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教师自主学习模式平台构建研究*

2019-12-30李军玲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9年24期
关键词:学习者资源培训

姚 进,李军玲

(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 基础素质培训中心,北京 100026)

一、教师移动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背景

1.国家对教师教育的重视与要求

2018 年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随后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 年)》,明确要求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推动教师培训以自主、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变革。国家政策明确了党和国家对教师教育的重视和要求,明确了把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

2.新时代对教师学习的要求

2018 年9 月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加快建成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让学习成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在“互联网+”的技术背景下,中国进入了全民终身学习的时代,教师更需要通过再学习与自主学习,不断获取、吸收新知识,丰富和更新个人知识体系,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升专业能力以促进专业发展。

3.中高考改革对教师学习的要求

2014 年9 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公布,要求中高考在命题工作中更加注重渗透核心价值理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师现有的培训内容对于传统文化的涉及不足,培训内容的综合性和应用性低,教师学习和培训应当聚焦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历史、理论与当下实际的联系,强调学科综合性及应用性,让教师紧跟命题方向。

4.技术进步促进教师培训手段的革新

新时代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从蓝牙技术、WAP 技术、GPRS 系统、UMTS 系统到4G 网络普及、5G 技术诞生,用户用智能终端高速率分享超高画质节目正在变为现实。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从互联网到万物互联,这些技术的革新与发展,为教师培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时空,在深刻影响着教师培训方式的变革,使得教师实现“人人、时时、处处”的学习完全具备了现实的条件。

5.培训现状促使教师培训模式必然改革

朝阳区教师培训目前主要采取“面授+网络培训”的混合模式,该模式下的教师培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由于一线教师承担着多重角色和责任,培训工作中的工学矛盾自始存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不足以完全满足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素养提升等方面的需求;已有的网络学习平台仅支持PC 端的学习,不能满足教师利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学习的需求。

基于以上分析,教师学习和培训模式的变革是国家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是个人的要求,教师培训模式的变革与工学矛盾的迫切需求,也有科学技术的支持保障。本研究旨在构建朝阳区教师移动自主学习模式,研发教师自主学习实践课程,开发移动学习平台,实现教师“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师学习新方式,促进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本文重点阐述在教师培训中教师自主学习模式构建的技术支撑及学习平台构建。

二、教师移动自主学习平台构建的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1.移动互联网与移动自主学习

移动互联网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态,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终端层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MID 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和安全软件等;应用层包括休闲娱乐类、工具媒体类、商务财经类等不同应用与服务。移动互联网呈现终端移动性、业务及时性、服务便利性、业务/终端/网络的强关联性,相比传统固定互联网的优势在于实现了随时随地的通信和服务获取,能够及时获取用户及终端信息等。

移动自主学习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持,学习者根据个人的实际需求在数字化学习平台上对学习内容、学习资料、授课教师、学习进度等进行个性化选择,实现自主学习的过程。

2.成人学习理论

成人学习心理是指成人在习得后天经验或知识的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是决定成人学习成效的主观基础。美国成人教育学家马尔科姆·诺尔斯将成人学习者置于整个学习活动的中心,立足于成人自身,从成人的学习目的、个人经验以及学习意识等角度出发,研究得出成人学习的特点包括独立自主、经验丰富、动机强烈、注重效果。

教师培训的主体对象是教师,符合成人学习的特点。教师拥有丰富的学习经历、教学经历、人生阅历,且学习动机强烈、目的明确,对学习资源的需求程度较高。这就要求培训组织者整合学习资源,为其提供丰富完备的学习资源;此外,教师的繁重工作决定了其学习具有“碎片化”的特点,培训要对教师的“碎片时间”加以充分合理的利用,打破培训方式对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以便提升培训效果,帮助教师合理规划学习行为。

3.教师“iSPEED”移动自主学习模式

基于理论和实践检验,本研究提出适用于教师学习的“iSPEED”教师自主学习模式,“iSPEED”的含义为:i—Integration(整合),S—Scene(情景),P—Practice(实践),E—Experience(体验),E—Explore(探究),D—Deep(深度)。该模式主张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进行素养导向的跨学科知识整合,为学习教师提供体验式、探究式、深度学习和实践学习的学习情景、学习课程和学习平台,实现“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方式,变革教师培训模式,助力教师的自主学习。

