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社区志愿服务示范中心风采录之 服务创优示范中心(四)

2020-01-01

科学生活 2019年7期
关键词:居民区外滩服务站

虹口区广中路街道社区志愿服务中心

虹口区广中路街道社区志愿服务中心位于广中路40号三楼,以自身建设为根本,发挥枢纽作用,下设2个区级志愿者服务基地、3个志愿服务分中心、22个居民区志愿者服务站、40余支企事业单位志愿服务队(包括机关事业、文明单位及“两新”组织等),已形成了“1+2+3+22+X”的辖区志愿服务网络。

中心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以“项目化、品牌化、常态化”为工作目标,通过构建广覆盖、高效率的志愿服务网络,规范和促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健全和完善社区志愿服务体系。

在街道层面,推进社区共治。通过强化社会动员、搭建工作平台,激发多元主体活力,促进形成“多元参与、各方协作”的志愿服务格局。通过制定各项制度,为基层和各类社会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供指导和支持。通过整合驻区单位优质资源,联合上海灯具城组建“爱心志愿者团队”走进豪斯达敬老院,开展“学雷锋、送光明”活动;携手安悦、高顿、虎扑等园区企业在花园坊节能环保产业园举办了“爱心小镇•公益集市”活动;与“汇谷270创客空间”共同开办“汇智学堂”,义务为社区儿童及其家长提供外语培训辅导以及陶艺和扎染艺术知识的宣传、推广和体验,市区级媒体予以宣传报道。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驻区单位员工们的奉献意识,渲染了园区的公益氛围。

在居民区层面,推进基层自治。依托居民区志愿服务站,以小区发展要求和居民需求为导向,组建自治团队,包括敬老爱老、小区平安巡逻、楼道整治、垃圾分类、手工编织等。2016年10月横浜居委志愿服务站联合多方力量组建了“心之家”,居民区涌现出一批自治带头人。组织和凝聚志愿者力量,有序参与小区事务,提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水平和能力。

中心连续多年组织企业、街道各部门开展“大篷车”进园区活动,服务园区青年白领。中心每月组织的“为民服务活动日”,已坚持近十年,年服务逾7 000人次,受到社区群众的欢迎;讲座论坛工作室2016年以来授课150余讲,服务党员群众近6 000人次。以科普为特色的创新屋,开设少儿科技制作课程,2017年上半年开展活动27场,吸引近千名社区青少年参与。2017年,中心又联合驻区单位打造了15家“温馨小筑”,为户外高温作业人员撑起了避暑的“遮阳伞”。同时开办具有社区助餐、职业生活体验、志愿者交流、公益创业和讲座培训等多种功能的“公益轩”。街道先后有2人荣获“上海市优秀志愿者”、1人获“上海市志愿服务优秀组织者”等荣誉称号。

黄浦区外滩街道社区志愿服务中心

黄浦区外滩街道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成立于2013年,拥有独立办公场地26平方米,活动展示空间200多平方米。中心建立两级网络管理模式,在街道全部19个居民区及3个群团服务站都分别建立了志愿服务站。

坚持党建引领,从实际需求入手,切实解决难点问题

坚持需求导向。在街道党工委统一领导下,中心从辖区实际需求着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立足点。通过“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和“居民区自治”沟通渠道,开展广泛调研,摸清需求,针对性地设立项目,开展服务。

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双向认领”等形式开列服务需求与资源供给清单。2016年,组织开展“微心愿”认领活动,由居民区排摸社区居民“微心愿”,由社区单位党组织和志愿团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认领,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微心愿”,以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方式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解决实际难题。将志愿服务与社区“顽疾”治理相结合,面对地区周边共享单车停放乱、管理难的问题,组织开展规范共享单车停放志愿服务,制作规范标识,畅通社区道路,缓解现实问题。

创新服务手段,以项目运作模式,提升志愿服务水平

注重项目多元化。志愿服务项目不断创新,在清洁家园、交通文明等传统项目基础上,针对社区实际,组织“白领午间沙龙”“文明游览外滩”“志愿服务微信日志大赛”等多种类型的文化生活、市民修身、服务共享活动。

注重专业化提升。根据不同服务项目开设上岗前培训,如对“苏州河护河队”进行有关心肺复苏急救、溺水救援技能培训,对“外滩文明旅游劝导队”的志愿者开展外滩风貌历史知识讲解培训等,既提高了志愿服务水平,又强化了志愿者综合素养。

注重服务岗位创新。根据时代特征、区域实际,设立服务岗位。如设置中运量71路公交车站点文明交通岗,提供问询导乘、疏导分流服务;又如针对夏日外滩观景平台夜宿纳凉现象,主动对接有关部门,设立夜间文明劝导岗,为维护城市文明形象贡献了力量。

规范自身建设,依托团队管理手段,优化提升服务质量

建章立制,保障发展。做好志愿者实名制注册登记,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平台统一发布、计时录入等一整套规范流程,确保各项志愿服务活动规范有序管理。

准入退出,更新完善。对于因年龄、身体状况等其他原因不再适宜从事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中心及各志愿服务站通过表彰慰问、招募补充等形式不断进行队伍结构优化。力求通过各项制度,实现辖区志愿者、志愿服务团队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规范优化,提升质量。“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外滩社区志愿者身上得到充分体现,“咏年楼健康大使志愿服务团队”荣获2016 年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各类优秀志愿服务事迹多次在《文汇报》等市级媒体上登载。

猜你喜欢

居民区外滩服务站
青海:首个劳动维权一站式服务站成立
天津武清区总工会:为户外劳动者打造专属服务站
新荣记上海BFC外滩店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投资3,000万进军水产料!建100个养虾服务站,这家猪料公司欲在水产业一展身手
“熊”视眈眈
上海外滩夜色
集萌社
摆渡的人
是谁让危险品企业埋伏居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