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半导体加工方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9-12-30张五金
张 五 金
(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天津 300380)
2015年,随着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很多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为应用技术型高校。应用技术型高校与传统本科高校主要区别在于重“应用”二字,它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直接为本地区行业和企业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然而,学校往往由于受到种种办学条件的制约,要培养出符合市场企业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仅仅依靠学校自身的资源和环境往往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按照企业和行业的人才规格需求进行联合培养,是应用技术型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从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出发,调研列举了一些高校常见的校企合作方式[1-4],详细分析了各种合作培养模式的特点,并以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与天津中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环股份)开展的半导体加工方向定向培养班为例,全面总结了校企合作办学的实施过程以及取得的阶段性实践成果。
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
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按照人才培养类型和培养层次的不同,总体可以划分为学术型大学、应用技术型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三种类型[2]。这三种类型的高校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上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学术型大学更加注重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科体系教育,以培养科学研究人才为主要目标。高职高专院校则侧重于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强的技术工人为主要目标,目标是实现毕业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然而,对于应用技术型高校而言,虽然它与学术型大学都是培养本科层次人才,但区别在于它更重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而非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重点是培养学生如何掌握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有效应用。因此,这就要求应用技术型高校在教学内容上要将学科知识体系和实际工作过程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另外,与高职高专培养技能型人才不同,应用技术型高校不过分要求具体的岗位操作技能,而是要具备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营销和管理等实际工作能力,也就是说,应用技术型高校培养的本科人才不仅需要系统地学科理论学习,还需要在企业进行必要的实习与实践,真正了解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
可以说,开展校企合作对于应用技术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学校自身发展和专业建设的需要。当今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间产生错位现象比较突出,学生毕业到岗后,一般需要一年半载的实习和培训才能胜任岗位要求,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让企业参与专业建设,根据企业人才的需求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二是“双师双能型”师资培养的需要。教师通过校企合作深入企业实践,可以和企业技术人员紧密接触,既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又可以用所学的理论指导实践,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三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需要。学生在企业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实践,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均会有较大的提升,提高了学生未来的就业能力。因此,对于应用技术型高校,在明确自身办学定位的前提下,探索具有“应用型”和“本科教育”特点的校企合作模式尤为重要。
二、常见的校企合作方式
通过调研多所高校校企合作的开展方式,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即短期的实习合作、中长期顶岗实习合作以及定向式培养合作[3],每种合作模式的具体特点、开展形式均存在比较大的区别。
(一)短期的实习合作
这种合作方式一般学校与企业签订短期合作协议,将企业建成学校的学生实习基地。学校按照教学计划每年固定时间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实习多以学生参观实习、认知实习、课程实习为主,时间上安排普遍较短,一般1~2周左右。这种合作模式,学生进入企业多以现场参观为主,主要目的是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一般学生很少能得到实践动手的机会。
(二)中长期顶岗实习合作
这种合作方式学校和企业签订中长期合作协议,将企业建成学校的实习就业基地。学生一般在大三修完专业课程后,大四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实习期一般较长,3~6个月,也有的学校将顶岗实习与毕业实习合并在一起,实习期延长至1年左右。学生在实习期间可以享受企业员工的待遇,企业每月会定期给学生支付一定劳动报酬。这种实习合作方式,学生在实习前企业通常会对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上岗培训,然后根据企业的实际工作需求,把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岗位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实习结束以后,企业可以优先选拔优秀的学生留在企业直接就业。这种合作方式既给学生提供了企业实习锻炼的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促进了学生的就业。
(三)定向式培养合作
这种合作方式充分发挥了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基于企业和行业的用人需求,校企双方本着合作共赢的目标,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具体合作形式上主要表现在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并在师资、实践条件等方面进行相互合作共享,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在学校和企业分别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真正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这种校企合作方式,校企双方通过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毕业以后,企业可以直接安排学生就业。这种合作方式培养的学生,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行业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
综上所述,定向式培养合作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5],对于企业、学校和学生个体三者而言,最终都能达到比较理想的结果,更加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预期目标的实现。
