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到来记
2020-01-01图片编辑李运恒
图片编辑 李运恒
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历史大潮,逝者如斯,裹挟时间而去的同时,也留下了人类文明的稀世瑰宝。比如,路易十六的王后在被斩首前,秘密运往远方的盒子;比如,那件用枪都打不透、缝满末代沙皇珍宝的内衣……这些隐秘的历史是如此惊心动魄。
每件珍宝,都是横亘于真实与臆想世界的一面镜子,让你认识历史,也看清人性。一场关于这些稀世瑰宝的展览——“觉醒:文艺复兴至二十世纪的宫廷珍宝”,正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以下简称“两馆”),静静等待它们的觉醒时刻。
这场展览,从筹备到落地,全部由中国团队打造,参与者也几乎都是新时代的年轻人。他们想身体力行地宣告: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对历史的认知,中国年轻人正处在最通达的时候。无论是在文化的理解上,还是在展览的呈现上,年轻人都拥有无穷的潜质和创造力。
即便再累再苦,策展团队也希望为这些珍宝找到归宿,而“两馆”就是最好的地方。从2007年开始征求设计方案,到2016年完工,深圳“两馆”从无到有历经九年打磨。如今,它是深圳市规模最大的文化艺术场馆,更是“觉醒”全球巡展的起点。
这个看似不规则、坚硬冷酷的建筑背后,有着自由开放的状态和燃烧的生命力。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它就渴望以艺术重塑公众、城市和社会空间,塑造以艺术为核心的未来生活方式,成为一个激发创造、呼吁行动的全球新艺术发生场。
“觉醒”全球巡展与“两馆”的相遇,既是缘分,亦是冥冥中最契合的选择:双方都想唤起公众的美学生活意识、推动东西方文化艺术交流。
“觉醒”之名,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隐喻:一批古老的珍宝重见天日,是从时光之河中的觉醒,是一趟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的时光穿越之旅。
同时,这也是一段十年收藏史的脉络梳理,是一场东西方艺术思维的交融,是一次对珠宝艺术的认知呼唤。它不只是一场展览,更是重新获取一种与过去连接的方式,让这些稀世珍宝回归到诞生时刻,回归到被赋予重要期望和使命的前夜。
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施工现场
建设中的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内景
策展人樊晓光思考展览细节
“觉醒”空间设计之一“孔雀开屏”
“觉醒”布展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