三、教师“iSPEED”移动自主学习模式的技术支撑

基于前述研究背景、理论基础、核心概念构建,分析学习者即参训教师的学习时间、学习需求、学习路径、学习特点、学习成效等,以教师学习者为中心,确定教师移动自主学习模式的技术支撑要点包含数字化学习服务平台、学习App、学习资源三个方面的建设。学习服务平台具备支撑朝阳区干部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的学习服务功能,使用全新架构设计,满足大数据量、高频次、高安全性访问需求,从交互方式上满足从PC 端到移动端的全覆盖。学习App 具备支撑教师使用手机等移动端进行自主学习的服务功能,开课教师通过学习平台进行课程和资源的设置,学员通过智能手机自主学习App 进行预习、学习、提交作业等活动,学习资源建设根据自主学习App 的技术规格进行制作。本文对平台建设和课程资源建设进行简要的概述,体现移动自主学习平台交互的完整性,重点是阐述自主学习App 的设计、开发与使用。

1.基于B/S+结构的教师学习服务平台概述

数字化学习服务平台由服务器、电脑端和移动端三部分组成。朝阳区教师用户群体大,对学习平台要求的网络带宽高,因此平台服务器部署在信息中心提供网络服务的中心机房,系统设计最大用户数达到100000 人,满足最大用户数3000 人同时在线;用户操作行响应要求控制在5 秒以内,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操作响应时间不超过15秒。整个系统采用B/S 架构,用户远程通过互联网访问平台,无需安装特有的软件系统,只需要使用浏览器即可完成整个系统的使用。平台的网络拓扑图如图1 所示。

图1 数字化学习服务平台的网络拓扑图

客户端即电脑端的主要功能涵盖了教学服务、教务服务、学习服务和一些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特色系统。其中教学服务包括课程论证、组班申报、班级备课等功能;教务服务包括招生报名、教师预约、通知公告等功能;学习服务包括在线学习、面授签到、学分银行等功能,特色系统包括教研活动、拔尖人才遴选、新教师培训等。

2.课程实施流程概述

朝阳区区级培训的实施过程通过数字化学习服务平台完成,授课教师(班主任)登录学习服务平台进行课程论证、线上开班认证、线上备课管理、线上班级管理、作业批阅、学分赋予;学员登录平台进入线上班级进行学习;各级管理干部、继教干部进行各级各类线上审核、效果评价。教学实施过程如图2 所示,授课教师及学员的操作说明如图3 所示。

图2 数字化学习服务平台线上教学实施流程

图3 授课教师备课及学员学习说明

3.教师移动自主学习培训课程资源的建设探讨

“iSPEED”教师自主学习模式中,教师自主学习培训课程资源是学习中不能缺少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区别于传统意义的学习资源,可借助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进行知识的传递,涵盖移动学习支持系统、移动交互学习环境和移动学习材料等。高质量、高品质的学习资源应充分分析成人学习者学习心理和认知特点,学习传导要建立在学习者的个体需求和喜好的基础之上,在基础资源的范围上进行广度与深度的挖掘。学习资源建设过程包括了移动学习资源、教学资源设计者、显现学习终端、移动网络学习环境、学习指导者和学习者等要素(如图4 所示)。

图4 移动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各要素及关系

学习资源建设必须把明确学习目标作为首要任务,将内容与形式有机地整合,其建设原则如下:①资源格式上建设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学习资源的格式应当包括文本、图片、图像、音频、动画、视频、课件、题库等,实现知识的内在转化,使学习变得更加有效。②呈现形式采用简洁的交互形式。学习元素的呈现能够自适应各种移动终端设备界面,导航与菜单功能简洁明了,信息设计明显,减少下拉、嵌套的使用。文字、图片、视频要设计突出,充分考虑到呈现比例等因素。信息单元多以模块化、专题化形式展现,相关区域设计合理,以最佳的显示效果满足学习者的交互需求,增强学习成效。③数据服务有强大的联接保障。学习资源依托强大的数据库服务器和移动互联网联接,为学习者提供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获取资源的服务。

