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课堂合作性学习的策略刍探

2019-12-30何玉玲

成才之路 2019年36期
关键词:团队意识合作学习创新能力

何玉玲

摘 要:合作学习是目前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但在具体的实施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有待完善之处,如果教师能将学生分组、学生参与度、合作学习过程监管等问题有效解决,对于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文章分析什么是合作学习,探讨高职课堂中合作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打破常规建团队,提倡沟通与协作;组建利益共同体,强化团队意识;加强过程监管,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合作学习;高职课堂;团队意识;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36-0015-02

“工学结合”“订单培养”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主旋律,围绕这一主题各高职院校也积极开展相应的教学改革,特别是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更注重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而合作学习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并被各高职院校广泛应用。虽然合作学习的推行由来已久,但在具体的实践应用中还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下面,本文探讨高职课堂合作性学习的策略。

一、什么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往往将学生的个人表现和小组的业绩、成果联系在一起,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想法,使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

合作学习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学习能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的合作创新。基于合作学习的诸多优点,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被大量应用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以及仿真演练的实训中。

教师要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合作学习,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要关注其实施中的诸多环节。如教师要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把握合作学习时机、合理地搭建合作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时间,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学习内容要集中,学生参与度要高等。经历多年的实践教学,高职院校教师在具体实施中总结了很多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具体的实践应用中还存在有待提高的地方。

二、高职课堂中合作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合作学习小组的搭建存在由学生自主搭建的情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在课堂教学中固然值得提倡,但在合作学习小组的搭建中并不适用。如学生在未来进入工作岗位,和队友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合作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但是未来的合作团队很少会根据学生个人的意愿进行选择,往往需要遵从人事部门的安排,所以学生要学会适应和不同的队友进行合作。

而在现在的合作学习分组中,有的教师会让学生自由组合,有的教师会让学生按座位分组(关系好的同学座位往往会挨着、学习成绩相近的同学也常坐在一起)。这样,就让学生失去了适应更多不熟悉的队友的机会,也失去了和不同层次、不同性格同学进行配合的机会,不利于学生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

第二,學生的参与度参差不齐。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不尽相同,特别是一些“学困生”会成为“旁观者”,一些优秀生则成为“主演者”。这样,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一些学生极力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学习的成果往往是这几名学生的劳动成果。而有些学生则会开小差,基本上没有参与思考与操作,学习效果反而会变得更差。这样,合作学习中所建立的小组对于全体成员来说等于削弱了组织性和约束力,使一部分学生掉了队,也使合作学习变得没有意义。

第三,合作学习过程监管不到位。合作学习的本质是通过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形成能力。但在合作学习的组织实施中,个别教师只注重最后的成果,并将之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状态的唯一标准,缺乏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有效监管,不能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导致学生学习效率差,资源被浪费,学习效果不理想。在具体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学习提出的要求不具体、不明确;各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学生常常没有形成成熟的任务计划就急于下手操作,导致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学生的学习过程没有详细的学习和监管记录,导致问题未解决或有遗漏等。

三、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1.打破常规建团队,提倡沟通与协作

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打破常规的分组方法,摒弃按座、按成绩、按意愿分组的方式,采用无序性分组,让每个学生都能和自己不太熟悉的不同层次的同学进行合作。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报数分组的方法。教师先按照人数确定分组的数量,然后让学生在座位上报数,报数的从1开始,报数后分组再进行重复报数。这种用报数方法建组的方法,基本可以实现各层次学生的选择,打破了同等层次学生扎堆、熟悉的同学扎堆的现象。身居其中,学生必须要学会适应队友,和队友合作,从而为自己后期的沟通和协调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在具体的实施实践中,教师基本上每节实训课都以这种随机的形式搭建学习小组,每组由学生推选出一名负责人,全面负责小组活动的组织安排和小组成员的沟通协调工作。在学习中,合作伙伴可以频繁地换,人人都有当组长的机会,学生实践学习的关注度、投入度明显增加,学习效果非常好。

2.组建利益共同体,强化团队意识

要提高每个学习小组成员的参与度,最重要的调动每名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和担当意识。在本校的部分专业课程教学中,有几名教师做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实际的工作中,有时一个人出了差错,往往会影响整个团队的业绩。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在合作学习的管理中,采取的是“连坐式”管理,即在每次分组过后,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相关要求,并向学生明确得分项和减分项。例如,在实践技能考核中,教师将小组成员的得分情况算出一个平均分,然后各小组进行排名,得分最高的小组成员在个人分数上加上奖励分数,得分最低的小组成员在个人分数上要减掉相应的惩罚分数。这样,学生会十分认真地投入到学习中,并严格约束自身的行为。

3.加强过程监管,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的布置与监管,这样才能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落实。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受精力所限,不能时时参与到各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因而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很难被监管到。

为了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的监管,教师把学生的学习内容按照流程的先后顺序分成若干个学习节点来执行,要求学员按顺序操作,当每个小组到达学习节点后,要派出代表向老师汇报学习情况。例如,在一般的合作学习中,学生分好工是一个节点,学生做好计划是一个节点,每名同学完成任务又是一个节点,形成成果又是一个节点。这样,每过一个节点,学生就向教师汇报,以便教师及时掌握每个小组的进度情况,并依据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指导或督促。这样,既能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又能保证各组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合作学习对于促进学生自由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在高职课堂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信心、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使学生成长为创新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冠群.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综合实训课程建设探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5(16).

[2]陈小龙.校企合作视野下高职综合实训课程建设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04).

[3]余莉,龙丽娟,何玲玲.高职教育合作学习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

[4]赵贞卿,黄泽军.探究式合作学习对高职学生投入影响的实证研究[J].高教学刊,2019(07).

猜你喜欢

团队意识合作学习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