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变性可以医,坚持治疗是关键
2019-12-31赵非一
赵非一
“老年相关眼底病如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VEGF)治疗,然而在门诊中,只有不到20%的患者会坚持随访与治疗。”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举行的“点亮夕阳”公益关爱老人眼健康项目启动会议上,该院副院长、眼科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孙晓东教授团队再次强调:老年相关眼底病的治疗中,“坚持”是关键。
黄斑变性是眼底病变的一种,影响的是视网膜神经组织,因其不可逆、高致盲的特性,曾被眼科界公认为非常难治疗的一种疾病。随着抗VEGF治疗成为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的一线治疗方案,患者的病情进展和视力减退均能得到控制。
55岁以上老人患病率非常高
56岁的上海市民李女士,半年前开始发现视力越来越差,她以为是衰老的自然现象,所以就没太在意。然而,在最近一次单位组织的退休职工体检中,医生告诉李女士,她的视力问题是黄斑变性所致。李女士对此觉得很疑惑:“我看东西时的确会出现弯弯曲曲或视野模糊的情况,但是并没有看见黄色斑块呀,怎么会是黄斑变性呢?”
生活中,和李女士有着类似困惑的中老年人并不少。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孙晓东教授长期致力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眼科疾病的临床和科研,他指出:“国内普通百姓对老年黄斑变性的知晓度太低。但实际上,这种病在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15.5%;而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的危险性会显著增高,70岁以上可能达到20.2%。”
孙晓东教授还告诉我们,有许多患者常以眼睛上有没有黄斑色斑块来判断自己是否患有黄斑病变,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事实上,老年性黄斑变性并非是指眼睛上有黄色斑块,黄斑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最精细的区域,一旦发生病变,往往会出现视物变形、眼前黑影、视功能严重损害。
湿性黄斑变性致盲性大
“眼底问题初步简单的自测方法就是阿姆斯勒方格表——一个20cm(厘米)×20cm的大方格,大方格里又分成若干个5mm(毫米)×5mm的小格,中间有一个黑点。把方格表放在视平线30cm的距离,在光线清晰的情况下,用一只眼睛凝视中间的黑点,如果发现方格表的中心或其他区域的白线出现弯曲、断裂或者变形,或者方格部分位置出现模糊或空缺,就有可能是眼底黄斑区出现问题了,要去找眼科医生做详细眼底检查。”在孙晓东教授看来,眼底问题的初步自测方法(阿姆斯勒方格表)是如此简单,但是他门诊中遇到的老年黄斑变性患者,100个人中却只有5~6个能得到合理的早期积极治疗,很多患者都错失了最佳治疗时间窗口。
孙晓东教授进一步介绍,老年黄斑变性在临床上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干性的,另一种是湿性的,后者危害最大,如果不治疗,视力会快速下降,严重者会在2年内失明。
孙晓东 博士,主任医师,教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眼科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中华眼科学会全国青年委员、中华眼科学会上海眼科学会委员、青年学组组长、美国眼科与视觉研究学会会员,上海市第九、第十届青年联合会委员、上海市医药青联委员等职。擅长玻璃体视网膜眼底疾病的临床诊治、显微手术,在国内率先开展国际领先的显微内窥镜、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显微外科手术和抗VEGF-A治疗新生血管性眼病等新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推广奖等11项科技成果奖。
曾经的不治之症现在可以医
孙晓东教授介绍说,就在10年以前,湿性老年黄斑变性还被认为是不治之症。后来科学家研究发现了湿性黄斑变性的致病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之间有明确的关联。随之而形成的抗VEGF疗法,也被多个国际临床指南推荐为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的一线治疗方案,它能够控制病情进展,减少视力丧失,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VEGF这种因子在多种眼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主要作用,VEGF浓度增加,会使眼内产生不健康的新生血管,继而出现大量出血、纤维增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同时也引起明显的血管渗漏,导致组织持续严重水肿。抵抗或减少VEGF在眼内的浓度,就可以抑制疾病的进展,起到相应的治疗作用。老年黄斑变性是抗VEGF药物的第一治疗适应症。在抗VEGF药物出现之前,湿性黄斑变性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患者3年内的视力丧失率高达70%~80%,几乎所有患者最终失明。抗VEGF药物的出现,给疾病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进展,一项长达7年的临床研究显示,在原来势必要失明的患者中,有1/3的患者视力稳定,有1/3的患者视力甚至可以提高。最新的美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近10年来,湿性黄斑变性导致失明的比率下降,认为与抗VEGF药物的使用有关。
除了治疗老年黄斑变性,目前,抗VEGF疗法还能用于高度近视的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发黄斑水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前辅助等疾病的治疗。
坚持规范化的治疗是关键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是国内最早一批开展抗VEGF疗法的机构,约六成至八成的患者在接受规范化治疗后能够得到较好控制。“然而,我国每年新发眼底病患者中能接受抗VEGF规范化治疗的患者比例不到10%,失訪率却高达80%。黄斑变性往往是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治疗的,但实际上许多患者来看了几次门诊之后就不来了,也联系不上,这是十分可惜的。”孙晓东教授指出,老年黄斑变性尚不能完全根治,患者需要坚持定期复查,每次打针后的1天、1周及每月复查,坚持1年,以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及预后情况重新制定复查频率。复查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需要进行常规的视力、眼压、OCT检查,必要时进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通过对比不同治疗时间的检查结果,可以更好地观察病情变化,检查治疗效果。
黄斑变性虽然局限于眼睛,但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对疾病发展与转归也有影响。孙晓东教授提醒,吸烟是已知的会导致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患者应戒烟;要控制高血压和肥胖等全身性因素;多吃富含叶黄素的蔬菜,如菠菜、玉米等。尤其是55岁以上者,每年进行1次眼底检查必不可少。切记,只有改善行为、规范治疗,才能控制黄斑变性,保住视力
在采访接近尾声时,孙晓东教授还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近年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获批成为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的‘新药临床评价平台,同时正在牵头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治疗眼底病1类新药重组全人源抗VEGF-抗补体双特异性抗体的临床及产业化研究项目。如果能取得突破,这将是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首个同时具有抗VEGF和抗炎效果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双特异性抗体类新药。我们希望通过激发医生的原始创新力和动力,为老百姓提供更经济、实用的国产替代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