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与哲学思想的融合与发展
2019-12-30郭敏进
郭敏进
摘 要:中国武术起源于中国,但是属于整个世界,它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发生和发展过程,将中国一直以来的社会发展历程体现了出来,同时还将很深的社会和生活哲理包含了进来。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采访法、实地调查法、理论研究等方法,对中国武术与哲学的发生和发展所在的社会条件以及人民在其中产生的重要作用及武术人一直以来追求的哲学思想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也是时代赋予的无法忽视的研究课题,本文旨在为中国武术哲学思想研究领域,为广大研究学者提供有价值的理论研究基础。
关键词:武术 哲学 思想 融合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1(b)-0211-02
对武术的根源进行追溯,要从原始社会开始。考古学研究成果表明:虞舜时期,就已经有了“武舞、兵舞”等武术色彩的运动;商代武术初具雏形:甲骨文“斗”字,如两手相搏,说明了当时徒手搏斗是平常事。《诗经·巧言》讽刺爱搬弄是非的小人时,用“无拳无勇,职为乱阶”。以此体现了当时拳术的水平。但换句话来說,中国武术和哲学不可分割。从古至今,武术有浓厚的哲学韵味。像太极拳原理中:“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顺避害”,归纳了很多实践经验中的朴素辩证法。还有就是少林武术,它的“内功养生之道”是从老庄“虚而待物”“耳止于听,心止于符”等思想中萌生的。还有就是自然门总诀中“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将运动及矛盾论的哲学思想囊括了进来。哲学发展离不开现成的思想成果,基于批判的继承人类一切优秀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了发展。将原有的“一大二公”的思维模式进行打破是从中国改革开放开始的。新时潮对人们的冲击,会感到迷惘、困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中,整个社会充满了学哲学,懂哲学、用哲学的学习风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武术、社会及生活的新思考有一定的引发作用。
1 中国哲学对武术发展的积极构建
教武术人以天道为本是中国哲学“做人之道和守伦之常”,还要将正心、诚念、忠教做到,对自己的圣化上要有高深的哲理,追求人生高尚品格,其行为准则是“尊师重道”“武德戒律”“身心双修”和谦让、含蓄、随和的“礼”化。
人和自然的和谐是中国哲学较重视的,在练武功上,要顺应自然规律。顺乎地理方位是“习拳面南”。像形意、螳螂及猴拳等“效物之形,悟物之意”拳种,体现出“天人合一”“物我合一”。中国哲学渗透在武术文化中,形成了传统武术的直觉、历史、有机整体、意象的思维方式,对其传承和修习起到影响作用的是直觉思维,强调其意会性。《九要论》说到:“不假思索、不烦拟议,诚不期然而然,莫之致而致”“外练手眼身法步,内练精神气力功”体现了有机整体思维,修养得到全面提升,使形体健壮,精力充沛,两者相协调及平衡;武术拳法中,对意象的追求和营造有很多。好比以动物之所长的形意拳,象形取意,取法为拳,哲学思维的影响较大。
2 中国哲学对武术发展的糟粕存留
首先,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过于“谦虚、谨慎”,以至保守、封闭,最终出现门户之见、宗派之争。像拳术,在160多种记载中,体系大多零散且不完整,不利于传播和发展。传统武术文化实证科学不足。从思维方式上看,古代看重整体和实用,轻视分析和理论,所以,传承中理性思考和科学依据不足。不能和分析、识解、公理化特点的近代自然科学相融。因此,西方哲学要指引其发展。还有,在人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习惯上,中国哲学是不足的,传承方式就将其很好地体现了出来。承传方式在武术文化形态中属中间层,是人人关系,其改变易受文化冲突,一直以来,传授武技是师徒传授,受历史性思维的影响,徒弟非常尊重师傅,所以对师傅传授的技法确信无疑,导致其原地踏步,没有改进,盲目崇拜祖师,前人和先辈,进而丢失其创新、科学和民主性,创新性与古之求同思想相违背;科学性与封闭保守互相抵触;民主性无法与封建专制思想相容。对武术发展革新有阻碍。所以,对中国哲学和武术的融合发展要理性审视。
3 中国武术与哲学思想的融合与发展
认为事物发展不是一般运动状态的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念,其理念指其发展有前进、上升变化,事物新的产生,旧的灭亡。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是其表现形式;状态上量变质变互换;环节上阶段及连续性统一。恩格斯指出:“纯粹量分割有极限,达到后有质的差别。”量变质变不相等,产生新质并非增加量就可以;质变是量变结果,新质是事物从一种质态飞跃到另一种,而非简单的数量积累。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唯一动力是有普遍性矛盾。辩证发展观是运用这一原理解决社会发展中的矛盾。所以事物发展是系统发展的过程。其中的每个因素在发展中互相联系与作用,整体发展构成了。辩证发展观把社会看作发展中复杂的系统工程,全面分析构成其系统的素要。毛泽东《矛盾论》指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在内部的矛盾性,并非外部。”
武术不是简单重复和循环的发展过程,是从低到高,简单到复杂的丰富、发展和完善。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是其表现形式。同社会发展变化一样,相互依存和渗透。一直以来,其发展是不断丰富、完善的动态演变过程。其中其自身及人体健康的促进发展也包含了,还有活动的认识和文化发展。其发展基础需人民群众促进,也是武术发展动力及智慧根源。人们在其活动中,将活动内容、身体锻炼、磨练意志进行了丰富,同时对社会和生活的认识理解也深刻了。影响其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是社会历史环境。
4 结语
武术的起源在中国的原始社会的生产劳动,但是它属于整个世界的。在经历了原始、奴隶及封建社会等社会形态历练后,又历经了实践检验,从大量中选取精华,才得以流传至今。当中有着很深的哲学思想,在经历了社会的磨砺,会加倍珍惜。几千年以来,武术人对生活和社会价值很忠诚、忘记个人生死地予以追求,使得世界人更尊敬与崇尚。武术博大精深,思想内涵很深,其中每个招式都有哲学智慧。其中含有的哲学思想制敌制胜,同时还是修身和处世之道。虽不可说所有学武、习武的人均是哲学家,但可相信的是,学武之人,在哲学智慧上会有一定的收获。
参考文献
[1] 杨洋.中华武术伦理精神和中华魂的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16.
[2] 李岩.近代以来中国武术价值观的变迁研究[D].苏州大学,2016.
[3] 倪鸿博.中国传统武术的思想内涵及其对现代武术发展的启示[D].吉林体育学院,2015.
[4] 龙行年. 武当武术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5] 诗经·巧言[M].北京:华艺出版社,1997.
[6] 庄子·刻意[M].北京:华艺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