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孕期梅毒疗法对新生儿血清检测结果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2019-12-31向春芳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螺旋体滴度梅毒

张 平,向春芳

(湖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浙江 湖州 313000)

梅毒是一种由苍白密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梅毒螺旋体能够通过人体表皮或破损粘膜处侵入体内,经过3~4周的潜伏期后开始发病[1]。早期妊娠期梅毒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外阴部、宫颈及阴道粘膜发红、溃烂,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逐渐发展至晚期梅毒,对孕产妇的神经和心血管产生不利影响,并直接威胁胎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孕期梅毒疗法是治疗妊娠期梅毒感染的主要方式,孕产妇可通过治疗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2]。梅毒的血清学检测包括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有报道认为,孕妇快速血浆反应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rapid plasma regain,RPR)每增加一个滴度,胎传梅毒风险增高 88%[3]。目前,国内外有关孕期梅毒治疗对新生儿影响的报道尚不多见,临床上无法对梅毒孕产妇分娩的新生儿结局进行预测。本研究对孕期梅毒疗法对妊娠不良结局和新生儿不良结局及新生儿血清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1月在湖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孕早期就接受孕期梅毒疗法的梅毒感染孕产妇47例作为治疗组,年龄21~42岁,平均27.40±4.20岁;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分娩而未接受治疗的梅毒感染产妇47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2~40岁,平均28.10±4.50岁。纳入标准:①符合妊娠期梅毒诊断标准;②产妇年龄≥18岁;③所有患者和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妊高症患者;②肝、肾功能严重障碍;③精神病患者。该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孕产妇给予肌肉注射80万单位/d普鲁卡因青霉素,10d/疗程。接受一个疗程的孕产妇为在孕早期3个月内或孕末期3个月内接受过治疗的孕产妇;接受两个疗程治疗的患者分别于孕早期3个月内和孕末期3个月内接受治疗。

1.3诊断标准

1.3.1妊娠期梅毒

梅毒的血清学检测包括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当两种检测结果均呈阳性时,诊断为妊娠期梅毒感染。

1.3.2新生儿先天梅毒

①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②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查阳性,且效价>母亲分娩前的4倍;③暗视野光学镜检查到梅毒螺旋体。符合以上任何一项则诊断为新生儿先天梅毒。

1.4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采集新生儿脐带血或股静脉血,进行RPR试验检查,分析比较新生儿血清RPR滴度水平。

1.5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两组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

治疗组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8.51%)明显低于对照组(5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0,P<0.01);对照组孕产妇死胎的发生率高达29.79%,明显高于治疗组的2.13%,χ2=3.90,P=0.04;治疗组孕产妇早产、流产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P=0.03;χ2=5.97,P=0.02),见表1。

表1 两组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 [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2.2两组孕产妇的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情况

治疗组孕产妇出生新生儿共45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26.67%)低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5,P<0.01);对照组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率高达42.86%,明显高于治疗组(22.22%),χ2=4.27,P=0.04;治疗组低体重儿、窒息、死亡等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20、3.89、4.79,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情况 [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adverse neonatal outco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2.3两组新生儿血清RPR滴度的比较

治疗组45例新生儿血清RPR滴度为1∶1 的共24例(53.33%),≥1∶16 者共1例(2.22%),对照组28例新生儿血清RPR滴度为1∶1 的共10例(42.86%),≥1∶16 者共5例(17.86%)。两组新生儿血清RPR滴度有统计学差异(χ2=4.39,P=0.04),见表3。

表3 两组新生儿的血清RPR滴度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serum RPR tite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newborns [n(%)]

2.4不同疗程孕期梅毒疗法新生儿的血清RPR滴度的比较

治疗组45例新生儿母亲孕期接受不同疗程的梅毒疗法,接受一个疗程的孕产妇共18例(40.00%),其中新生儿血清RPR滴度为1∶1 的共8例(44.44%),≥1∶16 者共1例(5.56%);接受2个及以上疗程的孕产妇共27例(60.00%),其中新生儿血清RPR滴度为1∶1 的共16例(59.26%),≥1∶16 者0例。不同疗程孕期梅毒疗法新生儿的血清RPR滴度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7.45,P=0.04),见表4。

表4不同疗程孕期梅毒疗法新生儿的血清RPR滴度的比较 [n(%)]Table 4 Comparison of RPR titers of neonates with syphilis theraphy in different courses [n(%)]

