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胃肠炎的诊治
2020-01-01陈可宾重庆市开州区紫水乡农业服务中心405499
陈可宾/重庆市开州区紫水乡农业服务中心 405499
魏世军/重庆市开州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405499
猪胃肠炎是猪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病。以呕吐、腹泻、脱水为主要临床特征,该病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但秋季和早春感染情况较为严重。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猪均可该然本病。但该病的死亡率较低,对仔猪的危害较为严重,发现、治疗不及时,患病仔猪可形成僵猪或死亡,严重影响了生猪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1 病因分析
1.1 疾病因素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引起猪胃肠炎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感染。在兽医临床中常见的沙门氏菌病、致病性大肠杆菌、巴氏杆菌病、猪瘟、绦虫病和蛔虫病等疾病的发生都使猪诱发消化道疾病进而发展为胃肠炎。
1.2 饲养管理不科学通过走访养殖生产一线发现,一些养殖户他们为了减少投资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就给猪饲喂变质、发霉的饲料或不清洁的饮水,这些发霉、变质的饲料当进入机体内,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胃肠道的菌群,影响了胃肠道黏膜的生理学特性发生卡他性炎症,引起胃肠炎。
1.3 中毒因素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发现,部分养殖户、饲养场所购买、使用的饲料存在一定问题,特别是有些饲料生产加工存在粗制滥造的问题,饲料中混杂些泥沙,导致食用后对胃肠道的刺激。由于管理较为粗放,在饲喂时,误将一些含有砷、碱、酸等有毒物质混在饲料中,都容易给猪造成消化机能的紊乱,继发消化道疾病。
1.4 应激因素在引进和输送时,如跨省、市需要经历长途运的输容,则容易产生猪的应激反应,进而导致猪发生胃肠病;当遇到气温骤降或骤升,三伏天天气炎热,冬季天气寒冷,猪具有对温度敏感的生物学特性,当猪受温受寒后,均可导致机体胃肠机能减弱,进而引起胃肠炎。
1.5 兽药、疫苗使用不合理在饲养过程中,为防治猪群疾病的发生,养殖场和散养户会常给猪群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疾病。在生产实际中,有些技术人员由于缺乏相应的知识,在投药时不按照药物的说明书进行科学、合理给药,联合用药时不考虑配伍禁忌造成药物中毒,抗生素滥用。在走访中还发现,在饲养环节中某些养殖场或散养户没有制定适合本厂的免疫制度,疫苗免疫存在不合理、不规范和不科学,导致猪产生不良反应。以上这些因素都可引起胃肠微生物菌群发生紊乱,引发胃肠炎。
2 临床症状
在该病的发病初期,病猪表现为精神萎靡,体温升高,饮水增加,食欲减退,鼻端发热,结膜发红,并伴有消化不良,排出较多的黏液样粪便。随着病情发展,病猪会出现剧烈、持续性腹泻,粪便把肛门周围黏满,粪便腥臭并伴有血液,进行听诊可听到呼吸加速,心跳加速而微弱,肠音逐渐减弱,病情严重的猪严重脱水,随后全身衰竭而死亡。
3 病理变化
病理解剖发现,该病主要的病变集中在肠道,呈现出肠黏膜弥漫性充血样,偶可见坏死斑点,腥臭,肠壁明显增厚发硬。
4 治疗
4.1 西药治疗可使用庆大霉素按0.03g/kg,磺胺脒0.2g/kg,氟哌酸、活性炭20g/kg,以上药物2次/d,连用3~5d。或一次性内服50~80g硫酸钠用于清理胃肠,再使用乳酶生20g,内服。对于腹泻严重的,可使用鞣酸蛋白10g,2次/d,连用3d。有在临床中有脱水症状,可用糖盐水2000ml、 10%樟脑磺酸钠200ml、 10%VC注射液5ml混合后一次性注射,若有酸中毒病例可在注射时,要加入5%碳酸氢钠30ml。
4.2 中兽医治疗文献资料表明,使用单味中药马齿苋进行煎煮将煎剂进行灌服,治疗痢疾杆菌、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等细菌引起的胃肠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现代医学药理研究表明,马齿苋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化学成分,据测定,每100g马齿苋可食部分含水90g、蛋白质2.5g、脂肪1g、碳水化合物4g,3者均是构成机体不可缺少的能量物质。马齿笕不仅能补充因呕吐和腹泻导致的大量丢失的胃肠液,还可以纠正电解质的紊乱,对酸碱失衡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煎剂口服治疗猪急性胃肠道感染性疾病具有快速、便捷、可靠的效果。
5 预防
养殖场、散养户一定要树立“养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养殖理念,摸清本厂、本地区的养殖发展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管路制度。“病从口入”,所以一定要保证猪群饲料的质量,不能只为了利润最大化而节约成本,为猪群喂食低价、发霉、变质的饲料。对于不同生长阶段的猪,一定要把握其生理特性,保证定时定量定质的饲喂。
另一方面要做好猪舍的卫生消毒工作,保证猪舍内干燥卫生,为猪群提供清洁的饮水。根据季节和外界温度的高低适时做好猪舍的温度,为猪群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