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授鱼也授渔”
——对一位申请退学的高校贫困生帮扶的案例分析

2020-01-01陈然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0期
关键词:贫困生同学学生

陈然然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湛江 524088)

1 案例概况

小A,男,2013级财务管理专业,河南信阳长兴镇人。长兴镇是河南省的一个偏远贫困山村。他父亲身体不好,家里还有一个弟弟在读书,家庭经济压力非常大。他的学费都是申请了助学贷款。

小A平时话语不多,生活很简朴。辅导让每位同学写一封自我介绍,他信中表达了自己考大学的努力过程和对未来的向往。老师亲笔回信鼓励他。该生性格比较内向,但上进心比较强。一年级他获得了国家助学贷款和国家助学金,经济情况有所缓解。期末成绩中上等。但从大一下学期开始逃课,不参加班级活动,偶尔还夜不归宿,期末有两门课挂科。在大二开学后,他向辅导员提出要退学,态度还很坚定。小A的举动让辅导员非常惊讶。难道就这样让一个费尽千辛万苦考上大学的学生就此退学吗?

2 案例分析与处理

2.1 案例定性分析

高校贫困生是青年大学生中的一类特殊群体,他们有理想有抱负,但是经济上的窘迫、生活上不如意,这些问题会影响到他们进一步发展,也不利于高校贫困生健康成长成才。[1]此案例反映的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经济上、人际交往上以及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导致心力焦脆,无力面对现实。选择退学其实是他内心充满困惑而选择逃避的一种表面现象。大部分贫困生会因经济的窘迫都有一定程度的自信心不足,内心敏感等心理困扰。单纯经济上的帮扶和蜻蜓点水的关注不能解决其根本问题。需要通过深入交谈走进学生内心,鼓励教育找到闪光点,朋辈帮扶感受友情的温暖、学习指导明确前进方向、社会实践增强意志品格等方式使其改善心理状态,增强自信心,不断成长起来。

2.2 问题关键点

(1)改善心理状态,敞开心扉,接纳自己。

(2)融入班集体,感受集体和友情的温暖。

(3)学业上明确目标,找到适合的学习方式和自身的优长。

(4)多参与实践锻炼,在增长才干的同时增强自信心和价值感。

2.3 解决思路和实施办法

现行的资助工作,虽然在经济上确保了每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得到物质资助,但却忽略了大学生在素质提升、能力培养、价值引领和人文关怀、心理抚慰等方面的需求。[2]因此,要解决问题必须从深入了解这位学生本身开始。

2.3.1 深入了解学生基本情况,掌握最新态势,研判分析

从学生档案里了解到其实小A中学时学习成绩比较优秀。上大学后心中其实一直有很多困扰。一是语言上,班上很多广东同学,平时交流讲粤语,他听不懂,又不好意思问。久了,就觉得大家都歧视自己,越是回避越是觉得孤立无援。另一方面经济上的窘迫让他的消费跟不上同学的节奏,感到自卑不适。最重要的是入学的新鲜感褪去后,学习目标很不明确,非常的迷茫。面临着这些困扰,出于逃避,萌生出退学的念头。

2.3.2 主动定期约谈,认真倾听,真情关爱

自从他提出要退学,辅导员更加主动地与他约谈。考虑到他内心敏感,容易紧张,便约小A在操场上运动,在放松的环境里交流,认真倾听他的想法,帮助他理清思路。周末约他和同学们一起来家里做饭,在温暖自在的环境中放松自己;通过QQ、微信等方式交流学习和生活中各种琐事。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关怀,他放下心中戒备,坦然低说出内心所思所虑。最后,决定暂时不退学,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去调整。

2.3.3 发挥朋辈帮扶作用,体现友爱的力量

大多数贫困生在进入大学后,虽然成绩优异,但因贫困、生活窘迫等原因,内心敏感,导致自卑心理严重;不希望他人知道自身实际情况,自尊心较高。[3]由于小A对于同学和老师物质上的帮助也许比较抵触,所以发动班级普通同学、班级干部,一起商量如何对小A进行帮助。一是针对小A听不懂粤语,约定凡是公共场合一定要讲普通话,这也是大学生应有的基本礼仪。二是班级活动策划,由全班同学进行分组讨论,自然而然地将小A拉进来参与班级活动;三是申请专门复习教室,开展全班早读和晚自习的活动。同学一起学习探讨,无形中让小A得到更多帮助,感受到班级的凝聚力。四是经常组织宿舍文化活动,比如宿舍装扮大赛,文明宿舍评选等。在欢快的氛围中逐渐消除对同学的敌意,感受来自友情的温暖和力量。

2.3.4 争取赢得家长支持配合,发挥家庭关爱的作用

辅导员主动与其家长联系,将在校情况向他们介绍,并告知帮扶计划和解决方案,争取理解和支持。经过沟通,了解到小A的家长一直对他寄予厚望,希望通过他的努力将来改变家庭贫困的现状。也正是如此,小A一直压力很大,对自己要求很高。当在大学遇到各种困难,不能达到自己所设定的目标时,不敢向家人坦露心声,害怕他们失望。最终导致无力面对现实,想要逃避。辅导员从一个母亲的角色出发,在接纳孩子的不足、缓解孩子压力、给孩子无条件的爱等方面与家长深入交流。希望家长能真正走进孩子内心,给予无条件的关爱。在家长的关心和劝说下,该生暂时打消了退学的想法。

2.3.5 提供适合的勤工俭学工作岗位,缓解经济压力

在听取小A意见后,安排他在学院办公室做勤工俭学。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他的经济压力,不必为电脑等昂贵的学习必备硬件设备忧虑,可以安心学习。小A尽管说话不多,但是工作很认真、很细致,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肯定,他也从中获得了很多快乐和自信。

