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坊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2019-12-30郭朝晖陶悠然张兴威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年11期
关键词:创新精神实验室实验教学

郭朝晖 陶悠然 张兴威

摘  要 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较为薄弱的现状,构建工坊式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布置实验任务、团队合作实验、汇报实验结果、总结点评四个关键步骤来组织实施。教学实践证明,该模式将工作坊活动融入实验教学,克服了传统实验教学目标模糊、类型偏少、互动缺乏等问题,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工坊式教学;实验室;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1-0126-03

1 前言

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在人事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建立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目前,全国已有447所高校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1],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顺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2]。尽管过去的20余年时间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实验教学薄弱的问题一直较为突出,甚至陷入形式主义的困境,难以满足社会对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3]。在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需要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面临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和创新性要求较高的应用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系统讲授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与方法,更应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培养[4]。但是,长期以来“坐而论道”的教学倾向依然存在,实验教学存在目标模糊、类型单一、互动缺乏、保障不足等问题。

教学目标模糊

1)实验教学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关联性还不够强。部分专业基础课(如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等)的实验教学项目往往缺乏专业背景,与人力资源管理情境契合度不高,难以反映企业实际情况和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2)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目标与理工类专业的差异还不够明晰。尽管两类专业在实验教学上存在共性,但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更加注重实验过程中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等职业化素质的养成。

实验类型偏少  实验教学方式不够多样,以上机操作的验证性实验或模拟性实验为主,培养创新精神的研究性实验偏少,而需要团队合作、人际沟通的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明显不足。这主要是由于实验教学项目开发力度还不够,实验教学主要集中在人才测评、e-HR等少量专业课程上,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课程的实验教学项目偏少,一些专业主干课程完全没有实验教学项目。

师生互动缺乏  实验教学重结果、轻過程,教师往往投入大量的时间设计实验任务、评阅实验报告并整理学生成绩,却忽视实验过程中跟学生的交流、讨论,使学生得不到教师的充分指导。再就是对实验结果的反馈较少,实验报告评分后往往直接归档,没有发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的行为引导和塑造功能,学生无法了解自己实验成果的详细评价情况,从实验中获得的收获大打折扣。

资源保障不足

1)实验教学建设经费短缺。在实验室建设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购置上捉襟见肘,无法为人因工效实验、HRMIS开发实验、评价中心应用仿真实验、沙盘模拟等大型实验教学的实施提供良好条件。

2)教师投入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不够。由于评价和激励机制存在问题,多数高校专业课教师更愿意从事科研和课堂理论教学,对实验教学缺乏热情,不愿意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

3 工坊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

工坊式教学(workshop teaching)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包豪斯学院的学徒制教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有明确主题,注重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和分享开展合作学习,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组织模式。工坊式教学的形式多样,可以是一种简短而高强度的讲座,也可以是专门的研讨会,还可以是围绕特定主题的交流分享活动。工坊式教学有利于弥补传统课堂教学单向理论灌输和学生被动学习的缺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5]。

工坊式实验教学是在实验教学中融入工坊式教学组织形式,是实验教学与工坊式教学的有机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工坊式实验教学是围绕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课教师指导下,依托专业主干课程建立工作坊,布置实验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验活动,汇报实验结果,共同分享和交流经验,教师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点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具体组织实施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布置实验任务。首先,由指导教师根据专业课程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围绕本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建立本次课程实验教学的能力素质培养清单;其次,指导教师精心选择真实的企业项目背景材料或工作实例,编制实验任务书并进行详细说明,告知实验目的与要求,主要实验项目,实验所需的设备、材料或工具,实验方法和步骤,实验报告等内容;最后,对学生进行分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组内各成员的角色与职责分工。

2)团队合作实验。可以根据实验项目的特点要求,灵活选择实验室或配备活动桌椅的教室作为工坊式实验教学场地。各小组按照实验任务书的指导,综合利用线上和线下教学资源,组织开放式的交流、讨论和分享活动,通过专题会议、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等方式完成实验任务,撰写实验报告。指导教师可以检查各小组任务进展情况,并参与学生的讨论和答疑。

3)汇报实验结果。各小组采用Word文字处理办公软件制作实验报告,制作PPT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分享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收获。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各小组的现场汇报和演示情况进行录像。教师在观摩过程中应减少对学生实验操作行为的干预,让学生尽可能暴露出更多的问题,后期可结合录像集中点评。

4)实验总结点评。指导教师根据各小组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提交的实验报告进行质量考核和点评,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增进学生对团队合作、人际沟通、责任意识等职业素质的认识。学生在教师的总结点评和反馈中进行反思,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

4 实践应用效果评价

近年来,许多高校探索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新模式,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将工作坊活动融入实验教学尚不多见[6]。针对本专业大三、大四本科生在学习完岗位研究、人才测评、薪酬管理、績效管理等专业主干课程之后,每门课程安排为期1~3周的实验教学时间,结合具体专业课程所学理论知识,由教师采用企业真实的背景材料布置实验任务,按照6~10人的规模分小组开展实验,通过团队讨论和交流,共同合作完成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公开演示和汇报,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经过实践,发现工坊式实验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前文所述的多数问题。

1)紧扣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教师依托专业主干课程精心设计实验任务,有利于避免教学目标模糊的问题。

2)具有较大包容性,无论是模拟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还是综合性实验,都可以采用该模式组织教学,避免了实验类型偏少。

3)既发挥了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性作用,又完善了教师在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的支架功能,促进了实验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4)对实验条件的要求相对较低,每个小组配备一台计算机,只要有场地和无线网络,就能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多数常规实验项目。

在工坊式实验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分析、设计、模拟和动手操作去验证知识和发现知识,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勇于实践的精神。此外,以小组作为教学单元,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与分享,克服了学习过程中的孤独感,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最后,指导教师对实验全过程的关键环节进行控制,既重结果又重过程,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保证了教学质量。

5 结语

实验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面临的目标模糊、类型偏少、互动不足等问题,构建工坊式实验教学模式,由专业课教师依托专业主干课程设计实验项目,引入工作坊教学理念,采取学生团队合作实验的形式,鼓励开放式讨论、分享与交流,既立足于学生自主实验探索,又发挥教师和同学的帮助支持作用。教学实践表明,该实验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所学专业基础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责任意识、团队合作能力等多项管理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朴民.继往开来 不忘初心 共同成长[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8(12):3.

[2]杨河清,王欣.回望改革开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中国大学的诞生及其初期发展[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8(11):

19-23.

[3]张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S2):86-87.

[4]王富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07-109.

[5]郭朝晖.工作坊教学:溯源、特征分析与应用[J].教育导刊,2015(5):82-84.

[6]张霞,胡建元.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化实验教学体系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11):179-181.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实验室实验教学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议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