三、校企合作办学具体实践
本着“互相合作、互利互惠、共育人才、实现双赢”的原则,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于2017年与中环股份开展定向式培养校企合作,为半导体行业服务,特别是为中环股份培养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
经过前期的合作探索,工作取得一定阶段性实践成果,校企合作主要办学思路和实施过程为:
(一)校企双方明确定向培养要求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在校企合作之初,学院与企业签订了定向培养协议书,对定向培养方式以及校企双方应承担的权利和义务做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可以说从顶层设计上切实保证了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本次校企合作定位为双重培养模式:一方面,为了解决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学院为企业开设了“半导体加工方向”定向培养班,按照企业的技术能力要求培养学生,把学生培养成符合半导体行业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发挥学院在教学上的经验和优势,帮助企业培养工程技术人员,提高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理论授课能力水平,使之达到企业内部培训师的能力标准。在定向班学生人数的确定上,综合考虑了本专业学生数量、企业实际需求情况、学生有效管理以及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等多方面因素,最终确定为30~50人。定向班学生采取公开选拔方式,学生大二下学期开始申请报名,报名前做好学生宣传和动员,邀请公司人力资源部入校召开宣讲会,让学生提前对企业有深入了解。由公司和学院综合考察所报名学生在校期间的成绩和行为表现,并在征求学生家长同意基础上,最终确定的学生作为半导体定向班学员。这种选拔方式更具有明确性、针对性。
(二)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满足公司对于人才能力的需求,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确定时,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由企业参与,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专业方向核心课程。通过多次走访企业,与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研讨,确定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意见,在原有“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两个专业方向基础上,增设了“半导体加工”专业方向。结合公司典型产品的工艺流程对专业技术能力的要求,设计开发了适用于企业实际生产的专业核心课程,比如《硅材料基础及加工技术》《半导体器件基础》《检测技术》《质量管理》。课程设置以企业工程实际生产为背景,与企业岗位技术能力需求相一致,融入了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更体现行业个性和职业特色。
(三)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教学过程
在教学计划中,前两年为学校培养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后两年为校企联合培养阶段,主要进行机械方面、半导体加工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企业岗位技术应用能力的实践。半导体定向班学生大三上学期学习企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在开课前,严格按照学院教学管理要求,对企业授课技术人员安排专门试讲活动,进行授课方面的培训与指导,使企业技术人员能够胜任教学工作,并在后续教学活动中让他们通过不断实践,逐步提升授课能力水平。企业授课人员均经过企业专业方面培训,熟练掌握企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要求,具有从事现场一线多年工作经历,有非常丰富的现场经验。学院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联合,共同开发专业方向核心课程。在教学内容设计上,结合企业对人才技术技能的实际需求,校企共同设计开发教学内容,自编课程教学指导书和教学课件,完成了《硅材料基础及加工技术》等四门课程开发任务。在教学实施上,理论教学环节安排在学院进行,由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承担授课任务,真正实现把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请进”课堂。同时,部分课程如《硅材料基础及加工技术》《质量管理》还各安排了一定学时的企业现场教学环节,学生进入企业现场完成,丰富了课程教学形式。定向班的学生需要在企业结合工作岗位内容完成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由企业资深技术人员(提供实践指导)和学院教师(提供理论指导)共同承担毕业设计指导工作。
(四)学生进企业实践锻炼
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大四上学期开始进入企业实践。企业前期通过学生基本信息调查、面试交流等方式,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实习岗位意向,完成学生实习岗位的分配。公司秉持从一线做起的用人理念,提供的实习岗位多以生产制造现场一线岗位为主,并采取轮岗制,目的让学生全方位了解公司产品流程。通过企业工作环境的实践,学生能熟练掌握拉晶、切断、滚磨、粘棒、线切等不同工序的工艺流程,全方位理解所学专业知识与企业生产各个环节的衔接,极大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学生实习管理上,实行双重管理模式,企业通过“师带徒”方式定期反馈学生在岗实习情况,学院安排专门老师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确保学生在岗实习的安全。在实践考核上,由学院和企业共同完成,按照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的考核办法进行,其中理论知识考核由学院负责,生产实践考核由企业承担。学生实习完成以后,企业根据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综合表现,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被录用的学生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书,解决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
四、总结与展望
学院与中环股份开展校企合作是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主要特点在于:一是根据企业提出的人才培养的技术能力要求,充分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计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和教学内容;二是聘请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授课教师,真正把企业的工程师请进课程,同时部分课程在理论教学环节之外还安排企业现场教学环节,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三是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学院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紧密配合,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自编教学指导书,让教师有了深入了解企业生产实践的机会,提升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四是在教学计划中安排学生进企业顶岗实习,真正接受企业的实践锻炼,有效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为了切实保障校企合作的深度开展,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在提高教学效果质量,提升自有教师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实习过程管理以及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生全过程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努力。