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以小见大”

2019-12-31王广梅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9年11期
关键词:以小见大差错数学教学

王广梅

[关键词]数学教学;以小见大;兴趣;效率;差错;思维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注重细节,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以小见大”的做法,与同行探讨分享。

一、观察生活小细节,激发学习大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现象随处可见,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于生活的细微之处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例如,教学图形的知识时,教师通过“车的轮子为什么是圆形的”“房梁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等生活现象引入教学;教学“重叠问题”时,教师这样引入“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起去看电影,可是她们只买了三张票,就顺利地进入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教学《年月日》时,教师这样引入“小明今年13岁,可他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像这些具体真实的生活实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探究。

二、制作要点小纸条,课后辅导效率高

“小纸条,作用大,带来辅导新变化”,这已成为师生的共识。由于我校班额均在40人左右,所以教师常精心设计习题和精选试题,把已教的知识点融入练习中,分章节整理后写在小纸条上,课后分发给学生。同时,将班级学生每4人分为一个学习小组(根据学生的性别、学习成绩、能力以及性格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组合),每天抽出20~30分钟的时间,让每个学习小组分别抽取小纸条,交流学习后进行展示(要求发言人4天之内不许重复相同内容)。这样通过课后小纸条,不仅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符合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自从坚持使用小纸条以来,学生的学习进步很大,并且积极参与交流、展示等活动,提升了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三、讲述数学小故事,碰撞思维大火花

故事对儿童有特殊的吸引力,而吸引人的故事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探究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中,用数学故事创设情境是教师常用的方法之一。例如,教学“两点之间的距离”时,教师创编故事进行导入:“小明家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狗。一天,小明给小狗喂骨头,他在院子里画了好几条路线(课件出示右图),想看看小狗会沿着哪条路线去吃骨头。你们猜一猜,小狗会走哪条路线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问相互争辩起来,有的说“走上面那一条路线”,有的说“走下面那一条路线”,从而将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

四、有意制造小差错,好似无声胜有声

课堂上,差错是一种特殊的教学资源,很多时候,差错给学生的刺激远远超过教师的理论讲解。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故意制造小差错,引导学生质疑、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差错、纠正差错,最终找到出现差错的原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四年级上学期总复习时,教师出示这样一道题:“学校举行小制作比赛,五年级有40人参加,五年级的参赛人数比四年级的2倍少6人,四年级有多少人参赛?”由于四年级学生还没有学习方程,所以用算术法解答有一定的难度,可有学生很快计算出了结果:40x2-6=74(人)。这些学生是根据以前做此类题的经验求解的,如“学校举行小制作比赛,五年级有40人参加,四年级的参赛人数比五年级的2倍少6人,四年级有多少人参赛”等题。当教师说“这样解答是错误的”,这些学生迫切地希望找到出现错误的原因,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于是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了讨论,有些学生甚至开始画线段图分析。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最终得出以下结论:“五年级的参赛人数比四年级的2倍少6人”这一信息可以反过来思考,即“四年级参赛人数的2倍比五年级的参赛人数多6人”,这样则要先求出四年级参赛人数的2倍是多少[40+6=46(人)],再求出四年级的参赛人数[46÷2=23(人)]。通过这样故意地制造差错,学生以后审题时会更加小心谨慎了。另外,这样教学比以往“一道题讲了三遍还会出错”的埋怨声更有说服力,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总之,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细节,合理地运用教材、整合教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學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猜你喜欢

以小见大差错数学教学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如何恰当合理地以技巧升华情感
校对工作中常见差错辨析
论中国尚简的文化艺术传统
那些损失上百万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