“iSPEED”教师自主学习模式的课程建设是以博物馆、社会大课堂资源为主要活动场所,利用北京地区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进行培训课程教学活动的资源开发、实施与评价。进而将培训效果“学以致用”,要求参训教师引导中小学生主动走进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利用博物馆、纪念馆等社会资源,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成长需要,开展主动性体验学习,把走进博物馆作为一种常态的学习和文化休闲方式。

学习资源内容包括以电影博物馆、恭王府、首都博物馆、陶然亭、孔庙国子监、颐和园、圆明园、名人故居相关内容为主的8 门人文类自主学习课程,形成80 项学习资源;以科技馆“华夏之光”“飞天之梦”相关内容为主的2门科技类自主学习课程,形成20 项课程资源。

学习资源的呈现形式为主题式课程,教师可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每个主题课程下包含课程导览视频、10 个教师自主完成的探究式任务、学员分享与交流互动。学习完成后,预设的学习资源和完成后的任务资源均保存在课程云即学习平台服务器中,学员可以通过App 回看。

四、教师移动自主学习App 的构建与应用

1.移动自主学习平台构架

“iSPEED”自主学习模式是一种全新的移动式学习方式,学习者自主前往实践地点完成学习,支撑该学习模式的移动学习平台采用C/S 架构,包含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硬件部分包括智能手机和服务器,软件部分包含学习平台系统和自主学习App。服务器端对接区级教师学习服务平台的数据库,包括学员信息、课程信息、学习资源等数据,并与客户端即学员手机App 进行通信与匹配。学习者利用智能手机通过移动互联网(2G、3G 或4G 网)或者无线WiFi 连接到区级学习平台服务器,平台对学员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利用手机App 进行在线学习、任务上传、交流互动等活动。平台框架如图5 所示。

图5 移动学习平台框架

根据课程实施流程,自主学习App 的平台构成包括三部分内容:①自主学习管理系统(授课教师端)。自主学习管理系统与朝阳区教育系统干部教师学习服务平台对接,利用学习平台的课程论证模块、组班管理、备课模块,自主学习课程并进行班级的创建,以单元为单位布置任务。②自主学习手机端(学习者端)。学习者主要利用智能手机App 进行学习班级选择、班级课程详情查看、学习任务选择、学习任务提交等操作。③数据接口。自主学习作为内外兼修培训的一种形式,从数据上接入了朝阳区教育系统干部教师学习服务平台,需要设计好数据接口。

2.自主学习App 模块功能的设计

App 的系统模块构成包括登录模块、课程选择模块、课程学习模块、定位模块等。

(1)登录模块。根据学员的继教号信息,进行身份验证。

(2)课程选择模块。用于学员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

(3)课程学习模块。以主题式组织呈现各种学习资源,包含课程说明(含文本、图像等格式)、导学资源(含导学文本、音频、视频等格式)、实践任务(含学习资源,文本、音频、视频等格式)、学习成果上传(含文本、图像、视频等格式)、学习检测等功能。其中:①导学资源,导学音频和视频长度均在5 分钟以内,内容言简意赅、短小精悍,包含有对学习地点、学习要点、学习任务的概要介绍。②实践任务,根据课程主题,设计系列实践任务,实践任务下含有学习资源,资源格式特点同前。任务规定必修数目,不必全部完成,可自主选择。③学习任务成果以文本、图像、视频形式上传,其中视频在10 秒之内。学习检测根据课程主题涉及的自测题目,题目量控制在3-10 个。

(4)定位模块:由于自主学习要求教师要前往实践地点进行任务提交,因此采用智能手机的定位功能,在上传学习任务时显示地点信息,在自主学习中体现监测作用。

3.自主学习App 的开发与应用

自主学习手机端开发选取AppCan 的混合应用作为开发工具语言,保证了易用性和用户体验,最大程度提高了开发效率,有效地保证了iOS 和Android 端应用的一致性,开发页面如图6 所示。自主学习的学分以“内外兼修必修学分”的形式进行记录,要求学习平台数据和手机App 自主学习数据完好对接,App 与数据库的交互采用webservice 的形式,相关接口清单如表1 所示。

