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智慧物流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研究
2019-12-30刘爱玲黄春艳
刘爱玲,黄春艳
一、广西智慧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广西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亦是中国面向东盟的重要门户。虽然广西经济发展尚处于中下水平,但近年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正在发挥作用,得到了众多相关政策的扶持,使得广西获得了许多发展机遇。
(一)广西物流发展概况
“十三五”规划以来,广西着重加快物流业的升级转型建设,注重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及现代物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推进智慧物流建设。近年,广西社会物流总量呈现增长趋势,而社会物流总费用在GDP 比重中呈下降趋势,这说明广西物流的运行效率正逐步提高,物流降低成本的目的已初见成效。同时,相关物流基础设施正不断的建设及完善。在口岸发展方面,正积极进行口岸通关一体化的革新,并不断完善电子口岸通关信息系统的建设,最终实现智慧口岸的建成。对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2310”高速铁路交通圈、“五纵五横”干线铁路网和出海、出边、出省大通道建设也正加速完善及推进。广西紧扣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交通强国”这一主线,物流方面,积极推进交通与物流的一体化、集装化、网络化及智能化的发展,并推进多式联运积极发展,推进物流大通道工程建设、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建设、集疏运体系工程建设及城乡配送体系建设等。其目的为降低货物的流通成本,加快推进网络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智慧物流的建设有赖于一定的网络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当前广西正积极推进数字广西“广电云”村村通、户户用工程基础网络的建设与升级工作,进一步推进“三网融合”工作的展开,包括城乡光纤网、4G网络的全覆盖目标,5G 网络的初步覆盖计划,物联网及IPv6(互联网协议第六版)网络的建设工作等,为大数据战略行动的顺利展开做铺垫。
(二)广西主要物流信息平台使用现状
为深化交通信息一体化,广西区政府采用政企合作方式,与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了广西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2016年,广西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完成了门户网站的建设部署并且开始投入使用。2017 年逐步完善区域节点的数据交换功能。该平台的定位是,成为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与东盟数据交换的通道,实现我国与东盟国家交通运输物流信息的互联互通,发挥广西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节点作用。
广西与东盟国家地理紧邻,边境贸易在政府扶持下发展快速。另外,广西口岸众多,口岸物流贸易在区内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亦不可小觑。2016 年底广贸通——广西边境贸易综合服务平台上线,其基于B2B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模式是为各经营主体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一个平台,为出口贸易、跨境物流、跨境电商、边小贸易提供基本口岸服务、物流服务、金融服务等综合性服务。
信息时代,数据横流,因此需要一个能将各类要素信息加以整合的关键节点去对其进行管控,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广西物资集团搭建了一个生产资料要素信息整合网络平台——广西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且面对社会公众开放。广西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于2017 年6月上线运营,自运营以来,弥补了广西物流行业信息互通、相互交易方面的空白,其宗旨是“为企业服务、为行业服务、为政府服务”,并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其物流效率。
(三)广西智慧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智慧物流的发展不仅需要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等作为其核心信息技术,还需在此前夯实相关基础。2019 年中国智慧物流品牌日峰会认为,对于智慧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涉及到“基础设施、品牌企业、人才队伍及营商环境等方面”。结合广西腹地的情况,其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 物流基础设施的协调性不足
