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合理化建议
2019-12-30赵鹏
赵鹏
摘要:《新预算法》正式实施后,区县财政管理中对财政支出的重视程度有了明显提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也成为了财政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对部分地区区县财政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与运转状况、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活动开展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一些明显的不足依然存在,这些问题也影响到了资金资源的配置,甚至是整体上的财政管理。本文将对新时期区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并就如何强区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区县财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近几年,政府对区县财政支出审计与管控的力度不断增加,而区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也得到了很多关注。不得不承认的是,区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状况并不良好,一些明显的问题也客观存在于既有绩效评价体系之中。行政化管理理念影响依然存在,部分区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形式主义色彩较为浓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相关活动开展的积极影响与价值也并未较好显现出来。因此,在区县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探寻出更为有效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策略也十分必要。
一、区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概述
区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不单单是对区县财政进行的一种管理,实际上也是对区县财政资金使用取向,特别是资金使用效率等进行的一种反映[1]。通过相关绩效评价活动的开展,政府可以对区县财政支出状况有一个更好感知,这对于进行财政政策与资金使用层面的优化都有重要意义。总体上来看,区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程度提升,《新预算法》的实施,以及很多新颖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理念不断出现也为区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调整、优化和创新营造了很好的大环境。但一些明显不足客观存在时,如何更为有效的驱动区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运转也是政府需要认真思考的现实性问题。
二、区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
区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是整个体系并不完善,这也直接导致具体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活动在开展上无法得到较好指导与规范。一方面,部分区县政府自身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认识较为有限,重视程度明显不足,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优化事宜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之中。另一方面,区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本身缺乏具体制度予以较好指导,权责关系不清晰、相关工作落实的不到位也致使整个体系的不完善性大为增强。作为相应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开展的一个基础,体系层面存在的不足会直接导致一个良好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环境无法形成,财政资金的使用以及预算的执行都会呈现出一些对应不足。长此以往发展下去,区县财政支出管理水平也会不升反降,政府在区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上也会陷入到较为别动的状态之中。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量化程度较低
在区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中,具体的绩效评价指标确立状况,特别是量化程度会对相关绩效评价活动开展产生很大影响[2]。当前,很多区县虽然构建出了具体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并确立出了具体的绩效评价指标,但相关指标的量化程度较大,在依据这些量化程度不足的指标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时,绩效评价活动在开展上也会呈现出低效率的基本特征。这一问题的产生同区县政府大多缺乏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经验有很大关联,特别是区县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相应绩效评价活动开展的压力本身较高。理念上并未及时调整,且缺乏足够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经验时,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量化程度较低的问题便会显得十分突兀,这一问题对具体绩效评价活动的开展也势必会产生极为明显的制约性影响,甚至是将整个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架空”。
(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利用率不足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虽然是一个动态过程,但绩效评价更加需要对财政预算执行状况,资金使用状况等进行较好反应。从这一层面来看,区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不仅是一种过程控制,更是一种结果反映。但区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中暴露出了这样一个不足,即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的利用率明显不足,这便使得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只能冲淡一个过程控制活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无法得到充分利用时,财政管理层面,特别是区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层面的很多资源性投入都无法较好转化为实际成效的取得,这也会削弱区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运转的实际功能性。更为严重的是,在这一问题影响下,财政支出层面存在的不足很难被发现,甚至是被掩盖,区县财政支出管理的综合压力也会不断提升。
三、区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开展的建议
(一)强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建设
区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更好开展需要一个基础性支出予以较好支撑,对于基础性制度进行完善也有利于整体区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例如,沈阳市铁西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中一直都将制度建设放在了首位,其在充分结合省市级政府相关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财政支出管理状况进行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的完善性建设。同归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权责关系的明确,基础工作内容的划分以及具体目标的设定,各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活动在开展上得到了十分有效的指导与规范,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环境也越发良好。因此,区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强化中,制度建设应当成为一种前置性工作,这也是相应绩效评价体系不断完善的重要条件。一旦相应制度可以更好指导与规范各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政府在区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上也能够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二)大数据理念下进行绩效评价指标量化
区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更好开展也需要绩效评价指标得到更好的量化,特别是对于绩效评价活动开展的直接负责人而言,绩效评价指标的量化程度也会对其具体工作开展产生直接影响。在绩效评价指标的确立以及具体绩效评价指标的量化上,大数据思维下的数据分析应当成为一个有效选择。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对往期预算指标甚至状况、执行状况、预算同实际间的差异率进行分析,发现预算绩效评价层面的主要难点与制约性因素。与此同时,通过对以往财政支出预算绩效评价状况进行数据分析,并将相关分析结果与现阶段财政支出规模进行对比可以大为增强绩效评价指标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一旦区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的量化与细化程度不断加深,各个时期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活动也能够更为顺利的开展下去,最终绩效评价结果自然也可以被较好的量化、分析与利用。
(三)多角度进行绩效评价报告价值挖掘
区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不能流于形式,而绩效评价报告需要被更好的利用,其价值也应当得到更好的挖掘。具体来说,在引入了绩效评价报告机制后,区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主体需要在规范化开展绩效评价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绩效评价报告的制作,确保报告中相关信息与结果的真实准确。在此基础上,政府应当结合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中反映出来的问题,结合财政预算执行状况对财政支出层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追究相关部门与人员的责任,调整财政支支出政策,优化财政预算等策略,进行财政支出管理层面的调整和优化,借此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运转,具体绩效评价活动开展的积极影响体现出来。政府对区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可以进行多角度的利用后,后续绩效评价活动在开展上也能够更为顺利。
结语
省市及政府需要对区县财政支出管理给予更多重视,特别是要将绩效评价作为一个基础性财政支出管理选择。值得注意的是,可以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运转产生影响的主客观因素较为多样,绩效评价管理进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显著问题。这便要求区县政府运用发展的眼光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优化层面的审视,不断发展具体不足与问题,并对相应不足予以弥补、对系列问题予以解决。这一状态下,区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才能够处于一个较为良好的运转状态之中。
參考文献:
[1]张小范.关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和管理制度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7(21):66-67.
[2]张宏婕.对县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几点思考[J].西部财会,2017(1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