3讨论

3.1妊娠期梅毒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梅毒螺旋体是一种严重致病性螺旋体,能够侵犯人体器官,最早于上世纪初被发现[4]。妊娠期梅毒感染的发生率尚不清楚,肖雪等[5]的研究数据显示,2009—2013年,广州地区妊娠合并梅毒的发病率为2.55%,经过抗梅毒治疗后,新生儿梅毒阳性率为55.81%。一般情况下,孕妇妊娠期梅毒感染通常有以下几种结果:①胎儿未被感染;②胎儿已被感染,但器官结构和功能未出现明显损害,无临床症状;③胎儿感染,并诱发流产、死亡等严重后果。妊娠期梅毒的母婴传播途径主要包括宫内传播和产时传播,宫内传播指病原体通过胎盘感染,导致胎儿先天梅毒,产时传播是指在分娩时通过产道进行传染,并导致流产、早产、死胎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孕期梅毒治疗对妊娠结局至关重要[6]。有研究者提到,经过规范驱梅治疗的孕产妇分娩出的正常新生儿占总体的84.2%,而未接受治疗的孕产妇分娩出的正常新生儿比例为30.0%。也有学者认为,对妊娠期梅毒感染患者进行早期的青霉素或红霉素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母婴传播率,改善妊娠结局。上述研究表明,孕期梅毒治疗对胎儿的影响较为明显,是决定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的关键因素。本组病例显示,治疗组早产、流产、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娩出的新生儿先天梅毒发生率为22.22%,且无1例死亡。与治疗组相比,对照组新生儿结局普遍不佳,低体重新生儿、先天梅毒、窒息和死亡风险均明显升高。表明孕期感染梅毒会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而孕期梅毒疗法能够有效改善新生儿结局,降低先天梅毒发生率。

3.2孕期梅毒疗法对新生儿血清RPR滴度的影响

梅毒孕妇血清RPR滴度与妊娠不良结局密切相关,有报道认为,孕妇RPR每增加一个滴度,胎传梅毒风险增高 88%。同样,孕妇梅毒治疗不当也将可能导致新生儿低体重、早产,甚至胎传梅毒,而经青霉素规范治疗后,98%的胎传梅毒是可避免的,苄星青霉素规范驱梅治疗活动性孕妇梅毒,可使胎传梅毒发生率减少97% ,新生儿死亡率减少80%[7]。本研究对接受孕期梅毒治疗的47例梅毒感染产妇共分娩新生儿45例,血清RPR滴度为1∶1的占53.33%,≥1∶16的仅占2.22%。未治疗组47例梅毒感染产妇共分娩新生儿28例,其中血清RPR滴度为1∶1的占总体的42.86%,明显低于治疗组,而≥1∶16的比例为17.86%,显著高于治疗组,提示孕期梅毒疗法的实施能够避免新生儿血清RPR滴度过高。有研究报道,梅毒孕妇规范的青霉素驱梅治疗可使新生儿正常率明显高于未治疗组,母亲未经干预且血清RPR滴度>1∶8可作为妊娠梅毒患者评估新生儿感染风险的参考指标[8]。因此,早期筛查、对梅毒孕妇积极早期干预并密切随访,对降低胎传梅毒等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非常重要。一般认为,母体血液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可以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即便在未感染胎儿体内仍可存活12~15个月之久。本研究结果显示,孕期梅毒疗法能够降低母体血液中梅毒螺旋体浓度,从而降低梅毒螺旋体在新生儿体内的血清学效价。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接受1个疗程治疗的孕产妇分娩的新生儿血清RPR滴度为1∶1的占44.44%,而接受2个及以上疗程的孕产妇分娩的新生儿血清RPR滴度为1∶1的占59.26%。此外,2个疗程结束后,27例新生儿未出现RPR滴度≥1∶16的现象,表明正规的孕期梅毒治疗能够降低梅毒感染产妇所分娩新生儿的血清RPR效价。我们认为,即便接受了孕期梅毒治疗,仍有部分新生儿获得母婴传播,因此建议临床上加大对婚前及产前梅毒筛查的力度,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检查,对感染患者进行早期的、足疗程的治疗,对梅毒患者分娩的新生儿进行严格的血清学检测,做到及早发现,及时治疗。上述研究结果提示,由孕期梅毒感染引起的不良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具有可防可控性,临床上应将梅毒的母婴传播干预纳入常规孕期管理。

综上所述,孕期梅毒疗法能够有效控制新生儿血清RPR效价,降低先天性梅毒发生风险,改善梅毒感染孕妇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由于我院近年来多使用青霉素进行抗梅治疗,本研究并未对不同药物对新生儿血清检测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猜你喜欢

螺旋体滴度梅毒
广州市鼠类动物钩端螺旋体的感染调查
隐性梅毒更危险
不同富集培养方法对噬菌体PEf771的滴度影响
TP-ELISA和CLIA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的作用及准确性分析
妊娠合并梅毒该怎么办
重组腺相关病毒基因药物三种滴度的比较与分析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抗核抗体荧光模型与滴度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分析
常常听到的梅毒,你真的了解吗?
孕期产检最好筛查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