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年级习作起步教学的探究

2019-12-30方惠娟

成才之路 2019年36期
关键词:写作方法教学策略语文

方惠娟

摘 要:习作起步教学一定要循序渐进,让学生从说到写,多记多写,广积材料,掌握写法,积极感悟,教学的过程要做到“润物细无声”。文章探讨中年级习作起步教学,指出从说到写是习作起步教学的前奏,记“流水账”是习作起步教学的过门,“裁枝”“添叶”是习作起步教学的主歌,引导感悟是习作起步教学的副歌。

关键词:习作起步教学;语文;教学策略;写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36-0037-02

当前,许多一线教师反映作文教学难,尤其是习作起步教学更难。分析原因,主要是一些教师急于求成,“赶鸭子上架”,使学生对习作产生恐惧心理,久而久之便成了“老大难”问题。那么怎样让学生写好习作,在起步阶段做到“润物细无声”呢?下面,本文对中年级习作起步教学进行探讨。

一、从说到写,习作起步教学的前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后,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培养学生学会写话。所谓“写话”,从字面理解就是把自己或别人说的话完整地写下来,可见,说是写的前提。因此,习作起步时仍要遵循从说到写的规律,就如一首歌曲一样,需要有一个前奏。怎样弹好这个前奏呢?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安排“课前说一说”。每天上课前,教师可挤出时间安排一部分学生练习说话,让他们从自己生活中的人、事、物以及个人想法中,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说给全班同学听,并逐步引导他们用上一些好词好句,运用一些表现手法等。二是结合课文教学随堂说。“说”的能力如何将直接影响“写”的能力,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说话训练。如人教版三年级语文课本的每个习作前都安排了一个“口语交际”,并且第一组中安排的是《我们的课余生活》。编者这样安排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让学生先说后写,用“说”为“写”作铺垫。这样,教师在指导学生说的同时,其实就为学生动笔写做好了准备。

二、记“流水账”,习作起步教学的过门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写好习作,材料的积累是基础,就如同歌曲需要有“过门”,学生走过这个阶段,就能做到有东西可写。材料从哪里来?当然是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来,所以教师要让学生记生活的“流水账”。既然是账,就得有保存价值,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的“账”一定要精美,让学生乐于保存,而且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记读书笔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如果一开始教师就让他们写日记,并且每天记,他们会觉得负担很重,很难坚持。但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读读课外书,顺便摘抄些好词、好句,那就容易坚持多了。教师的做法是:要求学生每天摘抄五个好词、两句好句(内容不能重复),并背诵给家人听。半学期后,学生读的课外书多了,且好词好句记得不少时,教师再要求他们试着写一些读书体会。对写读书体会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指导和奖励,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第二类是记课堂练笔。部编人教版语文课本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小练笔、选做题等一些栏目,教师会让学生把参加活动的过程、练笔的内容等都记录到“课堂练笔”中。同时,教师结合每一组的习作内容,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些集体活动,让全班学生都记同一件事,并把活动过程详细记在自己的“账本”中。此外,教师还要求学生把同桌“课前说一说”所说的内容记录在“账”上,并与同桌互相交流,从而丰富“课堂练笔”的内容。第三类是记课外随笔。教师会让学生记录生活,并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每周记一篇。比如,一家人吃饭的经过、去超市买东西的经过等。由于学生对亲身经历的事印象比较深,回忆起来容易,就会很容易把自己所经历事件的过程记录完整,成为习作的素材。

三、“裁枝”“添叶”,习作起步教学的主歌

通过前面的“两部曲”,学生已经具备习作的基础条件,该奏响主歌了。这时,教师可让学生根据习作的要求,从自己的“流水账”里选出想写的内容。因为“账本”齐全,而且是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记的账,他们自然很快能找到相应的素材。

虽然“流水账”具备了“炊之米”,但全部入文显然是不符合习作要求的。哪些有利于清楚明确地表达,哪些有利于反映小作者的情感,这都需要他们作出选择。习作课堂的指导就是要教给学生“裁枝”“添叶”的方法。比如,在“记一次×××活动”的习作中,一位学生写的是和爸爸妈妈一起爬山,他如实地记录了一天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进行如下指导:

师:请你回忆一下爬山的全过程,这次爬山有什么感受?

生:很累,但是很快乐。

师:你这个感受很重要,非常好!在这些你所列举的事情当中哪些事情最能体现出“很累”呢?

生:上山的时候很累,特别是爬到半山腰时,都不想再走了。

师:上山的过程的确很累,那么快乐又在哪些事件中能体现呢?

生:站在山顶的时候心里很快乐。

师:是啊,自己终于爬上山顶,既自豪又很快乐。下面请其他同学参与进来,和他一起想想在他列举的事件中还有哪些也能反映快乐的?

生一:爬山的过程虽然累,但锻炼身体也很快乐。

生二:出发前的迫不及待也是一种快乐。

生三:站在山顶放眼远眺是满足的,也是快乐的。

生四:下山后回望那座高山特别自豪,也是快乐的。

师:在××同学列举的事件中,哪些最能反映爬山的累和快乐呢?我们一起按顺序来理一理。

生(众):出发前的心情,爬山的过程,站在山顶上,下山后回望山顶。

师:这就是××同学《爬山》这篇习作中最需要写清楚写具体的,其他能反映累并快乐的事件也可以简单写一写。

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爬山的全过程、谈爬山的感受,让其知道了哪些地方能反映出自己的感受,哪些地方应该写详细,从而学会了对素材的取舍。

四、引导感悟,习作起步教学的副歌

一篇习作,如果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感悟,就如同一首歌曲没有高潮部分,必将索然无味。歌曲的高潮往往设计在副歌部分,因此,在学生的习作中,也要引导他们写好“副歌”。比如,对于写一次活动或一件事情的习作,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整个活动或事件进行感悟,多问问他们感受最深的地方在哪,为什么,在习作中怎样表达出来,在哪部分表达出来最合适。仍然以上面的《爬山》习作为例,这篇习作的关键点就是要引导学生挖掘好“从山脚往山顶爬的过程”。在亲历爬山过程的那位小作者的回忆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解上山的过程:开始上山时自己怎样爬山的,爸爸妈妈和自己分别说了些什么;感觉累了之后自己是怎么说的,心里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爸爸妈妈怎么说;休息之后怎样爬到山顶的。这样,上山的进程被分解为三个层次,把“很累”這一小作者的核心感受细致地描述出来。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小作者感悟付出艰辛努力、战胜困难之后得到的快乐——无限风光在险峰,他马上想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自然而然地写出了一段属于自己的感悟,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使习作达到了新的“高潮”。

总之,“习作”顾名思义就是练习写作,强调的是练习过程,自然就允许从不会到会、从不成篇到成篇逐步发展。这就要求教师的习作起步教学一定要循序渐进,让学生从说到写,多记多写,广积材料,掌握写法,积极感悟。这样,学生自然而然会把习作看成是生活中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需要,轻轻松松完成一篇篇详略得当而又富有独特感悟的习作。

参考文献:

[1]肖祎宣.小学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策略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06).

[2]姚旭晴.谈小学低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11).

[3]赵颖.小学低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策略探究[J].课外语文,2018(07).

[4]陈玉海.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习作教学有效性探析[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5(08).

[5]姜平.小学语文实习师范生习作教学能力提升策略[J].教育探究,2015(06).

猜你喜欢

写作方法教学策略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研究性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网络新闻写作方法与技巧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