图6 程序开发页面

表1 自主学习相关接口

图7 自主学习App 的迭代开发过程

自主学习App 的开发与自主学习实践应用相辅相成、相互印证,通过有针对性地深入探讨、体验验证、功能优化,App 开发历经了三个版本迭代,对应自主学习实践也经过了如图7 所示的几个阶段。

(1)内部测试与公开测试(V0.1 版本)

手机App 自主学习平台V0.1 版本开发完成后,通过内部测试和公开测试两种方式进行了自主学习App 的实践试用。内部测试以陶然亭作为实践地点,朝阳分院部分教师进行了实践学习活动,对手机App 进行试用并提出修改建议。

以《走走“亭亭”陶然其中——陶然亭自主学习实践课程》为例,展示学习者利用学习App 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学习者登录App,课程选择页面如图8a;自主选择培训课程,进入陶然亭自主学习实践课程,如图8b;打开导学视频进行预习,如图8c;实践任务中选择寻亭之美,资源设置有音频、视频,打开实践任务,实现文本、图片、微视频(10 秒以内)的上传,如图8d。

图8 用户学习端页面

所有课程按统一体例以主题式呈现,菜单逻辑层次合理,导航简洁,信息突出,任务明确,自主选择性强,视频大小设置合理,任务实现形式新颖,符合成人自主学习的要求和特点,能够支撑教师自主学习模式的实施。App 接入了定位功能和地图API,监控确保参训教师是在实践地点完成学习任务。App 记录任务上传地点,任课教师端能够根据地点判断该任务是否在自主学习指定地点(陶然亭公园)完成。

公开测试则是通过集中招生方式,组织实施了“走进北京孔庙 探寻儒学魅力”和“探秘皇家园林 品读长廊故事”两个班级,累计有475 位试点学校教师在班主任老师带领下走进实践地点,完成自主学习活动。

(2)优化功能,应用上架(V1.0 版本),定向实验班自主测试

经过了第一轮内部测试和公开测试,针对实践测试过程中汇总的各类问题对系统进行了修复和优化,内容如表2。形成了手机App 自主学习平台的正式版本V1.0版本。该版本上架iOS 市场,在数字化学习平台主页提供了Android 版本的下载链接。

表2 V1.0 版本优化

手机App 自主学习平台上架后,组织实施了共计19 个针对各个学校的定向实验班,共有来自10 所学校的1534 位教师前往实践地点完成了学习任务(远远超过报名人数),进行进一步的功能测试,具体如表3 所示。区别于内部测试和公开测试,此次定向实验班的组织由各校自主完成,不再由班主任老师带领,真正意义上尝试教师自主前往实践地点按照App 的指引完成学习任务。本轮定向实验班的App 自主测试,通过对App的大规模试用,又收集到许多宝贵意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功能的完善和优化。

(3)继续优化功能,推出新版(V1.1 版本)

通过定向实验班自主学习测试又收集了大量的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对手机App 自主学习平台的功能进行了优化和升级,并上架了第二个正式版本V1.1 版本,此版本主要修改内容见表4。

手机App 自主学习平台V1.1 版本部署上线后,组织实施了北京孔庙、恭王府、颐和园、圆明园、陶然亭、首都博物馆、中国科技馆“飞天之梦”、中国科技馆“华夏之光”等8 个教师自主学习实践班,累计报名达17312 人次,其中前往实践地点完成学习任务的达到2398 人次,具体如表5 所示。

表3 自主学习定向实验班情况

表4 V1.1 版本优化

五、自主学习App 的技术特色与创新点

自主学习App 的构建为“iSPEED”自主学习模式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其特色如下:App 具备iOS和Android 手机平台的良好兼容性,支持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任务形式,支持多种任务形式,提供精准的定位监控,支持网络平台与手机端统一认证和学分互通。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教师自主学习模式的平台建设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考虑学习者交互体验感和学习时间的碎片化等特点,提供了一种交互式网络学习方式,利用移动互联网及移动设备引导、监控教师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参训教师可对培训内容、培训资料进行适应性的选择,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培训时间、内容、进度,实现个性化学习。平台紧跟时代与新技术发展的步伐,符合建构主义、成人学习理论等教育理念,满足了教师学习者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需求、解决了工学矛盾、完善了教师培训体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表5 自主学习实践班

猜你喜欢

学习者资源培训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培训通知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