广西智慧物流的发展目前处于初级阶段,相关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各地区的经济水平差异性对相应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产生影响,二者发展并不协调。整体上广西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在协调性、配套性以及兼容性等方面存在不足,相应的系统功能也还有待加强完善。在运输系统方面,虽已投入使用广西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但是在与国家运输平台及东盟各国运输平台之间,其相互衔接的枢纽点设施协调性不强,不同运输系统之间的协调性亦有待完善。因此,对于智能终端的基础设施需结合当地条件加大投入,为万物互联的智慧物流发展备好基础。
2. 物流信息标准的制定较为落后
信息快速有效地交换与共享,有赖于信息标准的统一。我国对智慧物流信息标准化体系的建立,是借鉴于国际标准与国外信息平台标准。若广西能建立起合理、高效的信息标准支持,不仅能更好地发展其物流信息化,还能与国内外物流企业进行有效的交流。广西不仅有港口、还有众多内陆口岸,目前各地的物流系统存在着系统接口、电子数据交换、编码格式等方面标准使用的不统一。因此,在当前要想快速实现各组织之间信息的快速有效交换与共享,还存在一定的难度。目前,广西物流信息标准方面尚未形成规范,导致商品流通环节受到影响,最终影响物流业的发展。
3. 物流智慧技术的应用不足
“一带一路”“互联网+”等国家战略,以及广西地区对于物流发展的帮扶政策是智慧物流发展的一大助力,但是由于区内不少物流企业对于智慧物流的认知不足,加之人才的缺失难以满足对物流技术研究及应用的需要,资金的短缺也使得单一企业无法进行智慧物流的实施。广西目前在对货物的智能感知、自动识别、在途监控、实时定位等方面有着一定的信息化应用,例如中国友谊关国际口岸全信息化智能通关系统于2018 年已经正式启用,智能通关系统运用了车牌识别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不过在智能化控制、智能化管理技术、智能决策等方面的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4. 物流末端配送高本低效
要达到真正的万物互联,必须构建起协同共享的全方位智慧物流模式,打通末端配送的信息流。而广西由于地形及经济的影响,在城市及农村其配送模式大多仍为传统的共同配送或便利店合作模式,末端配送存在着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包裹丢失、未按时到货、虚假签收以及同区域内不同物流企业“各扫门前雪”的行为导致资源的重复浪费,加之不同节点之间信息流通不畅,因此造成了物流成本的增加和效率的低下。
二、广西智慧物流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设
走向现代物流,一个最为明显的特征便是现代信息技术及管理手段的应用。以系统的思想来主导,以各种现代技术为支撑,以各类通信网络为基础,构建各类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信息系统,使市场信息资源得以优化及充分利用,从而提高物流效益,最终使各环节群体都得以受益。要做到物流智能化、平台服务移动化、物流集成化、信息标准化、资源整合化、市场集中化等目标的一体化及考虑到广西未来智慧物流发展的需求,本文对广西智慧物流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设进行以下初步探究。
(一)平台定位设计
把握“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围绕《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中远期目标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机遇,结合广西地区智慧物流发展现状与未来腹地发展需要,探究广西智慧物流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的初步建设。
平台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实现信息的数字化、运作的一体化、物流智能化。在服务对象方面分为三阶目标:一阶目标主要为面向区内企业及有关部门,目的是达到区内有关服务主体的有机统一结合;二阶目标为面向国内,打通区内及国内相关主体的便捷流通渠道;三阶目标是最终连接国外市场,方便国内外主体的双向贸易活动。这样不仅便于区内企业开展业务活动,还将可能吸引区外优秀企业的入驻。在功能对接方面,为不同供应链主体间交换和共享信息提供便捷的途径,避免物流业务主体信息化平台的重复建设、信息孤立等情况发生,实现物流集成化。在智慧化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平台具备自检、反馈、风险预测及智能决策的能力,且通过数据的分析来满足服务主体的个性化服务需求,以此提升客户体验。在标准化的处理方面,由于不同的主体其系统的信息传输标准、存储标准、数据标准及系统接口标准都存在差异,所以通过该平台来提供对应的接口,使不同系统间可进行数据及格式的转换,实现不同平台间的互联互通,更有助于实现信息标准化的规范。在移动化服务方面,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实现平台与相关网站、移动APP 等各类渠道的互联互通。在信用和安全保障方面,应拟订严格的安全保障条例和信用评价标准,对入驻企业进行严格的信用审核,联合相关管理部门保障平台环境的安全。在降本增效方面,通过平台的运行使得在用资源、存量资源和闲置资源都能得到合理配置,以提高业务运营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使区内整体实现降本增效。
