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宣翻译研究趋势、热点与前沿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2020-01-01王永平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分析策略研究

王永平

(西安航空学院 外国语学院,西安 710077)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对外交流亦不断扩大,需要翻译的各种资料不断增加。尤其在当今“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文化能否走出去,能够走多远,这都需要外宣翻译作为重要支撑。通过采用CiteSpace分析软件对2001-2019年的外宣翻译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梳理了外宣翻译研究的发展脉络,分析总结了近二十年来外宣翻译研究的态势,并从总体研究趋势、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为今后的外宣翻译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工具

(一)数据来源

所选取的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知网,以“外宣翻译”为关键词进行主题检索,检索后共得到1397篇有效中文文献,然后将所有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

(二)分析工具

CiteSpace是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研发的用于分析和可视共现网络的Java应用程序,CiteSpace是Citation Space的简称,可译为“引文空间”,这是一款于科学分析中蕴含潜在知识,并在科学计量学、数据和信息可视化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款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1],通过对生成图谱中的高频节点、聚类知识群、高中介中心的节点和图谱的基本图例说明,研究者可以通过CiteSpace对相关研究的热点、前沿和趋势进行分析探讨。

三、整体发展趋势

通过对搜集到的文献进行整体统计,得出结果见图1。从论文发表时间和数量来看,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宣翻译研究呈现出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趋势。2001年和2002年各年度仅有1篇论文,分别是《外宣翻译中的“译前处理”——天津电视台国际部〈中国·天津〉的个案分析》 和 《从传播学角度看外宣翻译——兼对〈今日中国〉英译的个案研究》。2004年和2005年各年度有3篇论文,其中黄友义的两篇关于外宣翻译的研究,尤其是“外宣三贴近”原则的提出和论述,为后续的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指导作用。从2006年开始,外宣翻译研究呈逐渐增长趋势,其中2008年19篇,2012年105篇,2018年203篇。有一点需说明,因研究所用数据的关键词是“外宣翻译”,而且对时间年限进行了限定,所以早前一些研究并未完全包含在内。

图1外宣翻译相关研究论文数量曲线图

我国在外宣翻译这一领域的研究历史绝不是始于2001年。段连城于1990年发表了题为《呼吁:请译界同仁都来关心对外宣传》的文章,肯定了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宣传事业的发展,指出了对外宣传材料英文译文的一些问题并给出具体建议和可取的翻译策略[2]。1991年,全国“中译英”学术研讨会召开,很多专家学者针对中国的对外宣传“中译英”问题进行了探讨,强调了对外宣传翻译的重要性。沈苏儒先生在1991年发文讨论了“中译英”对外译品的质量。2000年,爱泼斯坦、林戊荪和沈苏儒发表了《呼吁重视对外宣传中的外语工作》,提出在对外宣传翻译中要注意“内外有别”这一原则[3]。由此可见,国内对于外宣翻译的研究在上世纪就开始萌芽。

从研究层次来看,外宣翻译的研究层次不断提高。过去二十年,在三大重要翻译类期刊(《中国翻译》《上海翻译》《中国科技翻译》)上发表的外宣翻译相关研究共41篇,虽然整体数量相对较少,但呈逐渐递增趋势,而且较之前的统计数据来说已经有大幅提升(卢小军于2013年在《国家形象与外宣策略研究》一文中统计的总篇数为7篇)[4]。此外,外宣翻译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省部级及以上基金项目的支持,其中有10项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见表1),但大部分相关研究仍然停留在表层,多为对翻译策略和技巧等进行经验式的总结或归纳[5]。在外宣翻译日趋重要的当下,从外宣翻译的发展和研究需求角度出发,笔者也期待相关研究能够达到更高层次,涉及到更深领域。

表1 2001-2019年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外宣翻译研究论文统计表

就研究范围和内容而言,2001年至今的外宣翻译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其中涉及到的主题有政治外宣、企业外宣、旅游外宣、文化外宣等(见图2)。据此主题进行进一步分类分析,就会发现就范围而言,大到外宣翻译与国家形象、国家意识、中国对外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细到对时事热词、特色术语、画册、书籍、公示语、宣传片和纪录片字幕,目前的研究均有涉及。而就内容或针对的文本而言,现有研究的覆盖面也较广。段连城先生认为,外宣翻译的材料主要包括正式和非正式两种,前者包括国家官方文件、高级领导人的正式讲话和著作,以及外交会谈、经贸合作、法律文书和科技交流等;而后者包括通过各种渠道发布的介绍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旅游、人民生活等材料[6]。从统计结果来看,正式和非正式的外宣材料在现有研究中基本都有涉及,研究者们能从多个角度采取不同的方法研究,但各领域研究的深度仍有探索空间。

图2外宣翻译研究主题分布柱状图(2001-2019)

