要+动词+了

“快/ 快要/ 就要+动词+了”表示动作很快发生:我快到了,再等一会吧!

1.3.2 要+动词

“要+动词”表示将来发生的动作:下个月,我要去云南旅游一个月。

1.3.3 会+动词

将来要发生的动作或状态:我会在您的公司工作三年。[3]

2 维吾尔语时态表达

张宏胜在其所著的《维汉语“时”的对比与翻译》(新疆大学学报,2001.02)中提到:维吾尔语是一种完全以动词为核心的形态语言,在具体的语境中,只要在动词词干后缀接不同的附加成分,便能表达出相应的“时、人称、数、体、式、态”等各种语法意义,形成一个完整的表意单位,使人一听一看便知意思所在。维吾尔语在表示时态时,是在动词词干后缀接相应的附加成分。

2.1 过去时的表达

维吾尔语的过去时形式比较多,有:直陈过去时、间陈过去时、转述过去时和或然过去时。

2.1.1 直陈过去时

直陈式表示说话人用直接得知的语气陈述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动作。有:直陈一般时态、直陈相对时态。其表现形式是:动词词干缀接直陈一般时态和相对时态的附加成分。其中,直陈一般过去时也有较近式和较远式之分,例如:

较近式表示的是刚发生不久或者近期发生过的行为动作。如:

Mɛn tɑmɑq jedim.

我吃过饭了。

较远式表示的动作的发生时间距离现在比较久远,其表现形式是:动词词干缀接形动词过去时附加成分。如:

lkki jilniŋ ɑldidɑ ʁulʤiʁɑ bɑrʁɑn.

两年前,我去过伊犁。

直陈相对过去时可以表示相对于另一相关动作之前结束的动作,用于承接复合句前一分句中的谓语。

Mɛn uni bɑr kyʧym bilɛn bir ittiriwitim,u jiqilip tʃyʃti.

我用力推了一下,他摔倒了。

在表示以往经常、反复进行的动作时,可以用直陈相对将来时表达。

U ʧɑʁdɑ u dɑim bizniŋkiɡɛ kellɛtti.

那时候他经常到我们这来。

2.1.2 间陈过去时

表示说话人以间接得知的语气陈述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的动作,也可以表示说话人把自己间接知道的事情或把过去不知道经过证实属实的事情陈述或叙述给对方的语法形式。

在表示转述的内容是听说的,或通过其他方式间接了解到的时,可以用间陈一般过去时间陈相对过去时来表达。

etipʃʧ ʤjɑŋʃidin kɛptu,oʁlini izdɛjdikɛn.

他说他是从江西来的,来找儿子的。

在陈述事后发觉的动作,即说话人原来不清楚,不知道,后来偶然发觉或根据某种迹象得知的动作用于这一意义时(通常有出乎意料的感情色彩)可以用间陈一般过去时/间陈相对过去时来表达。

ɛtrɑpqɑ qɑrsɑm,øŋɡyrdɛ turuptimɛn.

四下看一下,见是在山洞里。

在陈述故事或梦境中的情节时,也可用间陈一般过去时/间陈相对过去时来表达。

Keʧɛ, ʧyʃymdɛ ɑpɑmni køryptimɛn.

夜里,我梦见了妈妈。

间陈一般过去时间陈相对过去时还可以用来表示动作主体不自觉的、无意识的动作。

Herip kɛtkɛnlikimdin heʧnemini tujmɑj uχlɑp ketiptimɛn.

由于疲劳,不知不觉,我睡着了。

2.1.3 转述过去时

表示说话人用转述别人话语的语气阐述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动作。转述一般过去时的表现形式分为A式和B式。

A式和B式的区别在于A式多带说话人的主观感情色彩(感到蔑视、不满、嘲弄等),而B式多表示对间接得知的事情不是很确定,例如:

①ɑŋlisam u ʧɛt’ɛlɡɛ beriptimiʃ.

我听说他去过国外。

②ɑŋlisam u ʧɛt’ɛlɡɛ beriptidɛk.

他去过国外。

例①表示说话人以嘲弄的语气在转述他人的话,例②表示说话人以不确定的语气转述他人的话。

2.1.4 或然过去时

表示说话人以猜想、估计的语气阐述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动作。

Rɑst bilɛmdiŋmu?meni ɑldimɑjwɑtqɑn qildiŋ.

