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田径教学在初中体育中的应用初探
2019-12-30柳立栋
柳立栋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提出与弘扬,国家对学生的教育培养越来越向着全面发展的要求进行。初中是学生成长发育的过渡阶段,是他们获得发展、提升自我的重要时期。因此,本文立足于初中的体育教学,着眼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按照“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探究趣味田径教学在初中体育中的应用,通过对教学方式的具体化探讨,优化完善初中体育教学。
关键词:趣味田径教学 初中体育 应用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1(b)-0081-02
趣味田径教学法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具体指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入游戏元素,提升教学趣味性,将体育教学内容融入游戏中,真正做到寓教于乐[1]。这种教学法有利于打破常规,课堂训练内容不再单调乏味,让学生在身体上和心理上都更有意愿,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1 趣味田径教学法与传统田径教学法的异同
1.1 相同点
(1)目标一致。不论是趣味田径教学法还是传统田径教学法,二者的目标都是发展田径运动,普及田径知识,提升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因此,在不同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初中体育教学的初心并未发生改变。
(2)一脉相承。两种教学法虽然在名称上有不同,但实际上,趣味田径教学法是传统田径教学法的创新发展。二者是一脉相承,相互依存的关系。
1.2 不同点
1.2.1 教学形式存在差异
传统田径教学法一味按照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单调训练;趣味田径教学法通过设置游戏的方式增强初中生体育活动的参与度,其教学内容是依据初中体育的教学要求设定的。显然,传统教学较游戏教学缺少了许多趣味性。
1.2.2 教学设备与规格的更新
趣味田径教学既然是以游戏形式为主,必然要考虑到游戏中设备与训练器材的安全系数[2]。如标枪在重量与锐度上有了较大改变,用较为柔软的材质取代原有的尖利枪头,这样减低了危险度,在初中生进行游戏的过程中保证了学生的安全。
1.2.3 教学特点的不同
传统田径教学法注重传输,注重学生的课堂训练,对于学生的接受意愿与教学效果关注较少,属于体育教学1.0时代。而趣味田径教学法显然将体育教学提升至2.0时代,它具有以下特点。(1)趣味性。游戏形式的教学使学生们都有较高的参与积极性与主动。(2)游戏竞争。采用竞技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获胜心理,取代以往的单调模仿训练。(3)能力培养的多样性。跳出单一的增长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趣味田径教学法与游戏相结合,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索能力等都有了较大提升,突破了体育教学的边界,更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 趣味田径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依据教学的流程,笔者将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课前活动、教学中、拓展练习和教学结束。
2.1 课前活动中的应用
一般来说,初中体育的课前活动主要包括慢跑、热身运动等。而千篇一律、反复进行的方式难免会让学生感到乏味。课前活动作为体育内容教学的开场,需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将思维从上一节课的内容转换到体育内容。因此,趣味田径教学法可应用与课前活动,起到调节氛围,增强学生积极性的作用。具体形式如下。(1)进行游戏奔跑类活动,调动学生的运动细胞。如螺旋跑、传棒接力、抛球抢球等。(2)进行注意力类活动,考验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如听口令做动作、萝卜蹲等。(3)进行专门性活动,承接后面的教学内容。如接下来要进行的教学内容是100m赛跑,那么在准备活动中要注意训练学生的反应速度与正确的动作规范,可进行一些奔跑类活动,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如果是进行跳远活动,则需要进行能够发展学生跳幅力度的活动,如跳台阶、跳坡等。总而言之,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不仅要照顾学生的生理实况,还要能调动他们的运动热情,如此以来,具体的运动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是初中体育课堂的中心,在教学中应用趣味田径教学更有利于改变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还能提高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如在长跑训练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绕着操场一圈一圈的跑,以此增加学生的耐力。然而,这样的方式并不完全科学合理,一方面,根据学生自身的身体状况,不同学生的承受能力也不同;另一方面,单纯的绕圈跑十分单调,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从而偷工减料,降低体育教学的效果。在教学方式的改进上,可借鉴当今的综艺活动,如《奔跑吧》里面的撕名牌活动,或者是《极限挑战》中的寻宝活动等,营造有趣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与活力。当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以游戏为主,还要注意技能的培养。总体看,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不应本末倒置,让学生掌握具体的运动技能才是最终目的。
2.3 拓展练习中的应用
田径运动包括走、跳、跑、投4项。在具体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并不是单纯的教授教学内容即可,而是要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核心力量与肢体力量。因此,趣味性田径教学还可应用与拓展练习,帮助学生获得更加有效的体育锻炼。如可进行“障碍物比赛”“立定跳远”“上坡蛙跳”“两人三足”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腿部力量;进行“引体向上”“扔沙包”“俯卧撑”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臂力与核心力量;进行“围圈报数”“你做我猜”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灵敏度与团体配合能力。总而言之,依照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教学内容的不同目的,选择适宜、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增强教学趣味性。
2.4 教学结束时的应用
一般情况下,体育老师们容易忽略课程结束时的安排,让学生自行解散或者立即解散,学生依然带着疲惫的身躯回到教室中,其实并不利于其他科目的学习。因此,在教学结束时,趣味性教学可以是节奏相对缓慢的教学活动,要给予学生一个缓冲期,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因体育训练带来的疲劳感,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恢复。比如在课堂结束时,老师可以让学生环绕坐在一起,进行一些活动范围小的活动,同时可以在休整时间里总结这堂课的内容,并告知学生下一堂课的任务,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不仅能促进教学进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实现了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
3 趣味性田径教学法具体实施的优化建议
事物都有两面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趣味性田径教学法依然有其优化的空间。一方面,明确趣味性教学法的目的。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提倡,但以乐代教的方式应该警惕。简言之,不能让体育课变成学生的玩耍课,这体现在游戏的内容是否与教学内容贴合。另一方面,完善趣味性田径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路径。这体现在方法实施的流程上。如游戏的制定可以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提出,在游戏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出现因分歧过大而出现的学生打架行为,既要制定游戏,更要制定相应的游戏规则,树立学生的规则意识;老師也可以在期间弘扬体育精神,培养学生思想上的认同感。
4 结语
初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过渡阶段,也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阶段[3]。体育课作为强健身体的科目,在教学上应寓教于乐,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趣味田径教学的产生,顺应了初中体育课堂需求和新时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在大力推广这种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应辩证看待,不断完善。如此,才能使趣味田径教学的效果最大化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 施永林.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田径,2019(5):54-55.
[2] 刘勇.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趣味田径教学的应用[J].才智,2013(20):112-113.
[3] 张芹.趣味田径在初中体育田径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2):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