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位一体”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2019-12-02朱春燕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校地经管类五位一体

张 鑫,朱春燕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a.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b.外国语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目前,很多地方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没有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挖掘自身专业特色, 没有形成“学校、地方、企业、产业、国际”协同培养模式,存在着人才培养趋同化以及创新力不足等问题。地方高校如何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笔者认为首先必须解决人才培养主体的单一性和封闭性问题,广泛调动校校之间、校地之间、校企之间以及国际社会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探索具有地方特色和形式多样的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以“跨境旅游与商贸”专业群建设为核心,经过历时五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校内协同培养、校地项目对接、校企协同育人、校校联合培养、中外合作办学之“五位一体”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

一、“五位一体”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提出的现实背景与理论依据

(一)“五位一体”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提出的现实背景

2015年10月,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当前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发展的特殊时期,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与产业升级的加快,地方高校必须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挖掘自身专业特色,形成“学校、地方、企业、产业”协同培养人才的局面。

目前,地方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着人才培养趋同化和创新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地方高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主体单一和教育资源碎片化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过度依赖校内理论学习,与校外教学资源整合利用程度不高;二是地方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契合度不高的问题。地方高校同类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规格趋同性问题突出,其中一些地方高校培养出的毕业生因不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而选择非本地就业,或虽在本地就业,但处于个人职业状态前景模糊的窘境;三是地方高校的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水平还不高,专业人才供给与行业企业岗位需求不匹配的问题。笔者结合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总结提炼出的“五位一体”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成功模式,认为广泛调动校校之间、校地之间、校企之间以及国际社会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对于探索具有地方特色和形式多样的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概述

1904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校长 Charles R. VanHise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了“威斯康星大学模式”,强调大学职能除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外,还具有社会服务的职能。 美、日、欧发达国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主要有四种基本模式:“工学交替”模式、“产学官一体化”模式、“双元制”模式和“三明治”模式,其共同点都是在强调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培养创新意识并强调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我国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培养方向转变的探索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1]。

国内学者对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现存问题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指导理论与人才培养实践关系等方面[2],从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构建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另外还有以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单一合作主体模式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目前,系统性研究“校企合作”“校地协作”“校校联盟”和“国际合作”等多元主体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文献很少,而国内学者对具体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的实践总结不足,其成功经验对其他高校的推广应用效果不佳。

(三) 基于协同创新视角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关研究

国内学者对协同创新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有一定的研究,如吴元欣、李宝银、盛欣等学者从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协同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策略,具有一定参考意义,但是研究局限于校企合作或校校合作某个单一模式,对系统性构建校企、校地、校校和中外等主体间多维一体的协同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较少[3-5]。董正超、钟玮等学者较为全面的提出了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协同创新培养模式[6-7];刘薇、杨传明从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方面提出加强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8-9];刘友金、同勤学等学者也对校企合作培养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进行了研究[10-11],但对地方高校协同创新培养经管类专业人才模式的研究比较少见。集中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笔者认为,目前较为全面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应该包括由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教师团队、教师学生等组成的内部协同创新体系,以及由“校企合作”“校地协作”“校校联盟”和“国际合作”等组成的人才培养协同创新体系培养模式。

二、“五位一体”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近年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经管类专业通过采用校内协同人才培养、校地项目对接、校企协同育人、校校联合培养、中外合作办学的“五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取得成效。

(一)经管类应用型人才校内协同培养模式

首先,加强校内跨学科教师、学生以及师生间教育协同合作模式。如经管学院和外语学院两院学生组建的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团队获得2019年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智欣联创杯”国际贸易竞赛一等奖;再如2019年由学院不同专业学生组成团队共同参赛,获得第三届“奥派杯”全国移动商务技能竞赛总决赛二等奖。

其次,通过加强校内经管类专业群建设,推动各专业协同发展。如经管学院在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等核心专业建设的基础上,推动旅游与跨境商贸专业群(旅游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人才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各专业的协同创新发展。

