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与人文教育的课程融合与思考

2019-12-30郎新蕾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年11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人文教育信息素养

郎新蕾

摘  要 当下,各种教育理念百花齐放,能够培养出杰出气质、修养、品质以及人文情怀的人文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信息技术课作为学生了解高新科技、学习高新技术的窗口,不应当只注重技术类知识的教学,还应该根据课程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将人文教育贯穿其中,课程广度的有效延伸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让他们更好地适应互联网发达的信息社会。就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如何将人文教育融入其中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中小学;人文教育;信息技术课程;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1-0098-02

1 前言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导纲要(试行)》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解决与之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也是信息技术课程需要努力完成的目标。为此,信息技术教师可将教学内容的广度适当地往外延伸,将人文学科的内容融合进来,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可以使之与人文教育的相关内容很好地整合起来。

2 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使它有必要贯穿于个体终身教育的全过程

百度百科中将人文定义为: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还有研究将人文定义为“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所谓文化,绝不单纯就知识而言,更特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所谓人文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它通过把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心性精粹与阅历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以期使人能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总之,人文教育是以传授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为主,以培养人文精神,发展学生对社会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物我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并影响学生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为目的的教育[1]。可见,人文教育对于个体的全面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当今社会已经充分意识到一个人能否成材的评价标准早已不再是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能否很好地融入这个社会。这就包括是否能适应当今的主流文化,是否有成熟的心智处理好自身发展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甚至不断地通过思考与学习,获得从容应对未来生活压力的能力。这些对于人的终身发展是相当重要的,所有这些都和人文教育的渗透和培养脱不了关系。可是人文教育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当融合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同时贯穿于个人发展的每个阶段。

3 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可以使它成为开展人文教育的阵地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对于国家而言,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新科技的发展直接决定了国家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对于个人而言,一个人的信息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立身之本。因此,作为这个时代的公民,一方面要主动学会必要的新技术与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要适应这个时代的文化,相应地去遵循这个时代的规则。

信息技术课在中小学虽然是“副课”,却贯穿于小学到高中的每个阶段,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导纲要(试行)》,从小学到高中都将信息技术课程设置为必修课,要求总学时不少于206学时,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正所谓积微成著,信息技术课一方面是学生了解和学习高新技术的窗口,另一方面应当主动地承担起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责任,使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另外,在目前的课程考核中,信息技术课程基本没有考核压力,教师可以在大纲的指导下,相对自由地安排教学内容,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这对于渗透人文教育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4 信息技术课与人文教育融合,技术培养与人文教育双管齐下

當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以普及计算机硬件基础与常用软件的使用为主,如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知识、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Office办公软件以及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处理软件,另外还有和网络相关的如何获取、加工和管理信息,信息的发布和交流,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等等。这些知识相对比较宽泛,教师在准备教学素材的时候有较大的自由度。如在Word、Excel、PowerPoint等工具软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安排成与人文教育相关的课题,将人文教育融入平常的教学中。根据对课程内容的了解与教学经验,可以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与信息技术课整合起来。

普及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我国也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教学某些软件的具体操作时,就可以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安排其中。如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一节是“文本信息的加工和表达”,教学光盘安排的是革命先驱孙中山的革命事迹。学生练习的内容就可以将传统文化安排进来,如古诗词、文学名著、我国传统节日,甚至以我国古代传说、古代圣贤等为主题,凡是可以总结成文本资料的内容,都可以成为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同时学习处理文本信息的素材。图片处理软件除了常见的环保、广告主题以外,还可以以爱家、爱校、爱国为主题,音频与视频处理也可以选择能体现民族精神精华的素材。

国内外高新技术发展  中学生是时代的宠儿,是祖国未来的新生力量,他们也需要了解这个时代发展的新动向,而不应只局限于学习书本知识。国内外高新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IT界最新资讯与大事件、世界上有名的IT公司、IT界有名的精英和科学家,都是学生应当了解的内容,如华为、腾讯、微软、谷歌等,任正非、马化腾、盖茨等。这些超级大公司也好,IT精英也好,背后都有传奇的奋斗史,对这些内容的普及可以让学生了解自身所处的时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爱国热情,甚至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窗口,鼓舞他们将来愿意投身到高新技术行业。

与计算机相关的产品或高新技术发展历史  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发展、壮大再到普及,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既需要时代给予的机遇,更需要科学家不断地努力。如计算机的发展史,从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到现在超级计算机和各种智能终端的出现;从20世纪60年代网络雏形的出现,到现在的5G网络发展史,以及CPU发展史、操作系统发展史甚至计算机游戏发展史等,素材数不胜数。学历史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让他们结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对其他的所见甚至自身多些审思,加深对这个时代的理解。在这短短几十年的信息化科技发展历史中,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地出现与兴替,这些精彩的历史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信息社会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特殊地位,知道所有科技的进步都是需要付出努力的,明白付出与努力的价值,知道努力与付出才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

认识与处理网络上的负面信息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影响。这种影响是双面的:一方面是正面的,不仅带动了新兴产业和经济的腾飞,而且深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带来便利与惊喜;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的负面作用,如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已经成为让家长及学校都深感头痛的社会问题,还有病毒泛滥、网络犯罪、网络暴力、信息泛滥等,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对人类造成危害。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也有相关知识介绍。如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专门有一章关于网络安全的内容,让学生学会预防计算机病毒。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会或者辩论会的方式学习,如如何控制网络游戏成瘾,让学生结合自身的体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学生通过深度辩论的方式,可以全面了解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学会用辩证的方法看待事物,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在将来的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挫折与困难,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理性地思考,更好地融入社会。

学会遵守网络规则  所谓规则,是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人们可以在网络中匿名游走,隐去姓名身份,可能会有人误以为这是一个随心所欲的世界,其实不然。人们只有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才能充分享受自由,互联网时代也是如此。每个公民甚至每家公司都必须意识到这个时代会带来很多约束,需要去遵守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再比如网络上大量的资源,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另一方面要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在引用网络资源时需要指明出处,尊重版权。

5 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教师需要通过思考与探索,将人文因素贯彻到教学中,让信息技术教学成为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更好地去适应信息社会。另外,人文教育的内涵非常广泛,包括对处理社会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物我关系的认识,形成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学会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甚至包括学会反思、学会乐观、学会挑战等。本文只是就信息技術课程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只涉及人文教育中很小的一部分。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对于课本以外的知识总是体现出更多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能力,努力将人文教育渗透到教学中,让信息技术课堂的广度与深度得到适当延伸,提高课堂的生命力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惠敏.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J].科技经济市场,2006(7):238.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程人文教育信息素养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讲授法简析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