2.3.6 运用SWOT分析法和时间管理的法,帮助他明确目标,制定详细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上的目标不明确是学习成绩下滑的主要原因。首先运用SWOT分析法帮助他看到自己的优缺点和所面临的情况。他有很多优长,比如逻辑思维强,对数字很敏感,表现为数学成绩好;比如性格沉稳,财务类的专业课是他擅长的;而他的不足是不善于表达,语言学习能力不强,英语成绩不好。根据分析制定目标。最低目标是把英语和专业基础课补考通过。最高目标全年无挂科,获得三等以上奖学金。一是发挥优势学科,争取把擅长的科目学到最好。二是弥补短板,抽出更多时间学习英语。三是增大阅读量,一学期十本书。阅读能增加阅历,提升理解力,充实心理。同时运用时间管理的九宫格法制定每一个月、每一周和每一天的具体计划。

2.3.7 鼓励他担任学生干部,树立责任意识和自信心

学院的ERP社团的沙盘模拟大赛很适合小A。因为他性格比较内敛,很沉稳,又具备财务知识。于是在他大三那年我推荐他去尝试和大家一起去培训。他在一次次的比赛中崭露头角,取得不错成绩。大家喜欢和他一起比赛,因为他对“钱”把控得很好!在新学年换届的时候应聘成为文秘部的副部长。这个职位不高,但是非常重要,需要细心和耐心。有了以前比赛与大家结下的友谊,同学们对他的支持呼声很高。于是那个当初想要放弃的男孩充满激情的上任啦!这对于他而言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工作中的全新挑战让小A充满激情和自信。

3 取得的成效

3.1 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小A彻底打消了退学的念头,转向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寻找解决困难的突破口。

3.2 在宏观和微观的目标指引下,小A顺利通过大二年级全部科目的考试。

3.3 在学院勤工助学和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让小A的思想逐渐成熟起来,获得了强烈的自我价值感。在ERP社团工作积极认真,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在大三获得了学校奖学金及国家励志奖学金。

3.4 大四时,小A积极表现,通过个人努力,被当地一家较有名气的水产公司录用,成为一名财务人员。小A工作态度好,为人稳重踏实,有上进心。

3.5 通过这件事情,小A的生活态度和学习状态有了很大的进步,他的人生轨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件事情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对他的思想和精神方面的重要启迪。一件事情的经历,比千句言语的教育效果要有效得多。

4 案例启示与思考

在实施经济补助的同时将“育人使命”贯穿在资助工作的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受助学生的教育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保障性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型,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4]

4.1 多渠道关怀倾听,真情关爱

爱永远是教育的灵魂与内涵。如果没有爱,任何居高临下的说服都显得苍白无力。绝不能戴有色眼镜看人,不是所有的贫困生都有心理问题。大多数的贫困生都是自强上进的。部分贫困生表现得内向、自闭、自卑,言语表达能力也比较差,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贫困生都是如此。面对个体,必须充满爱心的走进他们,通过约谈、朋辈帮扶、参与活动等多种渠道倾听关爱,用真情感化他们。

4.2 扶贫与励志育人结合起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高校贫困学生不仅面临着物质层面的贫困,还面临着精神方面的贫困。仅仅通过简单的物质资助,而不帮助贫困生扫除成长成才道路上精神层面的障碍,家庭经绩困难的学生就很难自立自强。[5]对于贫困生物质层面的扶助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压力,但未必能解决其精神贫困问题。扶助方式不正确,甚至会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贫困生有时在心理上会存在着敏感、自卑自闭、消极悲观、不自信等问题。采取精神上的帮扶,采取侧面引导,学业指导、勤工助学、学生工作等带入方式,能从整体上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帮扶。

4.3 鼓励贫困生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全方位提升综合素质

很多大学生由于家境贫困,心理非常自卑,对于集体活动胆怯害羞,没有自信,一遇到集体活动就采取逃避和退缩的态度。贫困生帮扶要注重“综合素质”这一概念,鼓励学生尽量多参与各类活动,通过在校期间社会实践、短期工、兼职等形式,提高其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在实际的工作锻炼中提升能力,从而增强自信。

4.4 关注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自立教育,加强感恩教育

相较于其他学生,大多数贫困学生更应当有一个开放、包容、健康进取的心理健康氛围。[6]关心弱势群体,特别是贫困学生,必须有一颗公正、公平与仁厚之心。相对于物质生活的贫乏,贫困生心灵上的孤独和困苦更值得关注。助贫工作不仅是学校与学生之间货币和物资的给予,更应当成为精神支持和价值观输出的过程,成为密切学校、学生关系和沟通师生感情的过程。要积极加强贫困大学生自立教育,让他们意识到,暂时的经济困难并不是人生的全部,要通过努力改变现状,实现人生的蜕变。也要加强贫困生的感恩教育。怀着感恩的心接受别人善意的帮助,同时也要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他人,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5 对贫困生的帮扶是一项有计划性的长期工程

对贫困生的帮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辅导员、班主任、同学、学生家长以及学生自身共同努力。要鼓励学生借助逆境锻炼能力、磨砺意志,摆脱内心贫困,让人格朝着有益于身心、适应社会和完善自我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感受到对方的抵触情绪,会因为贫困生帮扶体系的尚不完善而感到压力重重。但是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学生减轻经济上的压力,疏导学生的心理压力,在生活、学业和实践上给予关怀和指导,帮助其真正实现自立自强、健康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贫困生同学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学生写话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
聪明的学生等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