(二)经管类应用型人才校地协同培养模式

学院探索出了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与本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如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与“口岸经济”“跨境物流”“边贸”“跨境旅游”等区域特色产业紧密结合,通过校地共建跨境商贸人才培养基地和跨境旅游人才培养基地等途径,推进经管类应用型人才校地协同培养模式;再如经管类专业与崇左市旅发委、商务局、中泰产业园等部门建立了稳定的校地合作关系,其中学院与凭祥市开展校地协同育人,与中国-东盟青年产业园等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取得成效。

学院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始终坚持立足崇左、服务广西、面向全国和辐射东盟的办学定位,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一方面建立了校地协同人才培养定期会商机制,如学院和经管二级学院定期与崇左市地方政府和凭祥综合保税区以及中泰产业园等重要主体就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激发多元主体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调整和优化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与地方特色,充分发挥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商贸专业群立足崇左边贸产业、口岸经济的优势以及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凝练出了跨境商贸、跨境物流、跨境电商和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服务等特色专业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旅游管理专业则利用崇左市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和跨境旅游区位优势,侧重培养从事民族文化旅游、中越边境跨境旅游以及东盟国家跨国旅游等具有地方特色和国际视野的“特色化”旅游人才。

(三)经管类应用型人才校企协同培养模式

学院加强与企业行业合作,协同推进经管类人才培养。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与从事东盟进出口贸易的有关公司合作,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制实践教学大纲和教材,共同为学生授课,受到了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好评。物流管理专业与物流企业建立起“校中企”和“企中校”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与广西苏宁物流有限公司等校外企业形成“师徒制”人才培养体系,与嘉兴顺丰快速公司建立了自治区级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引进上海泛远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等校外企业,使之成功入驻校内实训教学基地,并建立起了“校中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旅游管理专业加强与大新明仕田园景区、德天瀑布景区、友谊关景区等旅游企业以及崇左市国际大酒店等星级酒店合作,实施产教融合的校企“双导师”模式,使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旅游管理专业还与东莞三正半山酒店合作举办了酒店基层管理干部实验班,采用“1+6+6”的人才培养模式,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制实践教学大纲和教材、共同为学生授课,受到了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好评。市场营销专业与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大学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等,不断推进校企合作。学院重点选取商贸专业群部分班级作为试点,与校外企业签约,共建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人才培养试验班,采用订单式培养,选聘企业优秀管理与技术人员担任授课教师,甚至从招生选拔、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安排等都实行校企合作,共同完成。

(四)经管类应用型人才校校协同培养模式

学院与区内外高校积极开展商贸应用型人才校校协同培养。一方面通过合作制定商贸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教学课程、跨校组建课程研发团队、校校教学科研资源共享等途径,推进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校地协同育人模式。另一方面,加强与区内外高校相互交流学习,资源共享。学院经管类专业师生通过与其它重点大学的学习交流,可以共享其它学校人才培养的先进理念、优质课程资源、优秀教师资源和行业企业资源;利用南宁师范大学对口支援、与西南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等重点大学签订校校交流合作协议等资源,就共同开发新课程、学生交换学习和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另外,加强与区内外高校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在学科专业建设、办学资源共享、跨校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和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加强与其他高校的合作。如经管学院与北部湾大学等地方院校相关的二级学院开展对口交流合作;与南宁师范大学通过委派老师兼任硕导以及联合培养硕士生等合作方式加强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点建设;与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联合办学等。

(五)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国际合作协同培养模式

针对经管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不高,以及面向东盟国家的经济与管理类专业人才紧缺状况,实施了中外合作,协同培养经管类应用型专业人才。如经管学院与东盟国家就本科生交换、学分互认、研究生培养、教师互派等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再如经管类专业与泰国皇家南邦大学、泰国曼谷北部大学、越南海防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合作开展的交换留学生项目,既增强了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也拓宽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与此同时,学院还积极加强与越南、泰国、老挝等东盟国家的高等教育合作,联合培养高素质的经管类专业人才。双方通过开展教学研讨、学术交流和课程资源共享等方面加强合作,加快推进国际化协作办学。2016年,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等经管类专业首次招收外国留学生,而且招生规模逐年增加。

