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金融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2019-12-30刘晓磊
刘晓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互联网在教育方面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也广泛的运用在教学的各个学科中。由于传统的金融实践教学条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现个性化教学,互联网+给金融实践教学教育提供一种新的模式和血液。互联网+时代,金融实践教学可以借助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建立一个良好的金融实践教学方案,创新利用好互联网资源,重构整个金融实践的教学模式。互联网+除了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模式之外,还能够给我们创造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能力有着积极地作用。互联网+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对于整个学科的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要积极创新和使用现代化技术,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尝试。
关键词:互联网+ 金融 实践教学
互联网的发展给众多金融产品的孵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比如微信的零钱通,支付宝的余额宝,还有各大银行和其他机构的理财产品。互联网的出现很大程度的改变了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服务模式,给客户的各种金融服务提供了各种方便。
一、目前市场环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一)就业方向单一
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下,金融方面的专业培养毕业生一般都是以进入各大银行或者证券投资相关行业为培养目标,培养内容造成了学生的就业方向非常单一。除了银行柜员和证券投资咨询、理财顾问岗位以外,部分金融毕业生选择保险行业工作。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对于传统的就业有一个很好地指导作用,就业方向也较多。许多新型的岗位也可以供学生来选择。但是目前的主要培养方向和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以前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不能够很好地符合现代社会金融的发展,造成了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
(二)专业过分细化
在传统的金融培养体系中,金融相关专业分了好多的方向,有国际金融,证券与期货,保险,农村金融,金融管理务实等多个研究方向。并且各专业课程教学中,理论课居多。包括思政、英语、经济数学、银行会计等基础课,货币银行学,国际信贷,国际结算,国际金融等专业必修课,还包括金融市场,证券投资,期货投资,金融营销等专业限选课。
理论知识教学相对较为枯燥和繁琐,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知识点都是重复的,并且老师在教学方面都是根据以往的经验,这就造成了整个金融的培养体系没有什么差别,各个专业之间大同小异。金融专业旨在培养金融领域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但是大部分的课程设置还是依照之前的培养模式进行的,不能够很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
(三)教学方式过于死板
金融教学除了一些案例实验之外,很多都是进行基础性的知识学习,学习起来枯燥无味,知识点繁多,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老师讲课,同学下面学习,这就造成学生没有很高的积极性,不能够主动地去学习,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很多学生学习都是为了能够应付考试,造成了教学效率低,学生缺乏学习热情,整个课堂死气沉沉。
(四)实践培养缺乏创意
现代金融人才看中的除了学生的金融知识和技能之外,还注重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互联网时代中,互联网+不但是一种金融发展体系,更是社会发展新方向,在传统的培养过程中,老师们过分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锻炼,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很是扎实,但实际操作起来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互联网+的金融体系中,学生要了解基本的互联网相关操作和相关知识。加上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实习生无法接触到较为重要的知识点,整个实践过程是基于模拟操作平台的,这种模式虽然能够解决很多金融实践问题,但是还是有很多的缺陷。由于模拟交易软件不能够很好地模拟实际情况中的一些特殊环境,造成了整个实践过程是缺乏新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
二、互联网+模式下的改革新方向
互联网+的出现给金融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最近几年中,基于互联网+的金融产品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各大机构都想乘着互联网这个大风,在金融的海浪中推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
(一)创新金融理念
相对于传统的金融实践教学中,互联网+的出现对于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能够模拟的情景成为可能。传统的教学中,很多金融环境学生无法接触到,整个金融实践过程只能通过老师进行学习。在互联网的条件下,让很多的金融实践变成了可能。过去的几十年中,金融教学一直是一种相对封闭的市场环境,很多教师也就慢慢的习惯了这种模式,造成了整个金融实践活动得不到创新和发展,对于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方向单一,就业范围狭小,导致很多学生毕业之后不得不进行转行,加上整个市场的对于金融行业的要求不断提高,很多学校的金融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不能够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导致整个金融就业环境和学生之间的培养处于一个人才供需错位的尴尬地位。
新的金融理念需要加入互联网的教学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互联网意识。当今的互联网发展形势下,金融相关专业主导的是一种平等开发的态度,对于发展整个金融行业的整体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极大地促进了普惠性理念的发展,让这一理念能够在实践中运用。高校的相关金融专业的培养也要跟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不能够有传统的闭门造车的观念,通过多种途径对于传统的金融行业的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改革和创新,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种互联网手段加强学生的金融互联网意识,提高学生的金融服务理念和实践能力。
(二)完善金融教学体系
金融教学体系主要是整个金融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它主要是制定培养相关的金融人才的目标和目的,在整个金融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的金融教学中,教学任务都是围绕着传统的金融服务体系和实践活动进行设置的,对于金融服务人员的培养主要看重的是传统的金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柜台相关业务的熟练程度,加上金融營销和金融数据分析的其他一些方面,培养目标比较明确,方向比较单一,就是为了能够在各大行实现就业或者进入到证券投资公司进行证券咨询,对于同学的能力要求也是相对明确。
互联网的发展给了整个金融实践一个全新的方向,传统的金融培养体系已经不能够完全的适应整个金融行业的发展,必须要进行一定的课程改革和创新。适当调整金融相关专业的培养,选用较为先进的教学课程,让整个金融教学能够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三)构建实践教学场景
由于互联网的实践操作不同于其他的专业,在实践过程中对于教学环境要求较为特殊,软件的相关要求也比较高。目前环境中的金融实践主要是靠软件模拟完成的,这就造成了軟件的整个功能决定了实践教学效果好坏。通过互联网+专业的教学软件,可以打造一个较为逼真的金融模拟环境,提供最为接近实际的时间环境。
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建立一个集证券和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一体的金融服务模拟实验室,把原先的证券和保险的相关实验项目连接到一个整体的金融生态圈中,建立一个完善的金融生态机构,最大限度的实现线下和线上模拟和操作,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实践平台,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进行金融知识的训练,建立一套完善的培养体系和流程。
(四)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教学
金融行业的实践活动在整个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实践活动能够很好地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对于行业的认知,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借鉴。在学校的金融相关专业的教学中,整合校外实训基地,培养能够符合现在经济建设的技术型和综合性经济人才。学校与第三方的合作对于整个学生的实习是至关重要的,相关单位在招聘过程中明确要求要有实习经验的毕业生,通过学校和相关单位建立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定期输送毕业生进行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共同建立一些实训基地,开展相关专业的技能竞赛,老师集中进行培训,提高实践的可操作性和高效率性。
“互联网+”给整个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一个全新的领域,金融行业借助于互联网得以飞速发展,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金融专业实践教学要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实习和实训提前的了解整个行业的就业情况和发展情况,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给整个金融教学一个全新的改革方向,通过互联网+模式,培养能够符合现代经济建设的技能型人才和综合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丹,张雯涵.“互联网+”背景下新金融人才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05):19-21.
[2]董智慧.“互联网+”环境背景下环境设计基础类课程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20):436.
[3]王运彬,李健.“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学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09):80-85.
[4]殷秀梅.“互联网+外贸”背景下高职国贸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跨境电商工作室为例[J].农家参谋,2017(18):189-190.
[5]叶梦琪.“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技能培养[J].现代商贸工业,2017(16):137-138.
( 作者单位: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