你真不知道吗?该不会骗我吧。

2.2 现在时的表达

2.2.1 直陈现在时

直陈式表示说话的人用直接得知的语气阐述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的动作。其表现形式有直陈一般时态和直陈相对时态。它的表现形式是:动词词干缀接直陈式附加成分。维吾尔语的直陈一般现在时有A式和B式,即口语形式和书面语形式。

U iʃχɑnidɑ iʃlɛwɑtidu.

他正在办公室工作呢。

Uluʁ sotisjɑlistik wɛtinimiz kydin-kyɡɛ ɡyliniwɑtmɑqtɑ wɛ kyʧijiwɑtmɑqtɑ.

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日益繁荣昌盛。

2.2.2 直陈相对现在时

直陈相对现在时可以表示该动作正在进行时,另一动作发生。

ɑχʃɑm biz kitɑb kørywɑtɑttuq,borɑn ʧiqip kɛtti.

昨晚你们正在看书,刮起大风了。

还可以表示在时间状语或上下文点明的时间内该动作正在进行。

Sinipqɑ kirɡinimdɛ,u kitɑb kørywɑtɑtti.

我进教室时,她正在看书。

2.2.3 间陈一般现在时

表示说话人以间接得知的语气陈述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的动作,也可以表示说话人把自己间接知道的事情或把过去不知道经过证实属实的事情陈述或叙述给对方的语法形式。

间陈一般现在时可以表示转述的内容是听说的,或通过其他方式间接了解到的。

ɑŋlisɑm,u jɛrdɛ qɑr jeʁiwetiptu.

听说那里正在下雪。

间陈一般现在时有时还可表示陈述事后发觉的动作,即说话人原来不清楚,不知道,后来偶然发觉或根据某种迹象得知的动作用于这一意义时,通常有出乎意料的感情色彩。

Mɛmɛtkɛ qɑridim,u tɑtliq uχlɑwetiptu.

我看看买买提,见他睡得正香。

间陈一般现在时还可以陈述故事或梦境中的情节。ʧyʃymdɛ u meni uruwetiptu.

我梦见他在打我。

2.2.4 转述一般现在时

表示说话人用转述他人话语的语气陈述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动作。分为A式和B式,这两种形式的区别在于:A常常带有说话人的主观色彩(惊奇、嘲讽、不满或感到荒唐可笑)

ɑŋlisɑm,ulɑrniŋ øjdikilɛr jeŋi øj seliwetiptimiʃ.

听说,他家正在盖新房呢。

B式则带有说话人不确定的语气

Uniŋ ejtiʃiʧɛ,u keliwetiptidɛk.

据他说,他正在过来。

2.2.5 或然一般现在时

表示说话人以猜想、估计的语气表述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动作。

ehtimɑl mɛn ʧyʃiniliwɑtmiʁɑndimɛn.

也许是我没弄明白。

2.3 将来时的表达

2.3.1 直陈一般将来时

直陈一般将来时表示说话人用直接获知的语气表述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的动作。不同的人称有不同的附加成分。它的表现形式有:直陈一般时态、直陈相对时态。

直陈一般将来时表示将要发生的动作,的表现形式分为A式和B式。

A式多用于口语:

U ɑmerikiʁɑ berip ɑsprɑntliqtɑ oqujdu.

他要去美国读研了

B式多用于书面语:

Jopurmɑqlɑr jeʃilʁɑ kirdi,bɑhɑr qizi kelɛr.

树叶绿了,春姑娘要来了。

有时,过去时也可以表示将来时,比如:

Mɛŋ mɑŋdim.

我走了。

事实上说话人并没有离开,句意其实是表示 “我要走了”。

直陈相对将来时有时可表示虚拟式缀接直陈相对将来时,表示相对于虚拟假设条件从句子所说的条件的得到满足之后要实现的动作,有时含说话人希望该动作发生的意味。

Jɛnɛ bɛʃ minut keʧiksɛŋlɑr,yɡyrɛl mɛjttiŋlɑr.

再迟五分钟,你们就赶不上了。

还可表示表示主体在说话前就希望、打算进行的动作。

χɛt jɑzɑmtiŋizmu?

你要写信吗?

2.3.2 间陈将来时

表示说话人以间接得知的语气陈述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的动作,也可以表示说话人把自己间接知道的事情或把过去不知道经过证实属实的事情陈述或叙述给对方的语法形式。

ɑŋlisɑm,u jɛr pɛqɛt qɑr jɑʁmɑjdikɛn.

听说那儿从来不下雪。

这句话表示转述的内容是听说的,或通过其他方式间接了解到的

ʧyʃymdɛ u ʃinʤɑŋʁɑ bɑridikɛn.

