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适性共生教学主张的实践表达

2019-12-30陈庆丽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适性共生空间

陈庆丽

摘要

提出“初中语文适性共生”的教学主张,源自于对新课标导向语文教学转型的思考:关注学生的差异发展,师生的协作关系,共生的融合生态。并从适性出发,进行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项目入手,实行因材施教的教学组织;达成共生,施行适宜发展的教学评测等三方面展开思索及实践。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适性共生 教学主张 实践方略

提出“初中语文适性共生”的教学主张,源自于对语文教学转型的思考。它囊括以下几方面的变化:从关注学生共性培育转向重视学生差异发展;从关注师生合作关系转向重视师生协作关系;从关注各自为营的环境到重视融合共生的生态。

初中语文适性共生教学主张的内涵价值在于教学要适合学生个性和群体特性,并让不同个性的个体和群体能够在一个环境里相互作用,相互生发,和谐发展。初中语文“适性共生”教学主张就是以生为本,尊重和顺应学生的特性差异,通过阅读、写作、交际等活动设计,进行因材施教的有效教学,促使每一个体与群体共同实现富有个性的适宜发展。

一、从适性出发,实施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

我们进行了全方位的学情调查,从认知、兴趣、情感、专注力、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解,同时,也把课堂观察、作业、作文、日记、考试等很多路径作为了解学生学情的窗口。

1.关注学生兴趣的适合性。

每一个学生作为个体与他人都有不同的差异。即使是喜欢语文,可能喜欢诗歌,也可能喜欢朗诵。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与教师或家庭能否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紧密相连。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改变教学过程的单一模式,将课文和课外资源重组成大单元,以“探究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以完成一个总任务为目标导向。教师根据学生的成长需求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需求分成主题,如初一年级的“童年”“青春”,初二年级的“人物”“自然”,初三年级的“理解”“生活”。大单元整合可将学生生活与课本、身边资源整合在一起,将文本、影视、朗诵、写作、演讲等多载体集中在教学资源里,并提供听、说、读、写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选择,让学生在兴趣中发现和发展自身优势。

2.关注学生性格的复杂性。

不管什么性格的学生,在青春期阶段不同程度面临着渴望成长与内心迷茫的状况,因而,性格变化的动态性更增添了学生阅读和理解的复杂性。因此,教师可设定六个主题板块,让学生选择适合的主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在问题导向下的自主表现。如围绕“童年”项目主题,小组主要从回忆篇、学习篇、体验篇、创作篇入手,思考“我们从童年中打捞什么?”,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使学生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都能够在协作学习中得到相应的扩张。

3.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性。

少年的生活阅历和阅读经历表现出他们对世界不同的观察视角和情感表达,情感十分丰富。因此,教师要注意每一个项目的情境设计,将主题内容放在学生容易代入的情境氛围里,唤醒学生沉淀的情感。比如在“人物”主题探究时,对人物进行实地寻访调查,利于学生理解人物内心。

二、从项目入手,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组织

1.开发协同式学习空间。

教师设计一个阅、读、说、写、观等专题与休闲于一身的共享空间,建立了协同式学习空间、影视中心、写作阅读辅导空间、休闲区等。尤其是协同式学习空间,可分为“公共阅读区”“小组阅读区”“个人读书区”“专题交流区”等特质空间,可供2人、3人、5人乃至十几人以上的班组交流,桌椅可以调节重组。空间里有一定的开放度,可以自由调节,为学生项目活动的区域提供了多种选择。这样的学习空间为学校课程提供了优质的环境,赋予它内涵的人文性,交流的互动性,场景的开阔性,学科的适配性。

2.组成协作式学习小组。

教师将主题产生的学生任务做多元化可选择的设计,然后指导学生明确任务,协调组员分配,为下一步主题探究行动做好组织准备。组长召集同学组织成同质协作小组或者异质协作小组,制订小组规则,进行专题性研讨。教师从执教者转为指导者和参与者。通过学习小组的学习,学生有相应的讨论主题,有相对自由的讨论空间、时间,通过文本和场馆的体验交流形成交流冲击,厘清和辨别困惑,生成阅读智慧,选择适合表达的方式,找到自己的价值。

3.组建定制式学习沙龙。

学校开辟了学生学习指导中心,可为有特殊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定制化诊断、定制化资源、定制化学习方案和定制化评价,为个别化学习的真实实现提供多样化的路径选择,并为学生提供相对应的咨询服务和学习指导。定制的学习沙龙形式能帮助学生到达应有的思维高度,体验着自身的学习过程,也享受着定制的适合的成长路径。

“因材施教”,强调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作为学习方式的主动实践者,让学生之间的互动联系牵引出课堂思维活跃的氛围,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的亲密、融洽、润泽的学习关系。

三、为达成共生,实施适宜发展的教学评测

我们根据适性共生教学主张设计的课程,经过实施探索,有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重视学生阅读的兴趣度。

实验前访谈显示,学生阅读书籍集中在一类书,面不够广。学生停留于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很难说出阅读体会。实验后的访谈显示,学生很愿意接受他人推荐的书籍,享受更广的阅读面;善于用自己的语言推荐喜欢的书。甚至有一部分学生逐渐从阅读中学会理性地思考和提炼。

2.重视学生文本的批判性。

实验前訪谈显示,学生依赖教师讲解,缺乏自己的见解。实验后显示,学生善于比较同学或者教师的讲解,并提出较为完善的新见解。很多学生参与过项目学习后,意识到与持不同见解的同学相处,并能够互相碰撞、接纳、吸收、创造,最终成为一个有着共同目标的学习共同体,才是批判性阅读的最好模式。

3.重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实验前访谈显示,学生思维易局限在教科书或单篇文章里,尤其容易陷于一词一句,触类旁通的能力很弱。实验后的访谈显示,学生在开放的阅读空间里学会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作家作品,会学习并使用自身熟练掌握的阅读策略。同时,这个可以参与讨论的空间结构、组织形式使他们从单调、统一的学习空间里摆脱出来,让学生既关注文本,也关注其他载体,同时锻炼了思维方式,进入学习的良好状态。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广丰中学)

猜你喜欢

适性共生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学校教育空间设计的三个关注维度——以翔安区第一实验小学“适性教育”为例
适性教育 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适性教育 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适性的物理课堂需要“三原色”
在体验中走向共生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