此外,根据以上数据分析结果,并基于张建教授对外宣翻译发展阶段的划分,可把外宣翻译研究总结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前后。在政策和环境优势下,外语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外宣资料,《中国日报》(China Daily)也于1981年创刊,外宣翻译相关研究开始起步,但这一时期大多数外宣翻译都是凭译者的经验完成,并没有专门的外宣翻译理论指导。直到1988年出版了段连城编著的《对外传播学初探》,为外宣翻译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筹备奥运会及相关国际交流活动需要大量语言和翻译服务,该类需求推动外宣翻译及相关研究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所发展。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世界翻译大会(上海)等会议都强调外宣翻译的重要性。随着外宣翻译实践的增多,相关理论研究也逐渐发展形成。2004年,黄友义提出外宣翻译要遵循“三贴近”原则[7],此外,专门探讨外宣翻译研究的学术著作也相继问世。衡孝军等在《对外宣传翻译理论与实践》中,运用语言、文化、翻译三方面的理论对北京市出版或发布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等外宣材料进行深入剖析[8]。张健撰写的《外宣翻译导论》从翻译学、对外传播学等视角出发,集中探讨了外宣翻译的主要特点、基本原理和翻译策略[9]。

第三阶段是“一带一路”战略提出至今。“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了外宣翻译及相关研究的发展,见图1所示。自2012年后,外宣翻译研究的相关文献数量不断增长,总量共计1213篇,占总检索数量的86.8%,由此可见相关研究数量的增长之快与总量之大。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外宣翻译是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桥梁,这也对外宣翻译及相关研究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四、研究热点

在使用CiteSpace分析时,需在网络配置功能区(Network Configuration)勾选“关键词”(Keyword)和“术语”(Term)两项,前者主要是提取文献中的原始关键词,后者是从文献的标题、摘要、关键词和索引词位置提取其中的名词性术语,从而得出分析结果,二者结合能够更好地分析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后得出外宣翻译研究的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见图3),在此基础上整理出关键词频次和中心度统计表(见表2)。

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见图3)中的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频次的多少,节点间的连线说明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图3清晰地展示了外宣翻译研究中关键词的聚类关系。全图以“外宣翻译”为中心展开,出现了“翻译策略”“目的论”“企业外宣”“旅游外宣”等关键节点,也说明这些关键词所代表的领域在过去二十年都是研究的重要着眼点。表2更加具体地展示出2001-2019年间外宣翻译研究的范围和热点,表2第一行中Freq代表节点的频次,Burst为突发性探测值,Centrality为中介中心性。

图3 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

KeywordCentralityBurstFreqKeywordCentralityBurstFreq外宣翻译0.48851一带一路0.15.0215翻译策略0.313.19158归化0.0115翻译0.374.63111功能翻译理论0.0915外宣0.197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0.0314目的论0.0366跨文化传播0.0713对外宣传0.225.4545文化传播03.4112英译0.264.0543跨文化交际0.2912策略0.4943传播0.0812译者主体性0.1138汉英翻译0.0712非物质文化遗产0.1332跨文化0.2411企业外宣翻译0.1131茶文化03.1611传播学0.0529旅游外宣0.1511生态翻译学0.1528外宣翻译策略0.0911问题0.425.1127翻译质量0.2110对策0.3824企业外宣0.1410文化0.1422特点0.0210异化0.1522外宣文本0.069译者0.1122传播效果0.139翻译原则0.3321红色旅游0.149旅游外宣翻译0.121国家形象0.069翻译方法0.0421关联理论0.049意识形态0.023.7619旅游0.048翻译技巧0.0417变译理论0.048文化差异0.353.4316外宣英译0.028受众0.2216文化缺省0.028

首先,结合外宣翻译研究频次和中心中介性来看近二十年的研究热点,“翻译策略”居首位,出现频次为158次,中心性为0.31。从2001年至今,该领域涉及到翻译策略的文章为301篇,其中被引次数较高的有卢小军的《外宣翻译“译+释”策略探析》,文章以关联理论为支撑,举例说明了十二种外宣翻译策略,包括借助同位语、借助后置定语、借助背景注释等[10]。孙雪瑛和冯庆华在《目的论视域中的企业外宣翻译》中提出了四条基于企业外宣的翻译策略,包括基于目的原则的视角转换、基于目的原则的语篇重构、基于目的原则的信息删减和基于目的原则的编辑改写[11]。整体来看,研究者们在外宣翻译策略上的讨论虽然在表述上色彩纷呈,多种多样,但无外乎都基于增、删、转、释、改这几大基本策略。

其次,“目的论”这一关键词出现频次为66次,中心性为0.03,这反映出学者们在外宣翻译研究中注重理论依托。在目的论视角下研究外宣翻译的文章为75篇,目的论主张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受众,正如王佐良先生所言,翻译要“为读者着想”。外宣翻译特定的目的和特殊受众都决定了它在翻译原则、翻译方法等诸多方面的特殊性,据此才能有更好的译文,因此也有了诸多以目的论为理论依托的外宣翻译讨论。当然,除目的论外,据笔者统计,外宣翻译中还用到功能翻译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传播学理论、生态翻译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操纵理论、跨文化语用学和修辞学等。例如,胡芳毅和贾文波以勒菲弗尔的操纵论为基础,从四个方面阐明了“改写”在外宣翻译中的必然性,并强调这种改写在翻译中具有交汇中西文化、引领文学创新的积极作用[12]。杨雪莲在博士论文中从传播学视角对外宣翻译的本质、特点和原则等方面展开探讨[13]。张丽红从生态翻译论所揭示的翻译伦理出发,探讨在外宣翻译中译者能动地构建语言、文化、交际生态的多维整合与平衡[14]。胡洁从社会建构主义角度出发,将外宣翻译与国家形象塑造联系起来,阐述了建构主义翻译研究范式,指出其对外宣文本分类有一定借鉴意义[15]。