三、“五位一体”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成效显著

(一)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一,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明显提高。截至目前,经管类专业学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获得自治区级以上立项项目110多项,公开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这些项目和论文主要围绕口岸经济、东盟经贸合作、跨境物流、边境旅游和国际旅游等区域特色经济,重点研究地方经济发展。围绕中国-东盟商贸、跨境物流、边境旅游市场和东南亚旅游市场自主创业的学生,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

第二,学生专业技能和服务社会能力得到极大提升。经管类专业学生在各类技能比赛中表现优秀,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荣获2019年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竞赛一等奖;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荣获2019年全国商业精英挑战赛物流实践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获得2017年崇左市导游大赛一等奖;参加2019年广西高校首届旅游电商大赛获取全区第一名,其他学生获得各类专业技能比赛奖50余项。

第三,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显著提升。经管类专业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应用动手能力强、国际化特色明显,毕业生整体质量水平较高,受到外经贸部门、商贸企业和跨国公司等企事业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近年来,许多区内外知名企业与经管学院达成人才培养协议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用人关系,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在全校非师范类专业中居于前列。

(二)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近年来,经管类教师教研水平不断提升,教学团队建设成效明显,形成了一支高素质且结构合理的专业师资队伍,使经管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

第一,经管类专业师资教研能力提升成绩突出。近五年来,经管类教学团队教师获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20多个,其中重点项目4个;公开发表教研论文39篇;出版教材近20部。专任教师荣获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教师“特色示范课堂”比赛奖项以及教学成果奖等奖项20多项。

第二,专业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建设特色明显。经管类专业围绕以“跨境商贸”“口岸经济”“跨境旅游”“跨境电商”等区域特色为主题,建立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科研团队,以及核心专业课教学团队、跨学科教学团队,并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特色科研立项项目,为经管类特色专业建设提供了学科科研成果的支撑。

第三,经管类专业通过“外引内培”形成了高层次师资队伍。经管类专业近年来加大博士、教授等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柔性引进区内外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的专家、管理者作为经管类专业兼职教师和社会实践导师。学院还重视在校内加强培养“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坚持“在岗培训和外出进修并重”以及“学历和知识技能提升并重”。近年来,经管类专业教师外出进修和在职攻读博士的人数不断增加,每年职称和学历提升的专业教师人数不断增加。另外,鼓励教师去海外攻读博士学位或以访问学者身份赴海外高校开展科学研究,专业师资的国际化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三)加强优势专业建设且成效显著

由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坚持体制创新、开放办学,紧扣国际上相对领先的商贸专业发展需要,结合区情、企业利益和学校实际,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服务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培养了大批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学院跨境商贸与物流专业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物流管理专业)获得自治区教育厅优势特色专业群立项建设;旅游管理专业获得广西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广西新建本科学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首期试点专业群建设;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专业有望成为自治区一流专业。目前,学院经管类学科专业建设紧密结合崇左市“口岸经济”“边贸产业”的区位优势,“立足崇左、面向广西、辐射东盟”,以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等自治区级特色专业建设为重点,以“跨境”“边贸”“东盟”为特色带动经管类整体专业群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在广西经管类学科专业建设中拥有明显的特色优势。

(四)中外合作办学提升国际影响力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不断推进经管类专业对外合作办学,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高等教育对外合作已由早期的语言文化交流升格为专业学习和学术交流。截至2019年6月,经管类专业共招收东盟国家留学生159名,接收泰国交换生34名,选派42名本校经贸专业学生赴泰国开展留学交换生项目。经管类专业已经成为老挝、柬埔寨、越南等东盟国家高中毕业生计划留学的首选专业之一,并成为泰国曼谷北部大学等东盟国家高校学生申请留学交换生项目的热门学校。另外,与东盟国家高校合作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培养国际化商贸人才成效显著,“3+1”项目拓宽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增强了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

总之,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五位一体”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构建了开放合作平台,实现了体制机制创新,其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对其它新建本科地方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借鉴价值。

猜你喜欢

校地经管类五位一体
月度荐书单
伊犁师范大学与和田市人民政府举行校地合作签约授牌仪式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实现高质量就业的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校地合作“闻令而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昔阳县“三区”服务特派团开展产业调研
高校经管类实验课程线上教学方法及对策
校地审计人才合作发展探析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高等教育质量模式提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