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母和老婆孩子,哪个更重要?

2020-01-01陈露编辑南溪

科学生活 2019年7期
关键词:界限夫妻丈夫

文/陈露 编辑/南溪

今天要谈的是一对中年得子的夫妇和他们的孩子。如今,丈夫55岁,妻子50岁,孩子13岁。来做咨询的原因是孩子和爸爸发生很大的冲突,爸爸骂了孩子,打了孩子,孩子也还嘴还手。从此,孩子再也不怕父母,父母也似乎再也没有能力管孩子。

引起冲突的事情并不复杂,只是大人在处理这件事上情绪失控,把简单的亲子问题变成了家庭问题。孩子打游戏,爸爸催他停手赶快写作业,孩子说:“再给我半小时,再给我半小时。”结果拖了两个小时也未停手。后来,父亲觉得忍不住了,觉得孩子说话不算话,骂孩子“畜生”。孩子还嘴,说:“我是你儿子,那你也是‘畜生’。”恰逢爷爷奶奶来串门,听到父子俩的对话,爷爷用手指着刚进家门的儿媳妇的鼻子吼道:“你是怎么管教你儿子的?”为此,儿媳妇又气又急。父子两人的战争变成了家庭战争。

这场战争以后,孙子每每见了爷爷,都不问好。为此,爸爸认为孩子很没有礼貌,又和儿子发生冲突。孩子说:“爷爷奶奶都没有养过我,我为什么要向他们问好?”爸爸说,做人要孝顺。孩子说,爷爷欠他一个道歉。问及孩子,爷爷究竟欠什么样的道歉。孩子说,欠妈妈一个道歉。“妈妈没有错,为什么爷爷要骂妈妈。”当孩子这样说的时候,妈妈的眼眶红了。孩子看着妈妈,他也抹起了眼泪。

妈妈说,她从没有当着孩子的面说过爷爷奶奶一句坏话。但是,话匣子一旦打开,桩桩件件都是爷爷、奶奶不接受他们母子,甚至不接受她老公的前尘往事,孩子听得坐立不安,直接走出咨询室。

爷爷奶奶有三个孩子,老大是女儿,二儿子就是文中的丈夫,还有一个小儿子。当年爷爷喜欢大女儿,奶奶照顾着小儿子。二媳妇坐月子的时候,奶奶前来照顾两天就觉得腰酸背痛,跑去了大女儿家,帮她家看孩子。当孩子一岁,需要爷爷、奶奶临时来照顾一下,奶奶说因为小媳妇身体不好,在小儿子家走不开。但是,就是这个二儿子对父母比对自己的老婆孩子还重要。一大家子人吃饭,二儿子拼命给父母夹菜,却从来没有想到给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夹菜。

问及这个丈夫,他是怎么看待父母以及老婆和孩子的关系的。丈夫说:“当然父母是最重要的,况且他们年纪也大了。”儿子激动地跳出来说:“那你就搬去和你父母住好了,等我长大了,我也不会养你,我只养我妈。”然后,爸爸觉得孩子说话太难听,更加责骂孩子。

● 两代人的系统缺乏必要的界限

这对父子之争,有些相似之处就是,都为了保护自己的父亲或者母亲。这个爸爸觉得他的父母是最重要的,是一切关系之首。而这个13岁的孩子认为,他的妈妈是最重要的,不允许爷爷奶奶,甚至是爸爸来伤害他妈妈。

但是不同的是,爸爸是成年人,已成家。当他还是孩子的时候,会以父母利益为先,因为那是他赖以生存的环境,以及孩子本身就具有对父母无形的忠诚。但是当他长大成人、成家的时候,他的角色就发生变化了,不再只是父母的孩子,更是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亲。当他有新的角色的时候,就有相应的责任——要对这个新的三口之家负责。他是这个核心家庭的家长,而他的父母所在的家庭属于另外一个家庭了。

虽然,他已经有了自己的三口之家,但是当父母来临的时候,80岁的老父亲一训话,他立马变成了一个小小孩,一声不吭,任老父亲数落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就会有很大的委屈,甚至是生气。她说:“他的姐夫都知道要保护他的姐姐,遇到类似的事情,他的姐夫就会对岳父说:‘我们家的事情,我会处理的。爸爸,你年纪大了,自己不要生气,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而他,就什么都不敢说。”

当这个爸爸成了“缩头乌龟”,13岁的孩子就跳出来,和爷爷战斗,使得爷爷更怪儿媳妇没有把孙子教育好。

从家庭的系统角度来看,讲爸爸有错,或是爷爷有错,或妈妈有错,都不是恰当的。因为家庭成员的关系本来就是你来我往、互为因果的过程。比如说,当爸爸没有承担起他该有的责任和角色,他的老父亲就会出头去替他教训他的老婆。而当这个老父亲越位,不放权给儿子去处理他的家务事情,这个儿子就瞬间退行到小时候的状态,任凭父亲的教训。这是长期以来这对父子相处的模式,父亲越有能力,儿子越无能;儿子越无能,父亲越有能力。

又比如,当妻子觉得委屈,但是又不敢得罪孩子爷爷的时候,她的丈夫不帮她,她的孩子就会出来帮她。也就是说,当成年父母都没有能力处理和爷爷的关系,他们的孩子就变得比父母还强,来对抗爷爷,造成爷爷更加觉得这对父母的不孝顺和无能,更加需要管教孙子。结果,孙子也就更不喜欢爷爷、不孝顺爷爷了。