我梦见他要去新疆了。

这句话是在陈述故事或梦境中的情节。

2.3.3 转述将来时

表示说话人用转述别人话语的语气阐述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的动作。分为A式和B式。

Ejtiʃiʧɛ,bɑlɑ-ʧɑqiliriniŋ nopusimu pɑt ɑridɑ hɛl bolɑrmiʃ.

听他说,人家家眷的户口也马上解决了。

U qɛʃqɛrɡɛ bɑrʁudɛk.

听说他去喀什了。

2.3.4 或然将来时

表示说话的人用猜想、估计的语气阐述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动作。

Biz bɛlkim jɛnɛ køryʃidiʁɑndimiz.

咱们或许还会见面的!

3 汉维语时态的对比

3.1 汉维语时态表达的相同点

第一,汉语和维吾尔语在时态上的表现形式大体相同,都有现在时,将来时和过去时。并且在表达时态上都有相对应的标志。

第二, 汉语动词作定语构成的名词性偏正结构,在不同的语境里可分别表示过去时或将来时两种截然不同的时间概念,这一形式汉维语完全一致。

第三,汉语和维吾尔语中,表达时态的部分不论在动词前还是动词后,它们与动词是紧挨在一起的。比如:他看了这封信。U bu χɛtni kørdi.这句话中,汉语的“了”表达出了动作已经完成,它是加在动词“看”之后的,维吾尔语第三人称过去时-di是加在动词køryʃ之后的,是融于动词的。[5]

第四,汉语和维吾尔语中的各个时态都常常通过副词来体现,如“现在hɑzir、将来kɛlkysidɛ、日渐kyndin-kynɡɛ”

3.2 维汉语时态表达的不同点

第一,维吾尔语动词有形态变化,但汉语没有,维吾尔语通常只需一个动词追加相应的附加成分就可以表达出很多种语法意义。比如:jedim翻译成汉语是:“我吃过了。”在维吾尔语中这句话的主语可以省去,只需在动词后加上相应的人称的时态附加成分便可以表达出动作的主体是谁,而汉语如果把主语“我”省去了,这句话就变成“吃过了。” 但是这个动作的执行人是谁,我们根本看不出来。

第二,从表“时”和表“态”方面来说,表“时”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汉语完全借助于时间词,而维吾尔语用时间词表示“时”是辅助手段,最主要的是,维吾尔语动词本身靠形态变化可以表示“现在、过去、将来”三种不同时间。表“态”,维吾尔语动词不但有三种不同的时间形式,而且有三种不同的状态形式:“一般、进行、完成”。这样每一个动词从理论上就可以表示在三种不同的时间里的三种不同状态。有时,汉语里的一种状态反应在维吾尔语中是“跨态”的。[6]

第三,汉语在表达时态时,可用的虚词非常多,通常不同的虚词表达的都是同一种意思,维吾尔语在表达时态时,一种时态只有一种附加成分。如:你要去…、你就要去…了。这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表示“去”这个动作将要发生,而这两个句子中,“要”和“就要”是两个不同的动态助词,这句话翻译成维吾尔语是:sɛn… bɑrisɛn.它表示动作已经完成的标志只有第二人称将来时附加成分-isɛn。[4]

第四,汉语中有些词既表“时”又表“态”,而维吾尔语的时态附加成分却不能。如:“着”这个字,它一般表示现在时,但有些时候却不能译作维吾尔语的现在时, “他拿着书出去了。”这句话的“着”在维吾尔语中并不能译作现在时。“黑板上写着字。”, “写”这个动作已经做完,“着”在句子中只表示状态。

4 结语

不同文化孕育了不同的语言,汉语与维吾尔语这两种不同语系,不同语族的语言在对比研究方面存在着不小的问题与难度。汉语在时态方面的表达较为模糊,并无特定的标志,而维吾尔语在时态表达上相对明确细致,通过维吾尔语的时态附加成分,我们不但能准确了解维吾尔语中某句话的时态,而且还能从附加成分中得知动作的主体。

通过汉语与维吾尔语的时态对比研究可以让双语学者们更好地掌握两种语言,更好地了解语法方面的知识,让翻译工作者在翻译文字时能更好地诠释“信、达、雅”。

猜你喜欢

维吾尔语人用陈述
刘世荣“中秋月”
维京人用水晶“太阳石”发现了美洲?
虚假陈述重大性
陈述刘
统计与规则相结合的维吾尔语人名识别方法
《苏东坡·和陈述古拒霜花》
一棵树
维吾尔语话题的韵律表现
维吾尔语词重音的形式判断
现代维吾尔语中“-0wat-”的进行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