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翼科技 用VR创造现实价值
2019-12-30王涵
王涵
视翼科技创始人兼CEO 刘宇涵行业呈现波动式周期是正常现象,但技术应用没有寒冬
因为VR大戏已经酝酿多年,所以其技术也随之被市场公认为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下一个风口。但其实,早在Facebook收购Oculus VR后的2014、2015、2016年,都曾被认为是VR的爆发元年。2016年底,由于技术市场化放缓,行业开始渐入洗牌期。
致力于为装备制造行业提供整体虚拟现实技术解决方案的视翼科技却刚好选择在这一时期进入市场。之所以选择在低谷时布局,创始人兼CEO刘宇涵表示,行业呈现波动式周期是正常现象,但技术应用没有寒冬。尽管当时市场热度褪去了,但VR底层技术却在持续进步,整个VR行业开始有了回归理性、平稳向上的发展态势,只要从底层入手做实事,就不需要做追风者。由此,视翼科技确立了“从底层入手,不做追风者”的定位和基调。
成立前,专注学术科研;成立后,服务高端装备。如今,视翼不仅做到了“存活”,还于2018年获得了HTC的战略投资,入选Vive X全球VR加速器。
在业务模式层面,视翼的业务矩阵被分为通用服务和深度服务两部分。通用服务方面,他们做的是工业VR技术产品化、轻量化赋能,重点服务有基础应用需求的早期企业;深度服务端,他们做的是长期战略合作解决方案,即将工业级VR引擎功能环节进行串联,重点服务有技术开发需求的中大型企业客户。
“把技术市场化”是视翼布局虚拟现实领域的首要任务。在C端还未成熟的行业早期阶段,视翼最先看到的是对精度与稳定性需求较大的B端工业级市场。业务矩阵覆盖全行业从设计构想到装备培训的全生命周期应用,涉及从底层渲染到人机交互的全链仿真阶段的深度項目部署。
以前,企业在做产品前期设计验证时,需要先做实物样机,再做功能设计和方案集成,流程复杂。如今,通过视翼的技术赋能,企业客户用虚拟样机在虚拟环境中,即可完成11实机物理测试和人机交互功能仿真,并直接反映每个环节的运行状态。
刘宇涵坦言,虚拟仿真的关键在于创造现实价值,能够快速在虚拟世界验证人类设想,为客户降低投入成本,提升效率。以C919重大工业项目的关键部件研发过程为例,视翼解决方案完成了从0到1的尝试,还顺利完成了落地应用,综合能效可节省50%。
这得益于视翼自主研发的分子级仿真引擎SYVR。它的主要优势是无边界,适用广和安全可控。其中,无边界指的是对于仿真物体无尺度限制,能满足高精度工业级11实时仿真环境的需求;适用范围广泛,指的是不限制落地领域,可应用到重型装备、能源电力、汽车工业、智能制造、国防军工和教育科研等领域;而真实仿真方面,则是依托于分子量级高精度动力学仿真特性,让视翼能对复杂运动跨维度仿真,可自主调控技术架构,保障底层数据安全,实时渲染无卡顿情况,使仿真效果更真实稳定。
基于视翼SYVR仿真引擎技术、国防科工团队项目背景与落地经验,视翼已服务于徐工集团、国机集团在内的十几个深度客户,以及近二十个轻量化客户,轻量化部署周期为1~3个月。2018年全年营收百万元级别,全部来自于轻量化短期服务营收,每个功能节点订单价格为5万元,综合费用不超过50万。长期深度服务收费标准按照合同周期制定,订单收费为百万元到千万元,订单按部署批次分阶段回款,后期依靠稳定的维保续费和软件性能升级迭代进行良性循环。
从整个行业来看,现阶段,国内还处于发展早期,一部分是做平台型的功能集成或基础体验,另一部分是做消费级领域的娱乐VR产品,与视翼完全对标的竞品企业较少。而海外市场已呈现出达索、西门子两家独大的市场局面,相比前者,视翼更了解中国市场,能更快完成部署本地化市场。
目前,团队共20人,其中一半核心研发团队为博士研究生。创始人兼CEO刘宇涵在虚拟现实工程化应用技术领域经验丰富;首席科学家唐勇拥有20年虚拟现实领域科研经验,现担任中国计算机协会虚拟现实与可视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为了加速完成全链条产业化部署,接下来,视翼会选择加大研发力度,拓展更多应用领域。该项目已启动新一轮Pre-A轮千万元级别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技术投入和产业应用。
关于视翼科技
创立时间
成立于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