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指的是彼此的关系都是相互纠缠的,相互对现今的局面都有责任,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每个该承担自己角色的人都没有好好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要么缺位,要么越位。

结构派家庭治疗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家庭成员与成员间的关系应该是有人际界限来划分的,人际界限是一个看不见的但能够调节与他人互动的屏障。

就像生命体的细胞膜一样,界限保护着家庭及其系统的完整性。夫妻可以用界限来保护他们的关系不受侵犯,保证自己能有效地处理自己家的问题。这对夫妻界限并不稳固,是因为丈夫与其父母有着缠结的关系。而妻子又与孩子关系缠结。丈夫与其父母的缠结的关系使其失去了三口之家与丈夫所在的原生家庭的界限。老父母可以任意插手成年儿子管理的区域。而作为一家之主的丈夫与父母关系纠缠,就会忽略他的老婆和儿子。而他忽略对三口之家的经营,她们母子就会对老父亲越有怨恨,当然就会恨屋及乌,对爷爷的处理更加不满。

界限的另外一个要点就是相互性。母亲与孩子缠结就可能与丈夫情感疏离,她从丈夫那里获得的东西越少,她就越需要从孩子那里获得更多的东西。而她越多地专注于孩子的关系,她跟丈夫分享的时间就会变得越少。所以,夫妻之间该有的界限被母子联盟给打破了。

婆媳矛盾,公媳矛盾。一种原因是丈夫偏袒自己的父母,没有能及时安抚好老婆;第二种是丈夫角色缺位,做甩手掌柜,任其两代人冲突。妻子与其说是怨恨公婆,更不如说是怨恨她的丈夫没有能站在她这边。

夫妻之间没有解决的矛盾造成下一代人卷入进来,代与代之间的界限就会变得模糊,孩子的人际关系能力发展受限,中年父亲也丧失了管教青春期儿子的权威。因为中年丈夫不对妻子好,所以,孩子也不会听从父亲的建议。同样,母亲因为长久以来是孩子的情绪伴侣,无论怎么管教孩子,因为关系的缠结,也失去了对孩子管教的权威和理性。所以,问题孩子反应了家庭结构出了问题。每个人都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被忽略的孩子终其一生求得被爱

这个家庭里很有趣的现象是二儿子虽然是最不受父母待见的,但也是他们三个兄弟姐妹当中最为孝顺的。心理学家阿德勒曾经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比如父母生病住院,受宠的孩子,偶尔来看一下,买点东西,就是孝顺,因为父母并不忍心让他们跑来跑去,而他们也因为长期受到父母的庇护,所以能很容易接受这种偏爱。不受宠的孩子,做的再多也不落好,但他们还是努力地做,用尽全力向父母证明,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爸爸后来反思说:“我总觉得爸妈老了,要对父母孝顺,姐姐和弟弟都是一家人,不要计较。但我这么多年确实忽略了对老婆和孩子的关心。”

也许这个爸爸虽然人过50,结婚10多年,不管是传统观念也好,还是自己潜意识里需要父母接受的需要从来没有真正能够得到满足,他一直都没有调整好自己的角色,真正从原生家庭中分化和独立出来,重新理解和接受自己新的角色和身份。这种半梦半醒的状态,一直延续到孩子进入青春期,孩子的成长过程也在提醒整个家庭需要重新调整。以前没到位的,现在需要补位。更重要的是,孩子到了青春期,有其独立意识,拥有新的观念,这样的变化不单单属于孩子,也属于父母,以及他们的祖父母。一位13岁男孩与父母的关系紧张与男孩在经历其发展阶段一样,他人到中老年的父亲乃至人到暮年的爷爷也需要重新进行角色的调整。

家庭成员彼此没有边界,爷爷过度插手中年夫妻孩子的教育问题,使得公公、媳妇、孙子三代人际情感发生纠缠和冲突。中国的父母很有意思,当他们做了祖父母的位置,还是觉得自己是父母的角色,不太能意识到、觉察到他们的年龄和辈份早就上去了,是该让他们的儿子当家作主了。

如果婚姻中的焦虑没有被夫妻俩和解,就会连着家庭系统的各个三角关系流动,甚至跨越祖孙三代,最终集中在对家庭系统最敏感的孩子身上。他的焦虑程度会非常高,而且最后会在生理、心理和社交方面出现症状。也就是说,夫妻之间没有解决冲突的能力,聚焦子女,反而会让孩子出现很多症状,包括自控能力差、不服管教、社交能力弱等。

如果这个家庭不改变,夫妻不巩固自己的夫妻系统,那么,这个13岁的孩子就一直为了保护母亲,同父亲对抗,当然这样也就不会被他的父亲所接受。那么,他在情绪上也继续会和父母保持纠缠。日后,他的媳妇、他的孩子也很可能会被忽略。

每一代孩子如果卷入与上一代人的恩怨情仇里,就没有办法去发现、去经营当下夫妻间的关系和亲子之间关系,不良的模式就可能代代相传。

所以,中年夫妻才是中流砥柱,夫妻恩爱,彼此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夫妻之间的边界,不要让上一代人或者下一代人随意卷入,不让老人和孩子都彼此担心,阖家和谐,那是对老人最大的孝顺,也是给孩子创造最安稳的家庭环境。

猜你喜欢

界限夫妻丈夫
界限
间隙
我丈夫是得抑郁症了吗?
丈夫做事先斩后奏为哪般?
破次元
80后小夫妻
80后小夫妻
承诺是跨越时间界限的恒久
80后小夫妻
我爱丈夫,胜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