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国学教学改进策略

2019-12-30于允芬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9年29期
关键词:人文教育高职院校

于允芬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10-184-02

摘 要 国学教育对提升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修养、人文素质和民族精神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国学的概念与内涵,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国学教学存在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国学教学 人文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教育。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规模持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但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过于强调专业技能,忽视学生人文教育,尤其是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缺失问题突出。国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突出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职院校必须做好国学教学的改进完善。

一、国学的概念与内涵

目前,理论界对国学概念的内涵存在多种解读,尚未达成一致。有学者认为凡是中国文化学术都应属于国学范畴,包括文学、哲学、语言学、历史学等;也有学者认为国学是“治国理政”之学,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智慧。但在以下两个方面学者们有着共同的认识:一是学者们普遍认为国学是“中国固有的文化学术”。在这以点上,大家毫无争议。二是国学中各家学说并无主从关系,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普遍认同。诸子百家学说在各时期相应领域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没有主从之分。

广义上,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基础并包括后期各朝各代的文化学术。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经济、哲学、地理以及易学、星相、术数、医学、建筑、书画、音乐等都隶属于国学涵盖的范围。清朝末年,西方学术传入中国。与之相对应,便将中国原有文化学术称为 “国学”、“旧学”等。狭义上,国学是指中国古代学说。先秦诸子百家是古代学说最为典型的代表,其中,道家、法家、儒家、兵家、墨家等思想学说及学派都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如何治理国家是这些古代思想学说研究论述的重要内容。因此,这些古代思想学说深深的影响了历朝历代的统治者,进而慢慢沉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二、高职院校国学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国学教育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国学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亟待改进之处。

(一)国学教育价值认识不够。高职院校对人文教育尤其是国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部分高职院校管理者在教育理念上存在误区,认为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好专业技能,对于国学则可有可无。因此重视专业技能学习,轻视人文学科的现象较为十分普遍。此外,很多学生也认为专业技术才是自己学习的重点,忽视了人文素质的提升。他们认为学校开设国学课程没有意义不大,浪费了他们学习专业课的时间。

(二)教学课时少、内容多。高职院校国学教学大多采用大课堂集中授课的形式,多个班级一起上课,学生数量较多。国学方面的课程一般为公共必修课程,每学期的国学课时十分有限。与之矛盾的是,国学的教学内容较多,目前课时安排显然难以满足国学教学需要。此外,对于国学学习程度的考察,主要是以期末考试的形式进行,平时课堂作业较少,如此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高职院校在课程内容,课时安排以及授课形式上亟待调整提高。

(三)教学方式不够新颖。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对国学教育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不仅注重开展各种国学教学活动,而且也在不断丰富和创新教学方式。但总的来看,国学的教学形式还是偏于单调、枯燥,将一些原本富有艺术性的教学内容上成了思想政治课,学生兴趣大打则扣。国学教育不能脱离现实,应与时俱进,与现实接轨。要丰富教学方式和形式,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学生是课堂的学习主体,如果学生认为国学课堂十分枯燥无趣,提不起兴趣,教学质量也必然难以保证。

(四)教师师资力量不足。我国高职院校国学师资力量不足。大部分授课任务都是由语文老师,思想政治老师或者兼职教学的老师组成。兼职教师占比太多,这样十分不利于国学教育的改进提升。首先这种兼任国学教学的教师,对于兼任的国学教学,无法也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充分的备课,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准备上与专职教师的不可相比的,那么教学质量肯定也是有较大差距的。其次,兼职教师基本素养是否达标还有待考量,有些兼职教师,对国学的教学知识了解也不深,也无法对国学课程进行深入的研究,导致课程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五)生源国学基础薄弱。统计调查数据指出,高职院校国学教师普遍反映学生的基础知识欠缺,大部分学生在国学方面缺少优秀的知识储备。高职院校想要更好的实施国学课程教学,就必须要认清目前学生的状态,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然后根据目前的实际状况来调整课程安排。

三、改进高职院校国学教学的建议

高职院校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要大力推广传统文化课程,推进国学课程教学改革,培育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底蕴的高素质学生。

(一)明确培养目标,完善教学体系。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国学教学改进工作,深刻认识加强国学教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引导莘莘学子学习先辈的远大志向,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要让更多人认识到,只有搞好国学教育教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培育更多適应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持续加强国学教学的理论研究,不断创新国学教学的方式方法,建立健全国学教学的评价体系,优化完善国学教学的课程体系是我们的必行之路。

(二)加强正面教育,严谨治学学风。在西方文化、网络文化、快餐文化的冲击下,社会上菲薄歪曲国学教育的舆论和“国学快餐化”的学习方式客观存在并且影响很大。因此,在国学教育中应规避各种负面影响,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站在理论高度,加强学术规范建设。同时还要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可操作层面,探索国学和传媒的有机结合。通过积极向上以娱乐为载体的形式,使学生在国学学习过程中得到教化熏陶是可行的,但是要有一个度的把握。在发挥媒体的渗透力和影响力的同时,必须坚持院校国学教学主体作用,坚持国学学习学风的严谨性。

(三)激发学生兴趣,创新教学方式。在国学教学中,高职院校应牢牢把握素质教育这一主线,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学习国学的重要作用,扩展学生眼界,激发学生兴趣,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在开设国学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增加相关选修课程和学术讲座,引导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一是贯彻落实国学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提升教材质量,强化教材标准化建设。二是科学运用多种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三是抓好国学教师培养,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

(四)优化教学模式,加强师资建设。不断探索优化国学教学模式,让国学教学更加通俗易懂,促进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讲解的趣味,增加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和有效性。让高职院校学生通过国学教育,对其成长发展、自我升华和灵魂觉醒产生积极作用。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国学教学要与数理化、史地生等现代知识和其他素质教育课程同步推进。不提倡脱离现代生活的纯读经教育。对不同基础、不同年齡、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内容选择上实施差异化设置。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勇于创新,努力寻找本学校、本专业最适合的教学模式。此外还要强调的是,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去实施。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国学教师队伍是搞好国学教学的根本保障。

(五)健全考评体系,推进教学改革。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对教学持续改进提升有着极大促进作用。因此,建立健全教学效果考核评价体系十分重要。高职院校要研究制定国学教学考核评价办法及实施细则。对于教师要在学校既有考核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扩展考核评价渠道,采用开展网络问卷调查、召开专题座谈会和设立教学意见箱等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价。对于学生要在通常日常测试、阶段考试、结课考试等形式外,突出加强基本素质、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核评价。探索国学教学考核评价的新路径,既要继承现有考核评价制度的合理做法,也要遵循现代教育理念,积极引入科学的考核标准及评价办法,科学运用激励机制,推进国学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参考文献:

[1]郑士林,林晶.高职院校国学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9(14).

[2]安敏娜.高职院校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与途径[J].文学教育(下).2017(12).

[3]周晓维.高职院校国学教育初探[J].教育科学论坛,2017(12).

猜你喜欢

人文教育高职院校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