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9-12-30全紫红
全紫红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10-029-02
摘 要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加强国有企业党支部建设,既是对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行深刻理解和把握的要求,也是全面贯彻执行从严治党、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关键所在。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的党支部建设,能够有效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实现企业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基层党支部 建设
我们党历来都非常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十八大以来更是突出强调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诚然,党的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建设的“最后一公里”,是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基石”。国有企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更是增强国有企业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强化国有基层党组织建设,关乎国有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国有企业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有企业更加重视基层党支部建设,基层党支的战斗堡垒作用日益凸显,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如何充分發挥基层党组织在国有企业的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仍值得深入研究。
(一)重业务轻党建,支部党建工作局限于完成任务
目前,国有企业在具体工作中仍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情况。具体而言,党组织活动流于形式,党支部的“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员民主评议大部分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没有真正在提升意识方面起用。基层组织生活随意化、平淡化,不能达到对党员良好的教育培训效果。久而久之,基层党支部的管理制度严重落后于生产经营,战斗堡垒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二)专职党建工作人员配备不足,工作能力不强
目前,多数企业党组织在党建工作人员配备上仍存在相对不足的情况。如,很多企业仅配备1—2名党务工作者,其工作任务相对繁重,无法避免出现开展工作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检查的情况。这导致党建工作工作方式僵化、内容乏味,活动形式传统单一,不具吸引力,难以调动党员的学习积极性。有些企业甚至存在着刻意压缩党务经费,裁减党务人员,撤并党务部门作为降低非生产性成本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建工作的基础。另外,部分企业还存在把党建工作岗位作为安置性、临时性岗位,与企业业务工作者相比,党务工作者激励少、待遇低,逐步边缘化,党建也随之不被重视。部分企业还存在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有组织没活动,有部署没落实的情况。
同时,部分企业党务工作者也存在业务不熟的问题。部分企业的党务工作者多由原企业改制后行政管理人员兼任,他们在思想观念、专业素质和工作方法等方面未经过较严格的培训,因此难以适应党建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此外,党务工作人员较少且多数兼职过多,有限的精力要肩负起繁重的工作任务,更没有时间进行知识更新和业务充电,业务能力提升便无从谈起。
(三)党建活动缺乏创新,效果不佳
由于党建工作不被重视,部分党建活动工作者开展相关工作多是为了完成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党建工作的手段相对比较单一,难以调动党员的学习积极性。如,部分企业党员学习多采用开会学习、读文件的方法,拘于学文件、写总结、督查三个流程,党员教育缺乏吸引力,学习并不能真正入脑入心,难以达到良好效果。此外,党建活动不注重手段的生动性。如,为了完成党建任务,很多企业党支部在抓党建工作时,往往注重数量而轻质量。采取“例会式”的方法,仅仅满足于留有照片资料、文字材料等等,而不注重活动是否具有针对性、形式是否新颖活泼等等。党建活动往往只是摆摆形式,走走过场,久而久之,导致党员和员工认为党建活动可有可无,甚至是负担。这直接影响了党员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了学习效果。
二、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无法有效发挥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上对党建工作不重视
部分企业领导干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思想,片面认为抓业务才是重中之重,党建工作可有可无。尤其是在生产经营任务较繁重的情况下,甚至认为党建工作影响了企业中心工作的开展,是种负担。领导的不重视,直接导致党务工作无法开展,甚至出现工作上的懈怠。甚至“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成为一种常态,久而久之,党建工作在企业内逐渐被边缘化,党务工作者也日渐失去了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二)考核奖励机制偏向于业务工作考核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不被重视,也与国有企业的考核机制有关。在国有企业考核机制中普遍侧重于业务奖励机制,机关党建奖励与之相较,则是力度太弱。在实际工作中,对员工优秀与否的评判标准,往往是以业务量作为标准。部门业务完成得好,员工有奖励,领导被提拔的可能性也更高。相反,则很少有员工因为党建工作做得好而被提拔或是予以重用的。这便直接挫伤了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不利益党建工作的开展。
(三)党建与业务相脱离,支部工作流于形式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一直存在机关党建与企业业务“两张皮”的现象。党建工作和中心业务结合不紧密、融合不顺畅,成为一大难题。有的企业甚至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部署割裂开来,分开部署、分开推进、分开考核,导致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相互脱节,甚至相互掣肘。由于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党建工作便形式化为“开开会议、学学文件、做做笔记”,组织生活更是“落不实”,党组织的凝心聚力功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三、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观念,深刻认识企业党建的重要性
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和完善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使国有企业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党建工作是抓好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条件,更能促进企业改革,对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抓好党建工作对于国有企业意义深远。企业领导人,尤其是主要负责人,必须深刻认识这一点。具体而言,一方面,抓好企业的党建工作有利于贯彻、落实好国家的方针、政策,贯彻执行好国家关于加强国企党建促进国企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进而推动企业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发展战略,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具体工作中,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党建活动与企业团建活动的有效融合,更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企业竞争力与活力的提升意义深远。
(二)推进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效融合
党建文化具有强大力量,能够极大地激发党员与群众的工作热情,进而提升团体凝聚力与战斗力。这点在革命战争时期,已经得到了印证。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对象都是人,这就为实现二者的有效结合提供了可能性。把党建工作融入到企业的管理之中,用党建文化建设经验引领企业文化建设,仍是企业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第一,找到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共同点是前提。强化党建文化研究,聚焦本企业文化特色,将党建文化中的积极因素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进而使党组织的功能發挥更大效用。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塑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兼顾国家利益与社会责任、企业发展与个人利益。第二,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将党的基层组织建到生产经营一线,贴近员工生活,巩固民营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壮大党员队伍,进而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第三,具体工作中要将组织生活与企业文化活动相结合。党务工作者要充分发扬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深入党员群众,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交流,营造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三)以区域互联推进组织互联,形成基层党组织合力
国有企业的基层党组织具有组织薄弱、成员分散的特点,组织建设相对较为困难,可以探索以区域互联带动组织互联的路径。可以以某一个片区为单位,成立联合党支部、联合工会分会、联合团支部,整合管理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基层组织共建、党员队伍共管、管理资源共享,锻造一支更具凝聚力的基层党组织。具体而言,可以以组织联结为纽带,将党支部、工会、团支部委员分布在项目中,实现党员“三会一课”学习教育、业务学习培训、廉洁风险管控、职工关怀帮扶、社会责任承担等全方位联动。同时,群团组织还可以辅助项目人才培养。这样更有利于各组织之间的协作互动,在联动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而推动企业生产经营发展。
(四)创新党建工作方法,激发基层党建活力
一是着力于学习方式、组织生活形式等方面的创新。让党建工作成为党员领导干部乐意参加、主动参加的活动,而非任务。党支部可以通过集中学习、交流研讨、专题讲座、警示教育、“书记讲党课”等方式进行,进一步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二是加强新时代党建活动的主题创建与精心设计。可以围绕生产经营、业务重点、实际需求不断更新学习素材,将企业文化融入党建活动之中,进而确保活动有成果、有成效。三是要充分借助新媒体新技术的力量来建设基层党组织机构。通过微信群、微党课、学习APP等方式,强化对党员的教育、培训、管理和监督。
(五)践行群众路线,打造一支服务型党支部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对于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而言,更要践行好这一路线。职工群众对党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基层党支部的认识,所以基层党支部应多与职工群众交流,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领导干部要严格落实谈心谈话制度,下到一线与群众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基层党员身入职工群众之中,了解职工群众生活、生产困难,真正为职工排忧解难,为群众办实事、办成事,凝聚群众力量,激发群众的干劲,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