“英译”一词出现频次为43,中心性0.26,充分体现出外宣翻译及相关研究的语言偏向性。目前外宣翻译和相关研究绝大多数都只是汉译英,少量涉及到俄、德、日、法等语言,语种较为单一。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较多,涉及的语种也较多。因此,要想达到“对外翻译为‘一带一路’服务,为传播中国理念、中国文化服务”[16]这一目标,外宣翻译及相关研究中语种的多样性也是亟需考虑的问题。

此外,“问题”这一看似简单易懂的词也名列前茅,频次为27,中心度为0.42。该词主要涉及到研究者们对外宣翻译中出现的问题的探讨,主要涉及三方面:外宣翻译译文语言出现的问题、译者存在的问题以及外宣翻译研究本身的问题。首先,相关语言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在字词句方面,很多研究者发现拼写、语法、标点、重复、冗余等问题仍然存在;在篇章方面,译文结构不紧凑、语句不连贯、术语不统一以及中式英语等问题也是造成外宣翻译质量不高的原因。当然,很多研究者也从译员角度入手,指出外宣翻译中一些问题的症结所在,如专业翻译队伍缺乏、译者主体性不够、译员自身的政治素养、职业道德、语言能力和知识储备等。而就外宣翻译研究来讲,相关理论体系构建研究不足、研究内容重复、研究深度不够等也是研究者们讨论的热点问题。

五、研究前沿

CiteSpace中的“突发性探测”(Burst Detect)这一功能是根据关键词节点进行量化探测,可视化图谱中包括的突发节点越多,表示节点的突发强度越大,而该节点所对应的领域就越活跃,即研究的前沿。在得到关键词词频共现分析网络图后,CiteSpace的可视化菜单栏中统计出的突发性关键词总数为10,且突发强度都大于3.1613。把这10个词按照突发时间排序,生成突发性关键词列表(见图4)。这些词都是外宣翻译研究在过去近二十年中不同时间段中较为前沿的主题(除“翻译”和“对外宣传”这两个指向性过于宽泛的词外)。此外,还通过“Pennant Diagram”功能查出所需分析的突现关键词的突发性历史年份分布图(见图5)。

图4 外宣翻译研究突发性关键词列表(2001-2019)

图5 外宣翻译研究突发性关键词历史年代分布曲线图

研究选取四个具有代表性的突发关键词进行分析,见图5所示。“问题”的突现强度为5.1087,年代为2005年到2013年,从2009年到2013年突现频率呈上升趋势,说明在这个阶段,对外宣翻译所涉及的问题是当时的研究前沿,之后呈波动状下降趋势,结合前述图表来看,“问题”这一领域的研究虽然还在继续,但在2013年后势头平稳。“翻译策略”的突现强度为3.1881,突现年代为2007-2009年,并且在之后也保持整体上升态势,说明在外翻翻译研究中,对策略的研究一直是个前沿话题,有比较重要的讨论意义,而且预计在今后的研究中也有一定研究价值。“文化差异”的突现强度为3.4333,突现年代为2012-2015年,之后的突现频率有所下降。外宣材料的翻译具有跨国界、跨语言、跨文化的特点[17],因此很多研究者都从文化差异入手,探讨外宣翻译中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问题、障碍及解决办法。“一带一路”的突现强度为5.0234,从2017年至今都保持着突现态势。自“一带一路”战略提出至今,中国文化正在“走出去”,而外宣翻译就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媒介,所以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外宣翻译如今已是研究前沿,而且今后势必保持增长的势头。

六、结语

通过借助CiteSpace分析工具对2001年至今的外宣翻译研究从总体研究趋势、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三个方面进行了回顾分析。首先,整体来看,外宣翻译经历了数量上由少到多,范围上由窄到广,质量上由低到高,发展节奏上由起步缓慢到势头蓬勃这一过程,虽然外宣翻译在国内的研究历史较短,但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其次,通过高频关键词频次、中心中介性以及关键词聚类图表来看,外宣翻译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翻译策略”“翻译问题”“目的论”“文化差异”“文化传播”“意识形态”“一带一路”和“企业外宣”等方面,这些高频词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过去近二十年国内翻译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领域。最后,通过统计分析突发性关键词,笔者认为外宣翻译的研究趋势和前沿紧随时代发展的需求,并且与国际国内大背景息息相关,如改革开放、“一带一路”倡议等。笔者通过分析总结近二十年来外宣翻译研究的态势,可以为今后的外宣翻译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分析策略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分析:是谁要过节
我说你做讲策略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回头潮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