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学计算机教学探析

2019-12-30赵蓉芳

成才之路 2019年36期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教育信息化学习能力

赵蓉芳

摘 要: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要提高中学计算机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文章分析教育信息化的含义与核心内容,探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必要性,提出信息技术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指出教师要活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活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活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活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活用信息技术,强化课后巩固效果。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计算机教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36-0031-02

当前,很多教师开始从以往讲解式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运用到计算机教学中,借助互动学习软件、聊天软件等,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过渡,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效果。因此,深入分析和研究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如何开展中学计算机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育信息化的含义与核心内容

教育信息化的含义主要有两层:一是将提高信息技术纳入到教育目标之中,培养更多适应信息社会的人才;二是将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应用到教学与科研之中,做好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就是教学信息化,简单来说,就是在各阶段的教育教学之中,都需要确保教学手段、教学传播、教学方式等处于科技化与现代化状态。在实际的教学之中,教师必须要全面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以确保教学改革得到落实,更好地适应现代信息社会提出的新的教育要求,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素质教育。

二、中學计算机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必要性

计算机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中学生想要适应现代化社会,就需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及运用能力。而传统的中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快速完成计算机教学任务,常常会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只管进行平铺直叙的教学。在这种教育背景下,不管学生掌握多少理论知识都是没有实质作用的,因为学生对其中的内容等并不了解,无法将计算机学科的作用发挥出来。而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到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则能以更为直观、形象的方式向学生呈现知识,让学生理解知识,并感知所学的计算机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价值。时间长了,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不仅会大增,而且自身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显著提升。

三、信息技术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活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一名优秀的中学计算机教师,需要做好到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工作,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到对新知的探索中,保持积极求知的欲望。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这门学科是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为一体的学科,在教学之中更需要教师运用较为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创建网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班级QQ群中提前发布自制的网页,让学生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如果每次教师都能够活用视频、图片等手段来提前发布教学内容,既能够顺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让学生逐渐养成课前预习、思考、操作的习惯,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活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计算机学科的知识性及操作性很强,教师要在短暂的40分钟时间内将内容讲解与操作完毕,是很难的。因此,在实际的中学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改变教学模式,在教学之前将本节课的内容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一方面,微视频会让学生感觉十分新颖,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微视频的时间较短,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微视频的应用较为灵活,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随时观看,能显著提高课堂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在教学“美化网页”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制作好的微视频发布到班级微信群中,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观看,进而掌握“美化网页”的相关知识。

3.活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以往的中学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运用到教学重难点的讲解上,虽然教师耗费了很多的时间,但一些学生依旧不能透彻理解,并且感悟也不够深刻。而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导致的,另一方面是教师的讲解方式过于枯燥,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教师要想彻底突破教学重难点,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将教学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等精彩片段制作成微视频(微视频中的语言讲解必须要生动、有趣),并将其上传到网络上,由学生随时随地下载或点播。这样,即使学生课上没有听懂,课下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微视频,快速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将前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教学“添加动画效果和超链接”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将“自定义动画设置、超级链接设置”两部分分别制作成视频,将其上传到网络上,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4.活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和被动学习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学习状态。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主分析、探索、实践等的背景之下,快速地达成学习目标,使学生从以往的被动、枯燥的学习中走出来。每节课上课之前,教师都可以将学习任务通过微信群等发布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计算机、手机等进行自主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整个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总结、延伸、灵活解决问题等学习能力都会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教学“制作基本图形”一课时,教师在课前可以把学习任务——《明月几时有》的作品静态画面以微信或QQ群的方式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自学课本中的“做中学”的绘制方式,探索并尝试绘制“背景”“星星”等方法,并输入文字等,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了解,检查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成果,并辅以有效的评价。这样,通过长期的教学引导之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越来越强。

5.活用信息技术,强化课后巩固效果

通过对现阶段的中学生的调查,教师发现,学生常常存在这种学习困境,即课堂听得懂、作业做得出,但考试却考不好。之所以存在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学生未能做好复习巩固,遗忘速度较快。因此,教师可以将每个模块所有的教学资源(微课视频、教案)等全部发布到网络上,让学生进行系统的课后复习。这样,学生进行前后系统性的学习之后,不仅能够提高课堂学习效果,而且还能将完整构建的知识网络图深深印在脑海中,提高学习效果。

四、结语

总之,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学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必须将微课、QQ、微信等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这样,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与合作,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有效提高中学计算机教学质量和效率,让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凤荣.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对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思考[J].信息与电脑,2015(16).

[2]高张健.新形势下提升初中计算机教学质量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4(34).

[3]夏雪.浅析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对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07).

[4]李瑾.中学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思考[J].信息与电脑,2016(05).

[5]杨国伟.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之创新能力培养[J].通讯世界,2017(16).

[6]周长锁.初中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6).

猜你喜欢

计算机教学教育信息化学习能力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