(二)平台总体架构设计
在物联网、“三网融合”、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基础上,构建广西智慧物流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总体架构。见图1。
图1 平台总体架构示意图
1. 感应层
其最主要的作用便是对数据的收集、识别及跟踪。感应层设施总体包含软硬件设施。硬件设施即硬件基础,包括网络及通信基础设施、各类硬件设备等。软件设施即通过硬件设施运行的各类基础软件,如各种设备驱动、各种工具软件等。感应层所需技术主要包含自动识别及感知技术和定位跟踪技术两大类。
自动识别及感知技术。包括生物识别(物理特征识别及行为特征识别)、图形识别(图像识别、条码识别和光学字符识别)、磁卡识别、IC 卡识别(接触式IC 卡及非接触式IC 卡)及射频识别。
定位跟踪技术。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电子地图技术、北斗导航系统及基于无线网的定位技术等。
感应层利用这些设施技术识别、收集、跟踪应用层所需的数据,并将数据与已存储的数据进行对比和处理,最后通过各类网络及通信技术将处理好的数据进行存储,以支撑平台其他层次及终端设备对信息的需求。
2. 数据层
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就是数据层的核心用处。数据层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流数据处理、智能分析技术等,对感应层传入的数据、通过数据接口传来的各类平台的数据进行分析、分类、整合等操作,并结合云计算技术,为海量多样的大数据提供运算平台,甚至能对数据进行预测操作,通过反馈验证信息的真实性,以保证有效存储。通过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实现平台内部及不同平台系统间的数据的交换共享。数据层包含有基础数据库、资源数据库和共享数据库等;用来存储不同类型的数据。
基础数据库。库内信息包含有物流基础设施信息、交通运输信息、末端配送信息、口岸基本信息、港口基本信息、物流园区基本信息及相关企业的基本信息等。
资源数据库。即原料供需信息、商品供需信息、车辆供需信息、仓库供需信息、物流设备供需信息、物流过程监控信息、物流交易信息、运输工具信息及驾驶员信息等。
共享数据库。包含有利用数据接口接入的外部系统或平台(如银行、保险、通信、金融交易平台、政府公开的政务等)的信息以及收集的各类统计数据等。除此之外,还有管控各类业务信息、管理信息的数据库等。
3. 应用层
应用层即是向用户提供服务的关键,目的是满足用户的应用需求。该层次主要包括两大模块,即平台内部管控模块和平台外部管控模块。
平台内部管控模块主要用于对平台自身进行管理,包括:系统集成管理、数据处理管控、数据安全防护等内容。系统集成管理,即对平台内各组成系统进行集成管理。数据处理管控包含三大功能,即数据转换功能——实现该平台对其他平台、系统内部各模块之间所需的协议转换及支持不同格式数据的双向转换传输;数据接口管理——该平台和其他外部平台、系统的网络数据接口管理;数据交换功能——外部平台和系统的数据与该平台间、不同平台、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且将物流链信息衔接,强化信息的有效交换使物流效率得以提高。数据安全防护,即对平台内部存储的数据和平台外部流动的数据进行严密的保护与管控,为提供安全的环境作保证。
平台外部管控模块包括:智能运输管理系统(TMS)、智能仓储管理系统(WMS)、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和用户管理系统等。外部管控主要实现对运输、仓储等业务的智能管控,能根据出现的问题为其提供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及公共信息的及时发布,并进行实时交易监管。同时对入驻企业及寻常用户进行严格的信用评估及审核,且对用户进行统一的权限管理。
4. 门户层
门户层即为数据处理结果的展示平台。不同用户之间可以在信息平台进行数据交互,实现信息有效流通,减少物流数据不对称问题带来的资源浪费。信息平台提供门户网站展示功能,同时可以连接港口、口岸、物流园区门户以及金融交易平台、公共信息平台等门户网站。用户通过电脑客户端、手机客户端等渠道对平台进行访问,进行自身所需的业务操作。
5. 用户层
用户层即使用者的集中群落。所谓的使用者不仅是指限定某一企业或某一城市的用户,而是基于开放式的环境和协同共享的理念,将区内的物流企业、金融企业、运输企业、货主企业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等集合在一起,打通业务流程,实现供应链一体化和数据的共享,以降低资源的浪费使用以及有效利用闲置资源,实现互利互惠的目标。
(三)平台开发运营模式
1. 开发运营模式
物流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的开发运营主体是以政府与企业为主,也有吸引民间资本参股投资的模式,但主体仍是由政府或企业来进行主导。根据两大主体在平台建设时的主导位置及建成后的经营权的不同,其开发运营模式主要有两种主导模式。
(1)政府主导
以政府为主导模式可以分为三类:“政府+政府”“政府+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政府、合作方+合作方”。“政府+政府”的模式采用政府独资参与平台建设和后续维护,政府对平台拥有绝对控制权。“政府+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是由政府出资和规划,委托第三方进行建设和运营管理。“政府、合作方+合作方”是投资双方都对平台拥有所有权,政府不直接参与平台建设和后续日常运营工作。
(2)企业主导
