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亦农:为工运血洒龙华落泥红

2019-12-31潘晨

上海工运 2019年12期
关键词:海燕革命中国共产党

潘晨/文、图

罗亦农(1902-1928),原名善扬,湖南省湘潭县人。1921 年在苏俄留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旅莫斯科支部书记、中共江浙区委书记、中共第五届中央委员。1927 年,在八七会议上当选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后任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

高尔基曾经在他著名的散文《海燕》中写道:“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罗亦农便是这样一只海燕。举世闻名的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是他叱咤风云的舞台,其不朽功勋,赫赫有名;“学我之所学,以慰我。”是他写给妻子的遗书,其殷殷之情,跃然纸上;“勉励在外同志继续奋斗!”是他在狱中留给党中央的遗言,其壮志未酬,令人扼腕。

身体力行 献身工运

罗亦农出生于湘潭的古老村镇,但严格的封建礼教未能约束天真活泼的罗亦农,在少年求学时他便反抗教会学校的戒律,带头闹学潮。1919年,五四运动带来的新气息撩动了亦农的心弦,他义无反顾走出乡关,到通都大邑寻找新的出路。上海是罗亦农的第一站,在繁杂的报馆工作中,他广泛涉猎进步书刊,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成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首批团员;他积极参加团组织的各项活动,表现优异,得到了陈独秀的赏识。此后不久他克服重重困难,远赴苏俄求学,探求革命真理和救国之道。

回国后,罗亦农组织领导了诸如省港大罢工等一系列的群众性反帝斗争,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1926 年的上海总工会及各产业工会遭到了反动军阀的残酷镇压,危急关头,罗亦农挑起了上海工人运动的重担,出任中共上海区委书记。在他的领导下,上海区委的成员积极发动群众,恢复工会组织,积聚革命力量,重拾斗争信心。就在上海北四川路恒丰里104 号上海区委狭小的空间里,他针对党团组织及工会负责人秘密举办了多次培训班,主要讲述马列主义及当时的国际形势等。罗亦农的讲课生动幽默,总能用通俗的言语把深奥的道理讲得简单易懂,好似春风化雨、沁人心脾,使人印象深刻,因而大家学得非常起劲。罗亦农的讲课方法很快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很多同志开始进行类似的培训,骨干培训工作犹如长藤结瓜,栽下的秧苗很快便结出了累累硕果,上海的工人运动逐渐复苏和发展起来。

1926 年上海工人在中共上海区委的领导下发动了两次武装起义,由于前期准备不充分,两次起义都失败了,但这并未让罗亦农丧失斗志,他继续着手准备领导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在总结失败经验,认真分析形势的基础上,他勤跑基层工会,寻找具备军事知识和枪械制造技能的工人,选拔可靠负责的军官。为此,罗亦农常常劳累过度,有一次竟在楼梯上睡着了,还让其他同志以为他“失踪”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罗亦农等人的不懈努力下上海工人最终取得了第三次起义的胜利。1927 年3 月22 日,上海市工商学各界举行代表会议,选举19 人组成上海临时市政府(即上海市民政府),这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工人运动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早由民众在大城市建立起来的革命政权。罗亦农被选为临时市政府委员,周恩来称赞他“是上海暴动的创造者”。

1928 年4 月15 日,罗亦农在接待中共山东省委代表听取工作汇报时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之后被引渡到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狱中他面对酷刑审问,坚决不透露党的任何机密。临刑前,他留下了“学我之所学,以慰我”的绝笔,希望亲友继承他的遗志,之后从容步入刑场壮烈牺牲,时年仅26 岁。

投身实践 积极探索

罗亦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积极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对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罗亦农在党内较早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必须独立自主领导革命从而掌握革命领导权这一问题,也是较早意识到党内错误倾向蔓延,需要根治的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在他努力下建立的上海市民政府,是一次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大胆创新,虽然这个政权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反映了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的一致目标。

所有这一切正是因为罗亦农始终大力践行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群众,全面了解中国革命的实际现状,才能从容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他曾经说:要诚诚实实地研究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这既是他对党员的要求,也是他多年行事的准则。

罗亦农作为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为反抗帝国主义和反动政权,推翻“三座大山”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英名将永远篆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猜你喜欢

海燕革命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Friendship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赏春
赏春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