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指导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2019-12-31王晓斌
王晓斌
高校就业指导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更好的应对择业压力,顺利融入社会。在此过程中,若能对大学生开展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更利于其优秀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观念的形成,强化其职业竞争力,为其今后的成长成才助力。
在我国高校中,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隶属于两个不同的部门,其分工及侧重点各有不同,由于二者的长期分离,导致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职业发展社会需求认识不足,盲目择业,甚至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因此也就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因此,如何高效的将二者进行结合,并在高校就业指导过程中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高校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思政教育分析
1.1 高校对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思政教育认识缺失
部分高校及教师对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不理解、不配合,未能深层次的探讨大学生不能顺利就业的原因,对其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程度不够,从而导致大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就算学生在毕业时找到工作也往往因职业道德缺失而不能有更好的发展。与此同时,在就业指导过程中,由于对思政教育的认识不足,导致教师往往过分注重其职业技能的学习和培养,从而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及心理变化,对学生的迷茫、焦虑、厌烦等心理未能及时进行指导和排解,从而降低了其学习积极性,限制了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1.2 思政教育的教育形式和内容有待完善
研究指出,高校开展的思政教育往往以灌输式教育为主,虽然短时间内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最终使得学生对学习变得麻木、不感兴趣,导致其教育作用甚微。在教育内容方面,高效近年来常以职业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辅助以就业指导教育,且就业指导也未能充分结合当前的就业实际解决他们的就业困惑。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导致其对职业道德不重视,另外,因他们不能在学校中充分了解走向社会之后可能面临的问题及困难,往往在后续走向社会后处处碰壁,难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1.3 大学生自身对就业指导及思政教育的不重视
大学生经历紧张的高考步入大学校园以后,往往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思进取,形成了“及格万岁”的错误思想,良好的就业指导和思政教育能够规范他们的言行,使他们少走弯路,尽快掌握一技之长,将来回报社会。但相当部分的大学生以为就业离他们还很遥远,就业指导课程空有其表没有实际作用,对思政教育中的职业道德教育更是大加排斥,认为那是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才需要进行学习的内容。以上种种,都对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产生了不可逆的影响,必须要加大师资力量投入和教育力度,切实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和行为。
2 在高校就业指导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2.1 建章立制,将就业指导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
高校应当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评价体系,将高校的就业指导和思政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从管理者、教育者、受教育者等不同层面考虑问题,纠正教师的偏差思想,深挖学生不能找到理想工作的具体原因,由浅入深,对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此外,要建立良好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就业指导课及职业道德教育学习的成绩作为教师和学生自身考核的重要依据,激励学生认真学习,也督促教师潜心研究,不断探讨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想、好办法。
2.2 与时俱进,不断探讨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新内容
为保证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进行,对教学内容选择重点对待,并以此提出新型教学方式,培养大学生的能力。教学不能再以单纯的灌输式教育为主,应当在原有的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基础之上变被动为主动,走出课堂,走入实习、见习基地,随时掌握其今后的工作环境和内容,并及时提出自己的疑惑,动态学习中解决自己的学习问题及困难。与此同时,要在走访见习过程中多向榜样人物学习,了解他们的学习、工作、研究历程,感同身受,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能增长见识,又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2.3 加强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相互促进
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与就业指导教育者应当有效配合,建立一个高效的思政教育体系,在就业指导中以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和择业观为目标,以引导式教育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并规范其职业理想,找寻自身正确方向。与此同时,学校各方管理者、教育者要加大对学生自身心理变化的关注力度,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恋爱、就业等各方面的心理状况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和关注,促使其做好良好的就业心理准备,切实消除其焦虑、厌烦及对就业择业的错误思想,只有如此,才能为其做好多重保障,顺利将理论素質过硬、职业能提突出、思想品德优秀的合格人才输送到国家的建设队伍之中去。
(作者单位:吉林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