以企业为主导的模式可以分为四类:“企业+企业(划分建设和运营两个时段)”“企业+企业(独资)”“企业联合+企业联合”“联合管理公司+联合管理公司”。“企业+企业(分建设和运营两个时段)”采用由政府牵头,引进企业投资并建设,企业拥有一段时间平台的经营权和收益权,到期后政府收回平台的经营权。“企业+企业(独资)”是由实力强的第三方独自进行平台的投资、建设及运营,平台的所有权及运营权归属第三方。“企业联合+企业联合”则由多家相关企业联合进行建设运营共同推广。“联合管理公司+联合管理公司”是相关企业共同成立联合的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各旗下子公司相应负责平台的投资、建设、运营、维护等工作。
2. 模式的选择
平台开发建设涉及主体的复杂性、开发过程中要求的多样性以及功能的兼顾性,加之考虑广西的实际情况,其开发运营仅靠政府或企业独自进行是行不通的。结合资金、技术、标准体系、数据安全、数据开放、设备投入、企业积极性及协调各有关部门等因素进行分析,广西智慧物流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的开发模式较佳为:“政府+部门+联合管理公司”,在不同阶段由不同主体进行主导。
引入阶段,由政府主导牵头吸引有关部门及相关企业的关注与合作,并出台相关的优惠和扶持政策。规划阶段,由主管物流业的部门主导,联合工商、交通、海关、港口等部门及有关企业共同对平台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细节的探讨,并对所涉技术的实现、标准体系的统一、数据安全体系规划、设备投入及在有关部门部署等问题进行商讨。建设运营阶段,建设初期政府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后续建设、运营管理等工作由主导企业联合成立的管理公司进行,公司自行策划其盈利模式。这个过程均由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行监督,防止公司受利益驱使而忘记其公共服务性质。
三、广西智慧物流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实施保障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完善是平台顺利建设的重要保障之一,总体来说包括关键技术和设施设备。例如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及储存,射频识别技术可将标签附着于物品之上对物品进行实时跟踪及识别,车载工具的调度监控需依靠GPS 定位技术,移动互联网、通讯网络为数据的传输与交换提供必要的网络环境等。除此之外相应配套的硬件设施也应同步完善,例如交通网的完善、相关设备的安装、智能仓库的建设等都是平台建设所需完善的基础设施。广西应加强“政府+企业”的联合,基础设施政府主导加快完善,关键技术政企联合钻研试验,而后大企业带动小企业,加快智慧物流信息技术在未来企业的普遍应用,进一步为平台建设所需依靠的技术打下基础。
(二)加强政府主导作用
由政府牵头进行项目的实施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政府的扶持政策及强大的技术资源都为信息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因而广西应及时制定相应的条例为平台的建设营造一个公正有序的信息化环境。政府的监督和组织,不仅能严抓工作及激励各部门企业更进一步的奋进向上,还能有着极强的号召力与震慑力。对于平台建设责权问题,政府应提前制定出台相关细则,防止“政府+部门+联合管理公司”的开发运营模式在后续因责权不明带来纠纷,从而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三)拓宽资金支持渠道
广西智慧物流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广西政府及企业应提前做好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的计划,以确保建设期间资金的及时到位。资金筹集的渠道有国家、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业、民间、外商等多方面融资。政府除努力争取国家有关专项资金支持外,自治区财政也可对其有适当的财政补贴,且在自身可给予的优惠上吸引民间及外商资金的支持。另外,企业及金融机构资金是重要的资金渠道之一,必须争取获得相关支持。
(四)加强人才培养
发展智慧物流,建设智慧物流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不是一项简单的系统工程,人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信息平台能否成功建成的关键。为此,广西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有关政策进行倡议及引导,引起有关企业、机构、部门的重视。企业自身要加强人才的招聘及培训,科研所、高校、培训机构等也要加强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及管理人才,因为未来物流时代需要的不仅是物流专业的人才,还要是懂得先进技术的智慧型、创新型、研究型人才。广西在人才方面,不仅要注意培养的方向和方法,还要注意人才引进的留人留心。
(五)规范物流标准
参照国家的物流标准规范加快广西物流标准化的建设。规范物流标准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平台数据标准,即包括数据传输标准、数据存储标准、数据交换标准等,且有向国家数据体系接入和国际数据体系接入两个方向的分支;二是物流体系标准,即规范区内物流系统所用标准,使其逐步向国家统一标准靠拢,以此有助于数据标准化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