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创新赋予广州新活力

2019-12-31广州市科技局

国际人才交流 2019年12期
关键词:广州市广州科技

广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不仅承载着千年商都的荣耀,也迸发着科技创新的巨大能量。近年来,广州科技创新遵循“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生态优化”的规律,蹄疾步稳取得跨越式发展,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充分赋能,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越来越多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激发了城市的创新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2019年1月8日,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正式揭牌,新型地球物理考察船、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钻采船、冷泉生态系统大科学装置逐步部署。8月29日,广东省实验室(第三批)建设启动会在广州举行,广州获批建设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9月10日,广州科技创新大会隆重召开,为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科技创新强市擘画蓝图。9月26日,中科院明珠科学园首批项目启动建设。明珠科学园作为南沙科学城的核心区,将聚合、提升中科院在穗研究力量建成一座科教融合新城,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集中承载区和先行启动区。

广州在科技创新方面动作频频,科技创新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名片。

深耕“科学发现” 增强广州创新基因

广州在《自然》杂志2018年全球科研城市50强中居第25位,在入选中国城市中,从2015年的第9位上升到第5位。中科院广州地化所、古脊椎所“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研究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我国首次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入选201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广州超算中心主任卢宇彤当选2019年国际超算大会主席,这是国际超算大会1986年始创以来,首次由中国学者也是首次由女性科学家担任这一职位,该中心在基础研究、产业应用及支撑服务方面均居世界前列。

一批高水平科研机构的启动建设,展现着广州争取重大科研成果突破的宏图。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在再生科学领域独占鳌头,在《细胞》《自然》等国际知名杂志及子刊发表成果44篇;充分发挥广州在海洋科研领域的优势,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8+7+6+5”布局初具规模。此外,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正在筹建,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广州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研究院、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等高端科研平台加速集聚。围绕超算、海洋、可燃冰、生命、信息等领域,布局世界领先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按照广东省科技厅近期公布结果,2019年广州市新增18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包含6家高水平创新研究院),总数达到68家,增量和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每年投入8000万元,设立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广州市联合基金,共同支持粤港澳地区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实施一批填补国内空白、解决制约发展瓶颈问题的重大战略项目和基础工程,这是广州实施《广州市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实施方案》的一项重大举措。依托该方案,广州将构建完善以高水平实验室为龙头,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为支撑的基础科学研究支持体系。

着力“技术发明” 拿出科技攻关硬核实力

2018年广州地区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数12138项,同比增长83.6%,成交额719.02亿元,同比增长101.1%;其中技术交易额689.91亿元,同比增长96.7%。2018年广州市共有161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科学技术奖,专利授权量增长49.2%。特别是李立浧院士主持完成的“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荣获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实现省、市牵头完成特等奖项目零的突破。

着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今年3月,广州市政府通过了《广州市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实施方案》,标志着广州启动实施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广州将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根据“成熟一批,启动一批”的原则,今年首批启动新一代通信与网络、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新材料、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示范、智能网联汽车、海洋经济、健康医疗和生物医药等重大专项。钟南山院士担任专项总师的健康医疗协同创新重大专项,实施4年来,发表SCI论文461篇,获得专利授权94项、国家级奖励13项。坚定科技发展的雄心,推动广州承接科技专项的能力加速增强。截至第三季度,广州市在省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数达到100多项(占全省56.52%)。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广东省《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方案》,编制《广州市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实施方案》。推进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大学城周边的开放式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打造集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科技金融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创新创业基地,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在穗转化落地。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开展重大技术攻关超过500项,实现成果产业化400多项,产生销售收入300亿元,争取国家、省、市研发立项191个,获得科技奖励114项,牵头或参与制定技术标准312项。

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的生产线

支撑“产业发展”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

创新动能驱动下,市场活力显现。作为广州市科技企业发展中坚力量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连续三年快速增长,实现年均增速88.5%、总增长5倍的“广州速度”,2018年总量超过1.1万家,居全国城市第三位。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与明珞汽车等12家民营中小企业负责人亲切交谈,这些企业全都是高新技术企业。截至第三季度,完成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的广州企业共有8303家,约占全国入库总量的6.9%,占全省约50%。

推动科技转化为第一生产力,广州努力推动科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2018年,广州市超过4000家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国家高企税收减免政策,已有超过12000家企业申请了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为企业减税额超过100亿元。通过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发展,强化“创、投、贷、融”等科技金融手段,进一步完善大湾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难题。广州市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基金完成第一期(10亿元)申报。截至目前,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损失补偿资金池合作银行已增加至23家,共为全市1415家科技企业提供贷款授信超196亿元,实际发放贷款超过123亿元。大力推动广州市科技企业对接上交所科创板和港交所,建立包含170家企业的上市后备企业库,方邦股份已成功上市,中国电科院已获证监会同意发行。近三年,近万家广州科技企业参加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参赛数量占广东省的半数以上,2018年在全国六个行业决赛中获得全部54个奖项中的6项,2019年斩获全省决赛12个一等奖中的10个,截至目前已拿下全国生物医药行业决赛初创组一等奖。

全球首款量子点喷墨打印显示样机、亚洲唯一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创国产高端科学仪器出口西方发达国家先例……无一不体现广州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广州围绕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精心布局创新生态圈。加快奥翼电子柔性显示总部及研发生产基地等的建设,支持云从科技建设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平台,推进迈普公司粤港澳大湾区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建设。2019年前三季度,广州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8.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较快,增速达20.9%,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57.8%。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揭牌仪式现场

推动“生态优化” 科技领域营商环境大幅转变

敢于领航,大胆创新,是广州这座改革开放先锋之城的性格。广州正在探索建立既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又遵循市场规律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破除创新要素资源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2019年8月1日,通过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向香港科技大学拨付香港分部2019年建设经费和港澳科研开放基金,实现科研资金首次直接跨境拨付,引起强烈反响,但这只是落实广州“科创12条”(《广州市进一步加快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的其中一项举措。突破制度限制,释放科研活力,广州想方设法先行先试。科技经费使用“负面清单”,是广州又一项全国首创的政策。

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广州市建设科技创新强市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正式出台,成为未来广州科技创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围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生态优化”创新发展全链条,提出重大科技基础创新平台提升、源头核心技术突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企业主体培育提升、产业技术支撑引领、创新产业格局优化提升、开放创新合作共赢、高水平创新人才集聚等八大行动,全面推动广州市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市。

广州营造高端创新人才汇聚环境,实施“广聚英才”、羊城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产业领军人才等人才计划,集聚国内外“高精尖缺”人才。目前已发放“广州人才绿卡”5900多张,其中来自欧美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人才约占13%。在穗工作的诺奖获得者8人、两院院士98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90人。

作为科研教育资源集中的“创新大脑”,广州还在不断加强在区域协同创新中的作用。联动推进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广州段)建设,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引领珠江东西两岸协同联动发展。落实广佛同城化发展战略,推动在广州南站片区、荔湾海龙科创区及佛山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打造广佛科技创新城。

广州密切与港澳科技合作,推动“一带一路”科技交流。与港澳共建协同创新平台5个。推动组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应用科技联盟,联合举办南沙香港科大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和2019广州天英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目前广州市与12个国际高水平研究院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建有诺奖创新中心8家,国家级、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7家,省属单位的国家级、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达126家。广汽集团、万孚生物等行业龙头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25家。2019年10月23日,广州市政府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再次签署为期5年的合作框架协议,续写合作新篇章。[广州市科技局(广州市外国专家局)供稿]

猜你喜欢

广州市广州科技
麓湖春天观景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广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多彩广州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